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又到了一年一度实施“减肥大计”的时节。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加上普遍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让减肥成了一种广受追捧的时尚趋势。
看看你属于哪一种肥胖?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对肥胖的认识,《黄帝内经》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将肥胖人群,细分为“脂人”“膏人”“肉人”三大类:皮肤坚实、皮下丰满的为“脂”;皮肤松弛,肉也松弛的为“膏”;皮、肉结实又有弹性的为“肉”。
其中,肉人及脂人不需要刻意减肥,只需要保持适当运动,别贪吃甜腻、油多的食物即可,但须警惕的是肉人易转变成膏人,而膏人则是最需要减肥的人群。
这类人脂肪集中囤积在腹部皮下与内脏,容易引发内分泌、代谢等问题,比如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同时,还有让爱美人士最为困扰的情况——身材走样,影响形体美感。
若无法判断自己是否为肥胖体质,那么可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2024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来对个人肥胖类型有清晰的定位。
不同肥胖证 调理有妙方
中医谈肥胖尤其讲究分型,通过辨证可将肥胖体质划分为5种类型:胃热火郁质、痰湿内盛质、气郁血瘀质、脾虚湿阻质及脾肾阳虚质。
不同类型的肥胖对应不同的调理之道,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体质,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管住嘴,迈开腿”。
1.胃热火郁质
临床表现: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可有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①代表方:白虎汤合小承气汤。
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小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
前方清泄阳明胃腑郁热;后方通腑泄热,行气散结。若消谷善饥较重、口苦、嘈杂,加黄连;若口干多饮较重,加天花粉、葛根;若热盛耗气,症见疲乏、少力,加太子参,甚者可用西洋参。
②代茶饮:荷叶、决明子、山楂。
③可使用耳针或针灸神门穴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取。
④食养:土茯苓猪骨汤。
材料:土茯苓50g,猪脊骨200g。
做法:将猪脊骨斩件洗净,用开水飞水,沥干,土茯苓洗净,切片,以纱布包好,加水入锅煮开后,放入猪脊骨及土茯苓,小火炖煮1小时,撤去上层浮油,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2. 痰湿内盛质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腕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理气消脂。
①代表方:导痰汤合四苓散。
导痰汤由半夏、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炙甘草、生姜组成;四苓散由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组成。
前方燥湿化痰和胃,理气开郁消痞;后方利水渗湿。若湿邪偏盛,加苍术、薏苡仁、赤小豆、防己、车前子;痰湿化热,症见心烦少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可酌加竹茹、浙贝母、黄芩、黄连、瓜蒌仁等;痰湿郁久,壅阻气机,以致痰瘀交阻,伴见舌暗或有瘀斑者,可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兰等。
②代茶饮:山楂、茯苓、冬瓜皮、陈皮。
③食养:薏苡仁冬瓜汤。
材料:冬瓜300g、薏苡仁20g。
做法:冬瓜去皮去瓤,切1cm厚、4cm长冬瓜片备用。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将薏苡仁洗净,置于炖锅内,加水适量,煮30分钟,加入冬瓜片、葱、姜,继续煮约15分钟,加盐少量调味即可。
3.气郁血瘀质
临床表现: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性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解郁,活血化瘀。
①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枳壳、柴胡、当归、桃仁、川芎、红花、牛膝、赤芍、生地、桔梗、甘草组成。
本证易于化热,若舌苔偏黄,可加栀子、知母;兼见便干难排者,加三棱、莪术、大黄;若兼失眠,可加夜交藤、合欢皮;阳痿者加水蛭、淫羊藿;月经稀少,加月季花、泽兰、益母草。
②代茶饮:玫瑰花、合欢花、百合、陈皮等。
③中成药:逍遥丸。
④食养:山楂内金粥。
材料:粳米50g、山楂10g、炒鸡内金粉10g。
做法:将粳米和山楂置于砂锅内,加清水,煮粥。待粳米煮至熟烂,加入鸡内金粉,熬煮片刻即可。注意:孕期女性请遵医嘱食用。
4.脾虚湿阻质
临床表现: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更为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①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组成;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前方健脾益气渗湿;后方益气健脾利水。若身体困重明显,加佩兰、广藿香;若浮肿明显,加泽泻、猪苓;若兼脘腹痞闷,加半夏,或合用平胃散。
②代茶饮:茯苓、陈皮、薏苡仁、藿香。
③食养:四神粥。
材料:茯苓10克,怀山药1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粳米适量。
做法:莲子和芡实提前用冷水浸泡一小时,粳米淘洗干净;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1小时左右。
5.脾肾阳虚质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可见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化气。
①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由炮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生姜、白芍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前方温阳利水;后方健脾利湿,温阳化饮。若嗜热食而恶冷饮者,加炮姜;若气虚明显,乏力困倦者,加太子参、黄芪;若兼肢厥者,加干姜。
②代茶饮:陈皮、干姜、党参、黄芪。
③中成药:肾气丸、理中丸。
④食养: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g,当归30g,生姜3~4片,山药100g。
做法:羊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 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
分清体质后,减肥还应搭配合理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八段锦等;同时,饮食上要做到少吃多餐、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心态,这些对瘦身也是大有助益。通过科学的指导方法,相信我们可以轻松健康瘦身,欢乐享受夏日时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