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

导读1.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茶品可以更好地享受茶的魅力。2.控制水温: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的香味,过低则无法充分释放茶叶的味道。一般情况下,绿茶以80℃左右的水温冲泡,红茶以90℃以上的水温冲泡,白茶以70-80℃的水温冲泡,黑茶以95℃以上的水温冲泡。3.控制冲泡时间:冲泡时间过长或过短也会影响茶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绿茶泡1-2分钟可饮,红茶泡3-5分钟可饮,白茶泡2-3分钟可饮,黑茶泡5-8分钟可饮。4.使用适量的茶叶:不同的茶品需要不同的茶叶放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茶的口感和品质。一般情况下,一次冲泡需要放入2-5克茶叶。5.适当喝水: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饮茶会影响睡眠和身体健康。喝茶时也应适当的喝些清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选定时间,每日3个最佳的喝茶时间分别是早上8点,下午3点,晚上8点;

控制茶量,冲泡茶叶的量建议控制4~6g之间,若是过量会对肠胃产生刺激;

控制水温,绿茶冲泡水温80~85℃,红茶和黑茶需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等。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茶品可以更好地享受茶的魅力。

2. 控制水温: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的香味,过低则无法充分释放茶叶的味道。

一般情况下,绿茶以80℃左右的水温冲泡,红茶以90℃以上的水温冲泡,白茶以70-80℃的水温冲泡,黑茶以95℃以上的水温冲泡。

3. 控制冲泡时间:冲泡时间过长或过短也会影响茶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绿茶泡1-2分钟可饮,红茶泡3-5分钟可饮,白茶泡2-3分钟可饮,黑茶泡5-8分钟可饮。

4. 使用适量的茶叶:不同的茶品需要不同的茶叶放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茶的口感和品质。

一般情况下,一次冲泡需要放入2-5克茶叶。

5. 适当喝水: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饮茶会影响睡眠和身体健康。

喝茶时也应适当的喝些清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6. 不要连续饮茶:过度饮茶容易导致咖啡因过多,时间长了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建议每天不要超过3-4次。

7. 清洗茶具:茶具的清洁也影响茶的品质。

每次用茶具后应及时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和清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友必乙,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夏季,以饮绿茶为佳。

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

秋季,饮青茶为好。

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

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来自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

不饮用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

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

临睡前不饮茶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

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如何喝茶才正确

  如何喝茶才正确?我们常常喝茶,是因为茶的甘香和它的营养元素。

可是你知道吗,不正确的喝茶可导致肾结石的发生。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喝茶的量与方式。

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喝茶才正确,欢迎阅览。

  如何喝茶才正确1

  不正确的喝茶方式

  1、茶凉了后加热水继续喝

  有人习惯茶凉了后加热水继续喝,中途再加热水,不易使茶中营养成分溶解,也不易沏出香味。

另外,反复冲泡或冲泡时间太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蛋白质氧化变性,有害微生物也会增多。

  2、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会有较多的草酸吸收进入体内,形成结石的机率比较高。

肾结石患者,可以喝清水或柠檬水解渴,因柠檬含大量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肾结石。

  3、每天喝大量茶水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饮茶6克~10克,分2次~3次冲泡即可。

  4、温水泡茶

  由于温水泡茶浸出有益化学成分不如热水充分,因此最好先用70℃~80℃的水泡茶,待温度降到60℃左右时再喝。

一定不要超过70℃,茶太烫会对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强刺激,引起黏膜病变。

  5、茶凉后之后再喝

  茶凉了后含大量草酸盐,会形成小结石,阻塞输尿管,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五个时间少喝茶

  空腹时忌喝茶,因为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容易“茶醉”。

  饭前、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因为饭前饮茶会冲淡胃酸,使饮食无味,还会影响消化器官的吸收功能。

  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等发生凝固作用,影响对蛋白质、铁元素的吸收。

  不宜用茶水服药,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与许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酒后喝茶无助于解酒,只会伤肾、损心。

  喝不同茶的功效

  1、绿茶保护心血管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代表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其主要功效是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还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细菌等。

  2、白茶缓解焦虑

  “白茶按照分类方法不同,包括两种。

”韩驰说,一种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安吉白茶,这其实算是绿茶的一种,由于口味较绿茶更为醇和,近些年来大受欢迎。

江和源说,白茶的主要功效有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等。

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的作用,“怕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可以喝点白茶。

