数千年来,人们一直都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某些植物营养素会对自己的健康有益,无论是西方的营养医学还是中国的药食同源。功能性产品的出现将营养因子和食品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带来“食品既是药物”理念的复兴。
日本功能性食品的品类相对比较全面,与其相对应的法规制度也是较为完善,其市场是如何发展的?能给国内产品开发带来哪些参考?在CNIC2019大会上,来自中日药科大学、中日天然药物健康品研究联合实验室研发负责人李任时博士就日本机能性食品研发策略及其对我国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启示做了分享。
目前,功能性食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各类强化食品,这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没有经过任何实验予以验证,目前我国的多数功能食品均属于此中,而日美已将此类列入一般食品之中。第二阶段是经过人体和动物试验证明它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我国只有少数该产品。第三阶段是不仅需要人体和动物试验证明它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还需明确具有该项功能的功能因子(或有效成分)的结构及其含量,并且要求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的形态。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研制、开发第三代功能食品。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解读
1987年,日本文部省最先使用“功能性食品”一词,1989年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功能性食品的定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市场上声称具有功能性的健康食品数量众多。为此,厚生劳动省制定了新的保健功能标示和规格标准,统称为保健功能食品制度。该制度将符合国家基准和规定的健康食品分为了“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和“功能性标示食品”。
日本功能性食品制度中国功能性食品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功能性食品还处于发展阶段,基于还属于第一阶段的营养元素强化产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加和慢性疾病的流行,整个功能性食品市场容量和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相对应的产品种类比较匮乏,还不能匹配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健康需求精细化和品质化,健康类产品逐渐由奢侈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此外,罗兰贝格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维矿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占比最大,而特定保健功能食品的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包括骨骼、免疫、抗疲劳、补脑、运动、孕期健康等。
中国功能食品消费现状目前,国内功能性食品的发展面临包括:
》市场分散、产品力和品牌力薄弱、研发能力欠缺等问题。
》消费者洞察及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导致本土企业产品组合缺乏“宽度”和“深度”,本土品牌总体形象较低端,消费者信任度较低。
》国外品牌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的竞争,更加科学、严禁的功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植物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案例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功能产品需求的增加,跨国合作已经成为中日功能食品资源整合的趋势之一。本土企业的渠道和市场洞察能力与日本企业的科研与品牌管理能力相结合,实现中日资源互补优势“新常态”。对此,李博士分享了几款中日天然健康品联合实验室开发的功能性产品案例。
中药眼罩开发首先将缓解眼部疲劳与安神助眠有效结合,筛选原料及配方,包括冰片、菊花、当归、薰衣草等,主要是利用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来达到舒缓精神,帮助睡眠、缓解眼部疲劳等目的。其次,采用人体脑电生理实验,对中药眼罩抗疲劳的功效进行评价,脑电生理P300测试显示中药眼罩比普通眼罩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最后,基于抗疲劳功效评价、安神助睡眠功效评价和受试者体验评价数据分析,对产品进行升级创新。相关知识
健康食品市场规模 健康食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功能性饮料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保健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健康饮料市场的未来趋势解析
美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趋势运动营养市场持续发展
健康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环境 健康食品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发展概况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保健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最新】2020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洞察
网址: 解析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发展趋势,植物功能原料如何借势而为? https://m.trfsz.com/newsview30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