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餐桌上山珍海味、美酒珍馐,但饮食上热量的过多摄入加上运动量的不足,身体难以完全消耗过多的热量,日积月累导致了自身体重的失衡,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有碍健康的问题。
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已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
健康体重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怎样有效的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评价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该指数由一个数学公式计算得出,即BMI=体重(kg)/身高²(m²)。18岁以上成年人的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适宜,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当BMI低于18.5时,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影响成年人体力,还与免疫力低下、月经不调或闭经、骨质疏松、贫血、抑郁等病症相关;当BMI达到或超过24时,引发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概率增加;当BMI达到或超过28时,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还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不孕不育密切相关。
展开剩余 67 %
腰围指标
根据亚洲人群中心性体脂分布的特点,我们还必须重视腰围指标。不同组织或器官的脂肪在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有所差异,人体中很多重要的内脏器官都位于腰腹部,因此腰围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内脏器官脂肪量的堆积程度,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以及心脏病和脑萎缩等疾病高度相关。在我国,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就可以判定为中心性肥胖,也叫腹型肥胖或向心性肥胖,男性俗称“将军肚”,女性俗称“苹果腰”。
体重
体重是评价身体能量是否收支平衡最好的指标。若食物摄入能量多于运动消耗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导致超重和肥胖;若摄入量小于消耗量,就会消耗体内脂肪用以维持产能,导致体重过轻。
因此,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控制体重的产品或方法,但最科学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注意吃动间的平衡,让运动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改变久坐少动、摄入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饮食方式,养成膳食均衡和每天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维持健康体重的王道。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推荐的成年人每日身体活动量为6千至1万步活动当量,身体活动量从较低水平开始逐渐升高,调整至适合自己的活动量水平。除了各类有氧运动或体育文娱活动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做出一些小的改变,例如减少开车的频率,主动选择步行、骑车或坐公交上班,多爬楼梯少坐电梯,饭后散步5至10分钟,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勤做伸展运动,减少久坐等,尽量把身体活动融入到生活、娱乐和工作中。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逐渐成为重大卫生问题。现在很多儿童青少年都喜欢多吃,但是不愿意动。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形态和功能,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例如智力低下、动手操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差、性格孤僻等。
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小给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要规律,食物多样化,营养要均衡,少吃或不吃外卖以及各类油炸、膨化或快餐等高盐、高糖食品,多喝白开水,不喝碳酸饮料,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至少1个小时候户外运动,并且以全身性运动为主,不要过早地进行力量训练,尽量不要让孩子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或严格控制使用时长。
总之,无论我们的体重过高还是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只有合理饮食联合适量运动才是保持健康体重的正确方式。控制体重也是一个塑造良好生活方式的过程,将会帮助我们克服肥胖带来的烦恼,焕发出健康和活力,以良好的状态得心应手地应对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