”还有一种是产自福建福鼎一带的白茶,“这种茶产量较少,口味较一般绿茶要重,就目前的研究,这种茶对于调节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不错的功效”,韩驰说。

  3、青茶、红茶降低胆固醇

  青茶属于半发酵的茶,其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凤凰单枞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代表品种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也是享誉世界的名品。

“红茶由于经过发酵,比绿茶刺激性低,功效也有所不同,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

  4、普洱茶、黑茶减肥消脂

  普洱茶、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了,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总量较高,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效果。

据报道,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

日本《健康》杂志则介绍,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

  如何喝茶才正确2

  一、没喝完的茶最易形成茶垢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砷等。

当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当水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沉淀析出。

这些析出物可随水冲泡茶而进入茶杯中,没有被喝完或放的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就会发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俗称茶垢,附着在杯子内壁,茶锈中就含有了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二、长期用不沾满茶垢的杯子可致癌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教授李红珠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有毒物质以及亚盐等致癌物,这些物质会附着在光滑的茶杯表面。

随着饮茶进入身体进入人们的消化系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相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不仅阻碍了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还会使肠胃等器官受到损害。

另外,经常不清洗的茶杯,还留有更多水垢,其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极为不利。

”同时,这些氧化物进入身体还会引起神经、消化、泌尿造血系统病变和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早衰,尤其是砷、镉可致癌,引起胎儿畸形,危害健康。

  三、如何彻底洗掉茶垢

  茶垢越厚,越难清理,因此日常的清洁和定期清理同等重要。

专家建议个人每次喝完茶后,即使茶具上没有留下明显的茶渍,也应认真清洗,以免积少成多。

  1、茶垢沉积已久不好清洗,用加热过的米醋或用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再用牙刷刷洗就可轻松清洗干净。

需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紫砂壶,就不需这样清洗。

紫砂壶本身有气孔,茶垢中的矿物质能够被这些气孔吸收,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也不会导致有害物质“跑”到茶水中被人体吸收。

  2、茶杯、茶壶内放入一小勺桔子粉或桔子汁等果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这样茶垢与茶具失去了粘合力,就容易除去。

  3、茶壶或茶杯里加水,放入土豆皮,加热煮沸,冷却后冲洗,很容易就能清洗干净。

  4、使用金属制的茶隔时,会因茶垢而变得乌黑,如用中型清洁剂也洗不掉的,可用醋浸泡,或用漂白剂浸泡后可轻易去垢。

  5、在内侧涂上食用盐,特别是有茶垢的地方。

然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专家特别提醒,清除茶垢时最好不要用钢丝球或清洁球等比较粗糙的清洗工具来刷洗,因为这些刷洗工具容易伤害茶具内壁的釉质,使之变得越来越薄,以后生成的茶垢会很容易渗入到茶具深层,极难彻底清除。

个人宜采用软毛小刷子或牙刷、轻柔的清洁布等来清洗。

  四、泡茶

  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除了茶垢不清楚有害健康,茶叶冲泡几次才最有营养,最健康?很多人也并不清楚。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

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

这两种做法哪种正确,一杯茶究竟冲泡几次比较好?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君峰说,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他解释,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

因此,尹君峰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

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至于有专家指出,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

尹君峰说,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

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五、饮茶

  每天12克最适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和源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 4次冲泡是适宜的。

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

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韩驰则提醒,随着功夫茶的流行,人们喝茶“越来越烫了”,这是非常不对的。

“人们喝茶本为保健,但喝烫茶会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得不偿失。

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是60℃ 左右,不要超过70℃。

  此外,一天之中可在不同时间饮不同的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六、喝茶的禁忌

  1、忌喝冷茶

  很多人经常会听起老人说三洋东西最伤身体,分别是薄酒、冷茶、老女人。

由此可以见得喝冷茶对我们的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冷茶对身体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体寒的女性来说,更不宜喝冷茶。

  2、忌空腹喝茶

  空着肚子喝茶不但会导致稀释胃液,从而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而且还能够引起“茶醉”,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以及心慌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

  另外,空腹喝茶会加重饥饿感,严重者可致低血糖性休克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等于“引狼入室”,我国自古就有“不喝空心茶”之说。

  空腹或早上起床后,应先喝一杯白开水,再吃一些点心,然后再喝茶。

  3、忌饭前喝茶

  饭前喝茶约等于空腹喝茶。

饭前喝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

空腹喝茶对胃肠有直接的刺激,会使消化液被冲淡、稀释,影响消化,并且容易导致茶醉的现象。

  建议大家在喝茶之前可以先吃一点甜点或者开胃的菜,然后再喝茶,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喝茶。

