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做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守门人”,药师是未来中坚力量!

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做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守门人”,药师是未来中坚力量!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编者按:在全世界,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已超过10亿,并将在2050年占据全球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当全球老龄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健康老龄化”也成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的未来关注焦点。在“健康老龄话”专题中,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将对话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老龄问题专家,从科学、医学、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向读者们呈现意见领袖的思考。

在今天的这篇访谈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教授将从老年患者临床用药特点、北京天坛医院药学服务实践以及家庭药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视角探讨老龄化的应对之道。赵教授强调,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需要越来越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以及咨询、指导等提供个性化、全程化、规范化的专业服务。

图片

赵志刚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主任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总药师

老年患者药物治疗更为复杂,安全用药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普遍老龄化,老年病的药学服务日益得到重视。与其他人群相比,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哪些特点?

赵志刚教授:中国人口老龄化率快速上升,未来10年人口老龄化压力巨大,这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用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疾病,因此用药种类较多,疗程也相对更长。

针对不同疾病治疗的多种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高,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

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病理等各方面与普通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对于药物的吸收、代谢以及敏感性等表现不同,用药个体差异大。

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随意停药或加量/减量;老年人和痴呆症患者记忆力下降容易出现漏服情况。

老年患者通常药物治疗更为复杂,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赵志刚教授:老年患者用药,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普通成人患者之间存在明显不同,体现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的各个环节。例如:

胃肠功能的下降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肝脏相关代谢酶的生成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导致药效下降或药物中毒;

部分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容易发生蓄积并导致中毒;

此外,老年患者脂肪含量与普通成人患者也存在差异,这会对水溶性药物以及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造成影响,影响血药浓度及用药安全。

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更好地发挥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对于多重用药以及特殊用药的老年患者(包括院外患者),有必要重视并建立其用药记录。此外,医疗机构开设的药师门诊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优化治疗方案。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许多三级甲等医院已开设药师门诊,但是主动寻求用药咨询或用药指导的患者较少。未来需要提高全民用药安全意识以及健康教育,让更多患者重视精准用药和用药安全。

结合您的经验,在老龄化疾病的药学服务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什么?如何解决?

赵志刚教授:目前最大的挑战包括:1. 药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2. 针对院外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用药管理的基层药师,其技能与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3. 老年患者科学用药以及安全用药素养尚需全面提高。

基于这些挑战,未来要加强药师队伍的培养,优化基层药师专业技能、沟通以及人文关怀等能力的培训,制定药师服务规范。此外,在全民健康建设中,建议针对已进入老龄化的患者推行健康教育和安全用药素养提升工程。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药师门诊促进患者精准用药

北京天坛医院针对老年人开设药物治疗管理(MTM)门诊并建立个体化药物治疗中心,从过去的“千人一药”逐渐向“一人一方”转变。这对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有何重要意义?

赵志刚教授:药物治疗管理(MTM)是一种全程闭环式的药物治疗管理理念,药师对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重整、评估、干预、跟踪以及再评估的一个闭环式的用药监护。MTM有助于确认每种药物是否适用于患者病情,是否达到治疗目标;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是否安全;患者是否有能力或愿意按照医嘱服药。

目前经济水平较高国家的实践已经证实,接受MTM的患者可有效降低或规避药物治疗相关风险,减少患者伤害,从而节约医疗资源。北京天坛医院在中国较早开设MTM门诊,并探索了中国本土化模式。通过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如抗凝联合门诊,癫痫、疼痛、哮喘以及戒烟联合门诊)以及药师单独MTM门诊的形式,药学部已经帮助近万例患者解决多方面的用药问题,并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目前MTM门诊以及联合门诊的开设,在中国已经呈现“从无到有,逐渐扩大”的发展过程,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越来越多的药师提供类似的服务。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北京天坛医院如何为老年患者把好“用药关”?

赵志刚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已经连续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科科技量值排行榜排名第一。针对神经科总体患者多、疑难病多、老年患者多的情况,药学部开展了多项药学服务,从而确保患者精准用药、安全用药。

比如:我们对20多种神经科用药开展了血药浓度监测,帮助医生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优化患者治疗方案。

此外,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我们开设了医师-药师联合癫痫门诊、脑血管病医师-药师联合抗栓门诊、医师-药师联合疼痛管理门诊、脑血管病精准医疗专家联合门诊等。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针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药师如何与医生高效协同,更直接地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赵志刚教授:近几年来,中国颁布了大量重要文件强调药师服务的重要性,药师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服务转型。我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药师要实现理念转变和身份转换:理念转变到“主动保障患者合理用药”中来;身份要转换为“安全用药的守门人”。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处方审核: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处方审核,医生药师可以共同把好用药关。目前大部分三家甲等医院都已经开发了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提高处方的合格率和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其它级别的医院,处方审核的能力和信息化亟待加强。