  4、忌饭后马上喝茶

  饭后不宜马上饮茶。

饭后立即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后喝茶,可促进消化,消除油腻。

  5、忌喝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

如果长期喝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

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喝温度超过62℃茶的人,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

  如何喝茶才正确3

  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喝喝茶,甚至有的人把喝茶当做是一种习惯,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也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喝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状况下的我们需要和茶叶隔离起来。

  1、忌饮隔夜茶

  饮茶以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易发馊变质,饮了易生病。

  2、忌饮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

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到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茶。

  经常喝茶对于可以修身养性,但是上述的这些情况不宜饮茶,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饮茶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

  3、醉酒慎饮茶

  在喝酒之后不要喝茶,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

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

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饮少量的浓茶,待清醒后,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醋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4、空腹不要饮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

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5、慎用茶水服药

  现在的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

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一般认为,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

而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时,茶水对药效毫无影响,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本身也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人体可增进药效,恢复健康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民间常认为服用参茸之类的补药时,也不宜喝茶,也有一定的道理。

  6、忌饭前后大量饮茶

  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7、忌睡前饮茶

  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神经极易兴奋,造成失眠。

  8、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

  9、忌饮用劣质茶或变质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

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

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10、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如何喝茶才正确4

  清明节之后,市场上面就陆陆续续的出现春茶,说明春天是个喝茶的好季节啊,在市场上面春茶有很多种,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给如何选择,也不知道喝茶时的讲究,所以下面就带领大家喝春茶的学问。

看完之后你一定会爱上喝茶的。

  如何喝茶

  1.据天时选择

  少食寒饮茶宜花茶,在喝春茶时,应该以驱散阴寒、助春阳生发为主。

要多喝花茶,达到驱散身体内的寒气。

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茶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茶,它的茶性也是不同的,像绿茶寒、红茶暖、白茶轻、黑茶重、黄茶乌龙最中庸。

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冬天的寒意也慢慢消退,喝茶时也应该暖转凉,以应对时变。

但是春捂秋冻,不适合快速转为凉性的绿茶,很多男性朋友如果不喜花茶的甜味,可以发酵适中、高香的乌龙茶来过渡一下。

  2.据体质选择

  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按体质“下单,才能发挥茶叶的最大功效。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选择喝红茶。

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肠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在茶中添加糖和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

  像绿茶它的性味苦寒,当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丰富的,而且还具有热、消暑、解毒的功效。

不过由于绿茶是属于不发酵的茶,茶多酚含量比较高,相对而言对肠胃也会有一些刺激,所以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喝,或者是在冲泡的时候茶少一些,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在女性经期是心情比较烦躁,所以非常适合喝一些花茶,有助于理气调经。

  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分解脂肪的作用较强,可以帮助解除油腻,帮助消化。

喜欢参加派对和饮酒的人也可以喝乌龙茶,它能够预防身体虚冷,减少酒精和胆固醇在体内沉积。

  3.据时间选择

  一天之中早晚有别。

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饮茶,功效是不一样的。

  如何选择春茶

  1、甘蔗红茶

  红茶5克,甘蔗500克(削去皮,切碎)。

加水适量共煎汤,代茶频饮之。

可以清热生津,醒酒和胃。

适用于春季气候干燥,咽干口渴,喉痒咳嗽,过食肥腻等。

  2、菊花绿茶

  春季喝茶肯定免不了绿茶和菊花。

绿茶5克,菊花12克,白糖30克。

煎水代茶饮,每天1剂。

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宁神明目。

更适合用于季忽冷忽热,气候干燥,肝火目赤头痛,酒醉不适,并预防感冒。

  3、葱白姜汁茶

  茶叶1把,生姜汁1匙,葱白适量。

将大葱葱白砸扁切细,放锅内加水烧开,放入茶叶,倒入生姜汁,混合均匀,即可趁热饮用。

每日1剂。

如饮后就寝,一觉醒来便觉病情减,体力大增。

可以温通阳气,清利头目,消食下气。

适宜于春季保健养生。

治疗感冒疗效极佳。

  4、绿豆冰糖茶

  绿茶5克,绿豆50克(捣烂),冰糖15克。

以沸水冲泡,盖浸20分钟服饮。

可以清热解毒。

防治流行冒,并医治咽痛热症咳嗽病。

适宜于春季保健颐生。

  5、枸杞茶

  取枸杞10克,加热水冲泡即可。

枸杞茶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

适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老年体衰者饮用。

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6、金银花茶

  取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即可。

此茶清热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疗病毒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对喉咙肿痛、感冒患者均有效。