药师门诊:如前所述,医师-药师联合门诊、MTM门诊有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对于住院患者,通过药学监护服务(如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及报告解读),对病情复杂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持续优化。

居家药学服务:慢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居家治疗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主要防治方式。很多患者由于文化水平低、健康知识缺乏、药师对患者对用药指导不足等原因,导致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达标率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针对老年患者,我们一直在探索居家药学服务模式。2017年,我们已经在广东、江苏等地探索建立了家庭药师工作制度;2021年我们在全国确立了16家家庭药师培训基地。家庭药师将成为未来基层药师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

科普宣教:药师有必要通过各种平台、各种方式,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科普宣教。目前我们正在牵头,组织全国药师,联合多个学会、协会和基金会,编撰《百姓科学用药须知-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作为药学科普知识的源头,为后期多形式科普宣传(短视频、漫画、音频)提供科学的素材。目前已启动的前10个分册包括:通识分册、高血压分册、糖尿病分册、冠心病分册、脑血管病分册、肾病分册、皮肤病分册、老年分册、妊娠、哺乳期妇女分册、儿童分册。

“家庭药师”为老龄化健康服务注入新活力

您认为,未来老龄化药学服务最有希望产生突破性进展的领域在哪里?您对于该领域的期待有哪些?

赵志刚教授:医疗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医疗需求,势必要做出改变。药学服务最有希望产生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家庭药师队伍人才以及技能的培养。目前国家卫健委相关机构已经把家庭药师规范化培训作为重要项目,未来家庭药师工作模式如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值得探索。

二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患者对于新上市药品以及高效药、靶向药的药学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创新药涌入市场,利用大数据统计、评估治疗药物与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帮助患者选对药、吃对药就显得十分重要。此外,老年患者监测数据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将有助于促进药学服务的深入和精准。

国家卫健委开展家庭药师规范化专项能力培训,北京天坛医院是首批16家基地之一。您作为家庭药师规范化专项能力培训专家组组长,请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计划和未来价值。

赵志刚教授:家庭药师主要针对慢病或慢病亚健康状态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在目前新医改形势下,家庭药师制度的建立对保障患者合理用药,保证医院内外药学服务的一致性、同质化和规范化,以及医疗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家庭药师规范化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的阶段目标为,从2020年至2022年年底,在覆盖60个主要城市的基础上共计培养300名家庭药师带教师资以及3000名家庭药师,使所有药师均具备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管理和药学服务人文关怀能力。

家庭药师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达标率,降低就医成本,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能够积极改善全民健康状况以及提高国民期望寿命。家庭药师提供居家药学服务也会提升国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彰显了药师的职业价值。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产业界、医生队伍、药师队伍、患者群体以及政府各方应该如何高效协同,更有效地推进未来老龄化药学领域的研发及诊疗进展?

赵志刚教授:产业界、医师、药师、患者和政府是大众健康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需要高效协作,共同努力。产业界应加大新药研发力度,让更多创新药投入市场,为病人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医生队伍应加大疾病诊疗科研,让更多疑难病症得到治疗;药师要帮助医生和患者实现精准治疗;患者应参与到自己疾病和健康管理中,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未雨绸缪,制定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药物政策。

从您所在的领域来看,您认为未来十年健康老龄化领域会迎来哪些变化?能否为我们描绘一幅10年后的场景?作为药师,您的心愿是什么?

赵志刚教授:从一个医疗机构药师的角度,我期待看到药师的定位能够逐步明确;从一个大学教授的角度,我们会培养更多以临床为基础的懂医精药的药学人才,创新药学服务,惠及更广大的患者。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已经为社会输出数百名临床药学人才,分布在各大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我期待看到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造福广大慢病患者,并在全球健康老龄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相信这是未来10年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

我和全国的药师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我期望中国大众都能合理用药,远离药物伤害,拥有健康。

我期望中国每一位药师都成为合理用药的贯彻者、实施者和监督者,成为保障大众合理用药的最后一道关口和安全屏障。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守护生命,追求健康,虽万千曲折,仍不畏前行,此乃药师心所愿也!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相关知识

重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 王逢贤教授名医工作室落户长淮
“健康中国 教育先行”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亚健康专病门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 就医指南
患者福音!北京邮政携手191家医院开展合作 药品病历可快递到家
孕育论坛圆桌论坛:初生1000天的管理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经历大全
基于“治未病”理论构建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小场馆,大能量——中彝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建设项目
着力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 北京建成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
北京建成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网址: 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做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守门人”,药师是未来中坚力量! https://m.trfsz.com/newsview30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