  7、决明子茶

  取决明子20克,以文火炒黄,加沸水冲泡,饮用即可。

决明子茶能祛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对虚火上炎、头痛、大便燥结的患者更加有效。

  8、菊花茶

  菊花有清肝明目作用,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作用。

每天午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连续饮用3个月即可见效。

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更好。

  9、柠檬茶

  这种茶能顺气化痰、消除疲劳、减轻头痛。

而其做法也非常简单,切新鲜柠檬两至三片,加1g的盐,再用热开水冲泡。

此茶要趁热饮,冷了味道会变苦。

饭前饭后均可,不伤肠胃。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

        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科学饮茶是更为利于益身健体。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

  1.茶叶有寒凉、温和性之分,因人而异选择茶叶饮用。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略苦,但它的营养成分较之其它茶类高,适合胃热者饮用。

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白茶温凉、平缓、味甘甜,适合中老年人饮用。

黄茶性凉微寒,胃热者适合饮用。

普洱茶温醇平和,男女老少皆宜。

花茶温凉,沁人心腑,益脾安神,芳香开窍解郁闷,宜早晚饮用。

苦丁茶寒凉,可解热毒去肝火,治咽喉炎、便秘、降血压、减肥除腻,宜对症饮用。

  2.“春兼秋实,夏种冬藏”。

  针对季节变化而饮用茶,也是一种科学的体现。

春季人体和大自然一样,万物逢春,生机勃勃,正处于舒畅发放之际,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入冬以来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盛发,消除春困。

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津液消耗较多,夏饮绿茶,苦丁茶有利于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尿。

秋季,燥气当令,宜饮乌龙茶、可以清除体内余热,滋润肺腑,心旷神怡。

进入冬季,气候凉冷,食欲增加,宜饮红茶、普洱茶,有利于、帮助消化,抵御寒邪,增强抵抗能力。

  3.茶叶的冲泡方法。

  泡茶要用好水:泉水为上,江河水一般,井水为下,城市自来水氯气大,需静置24小时去氯气,然后再用为好。

泡茶时茶与水的用量,一般红绿茶为1:50~80,粗茶、普洱茶用量可多一些。

乌龙茶为1:22~25为宜。

泡茶水温、红、绿花茶以95℃开水为宜,高级细嫩名优茶以85~90℃为上,乌龙茶、花茶2~3分钟,随泡随饮。

至于冲泡次数,高档茶2~3次,一般茶冲泡2~4次,苦丁茶可冲4~5次,甚至10于次。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好处

  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

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

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中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茶与养生

  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

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

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

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

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

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

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

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怎样泡茶最科学健康,有哪些技巧?

泡茶是一门学道,日常中很多人喜欢在闲暇时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喝茶,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正确泡茶~

1、温具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个人喜好放。

3、冲泡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4、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并放置在客人桌前的右手前方位置,请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新手必须注意的几个泡茶事项:

(1)不要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

因为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不要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

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

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

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泡茶时间不要太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

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

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

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不要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

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茶叶数量参考和蓄杯: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

有的人喜欢泡浓茶。

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

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如何正确喝茶?

1、在合适时间喝茶

如果想要喝茶来促进身体健康,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喝茶。

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并没有挑选合适的时间,有可能就收获不了好处,特别是吃完饭之后或者睡觉之前就大量喝茶,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为吃完饭之后胃部负担已经加重,大量喝茶容易增加胃部负担,而睡觉之前喝茶容易摄入里面的咖啡因达到提神的功效,这样睡眠质量会下降,都不是最佳的喝茶时间。

因此平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的空余时间适当喝茶,这样就可以收获好处。

2、控制好喝茶的量

适当喝点茶确实可以解油腻,促进消化,但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例如控制好量是十分关键的。

一般少量喝茶就可以,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大量喝茶,有可能会因为里面的鞣酸物质摄入过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喝了太多茶之后可能还会感觉到胃部疼痛,甚至有反胃的感觉,这些都是错误喝茶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想要喝茶促进身体健康,应该记住一些诀窍,适当饮用即可,不要经常喝茶,这样才能够防止身体受到影响。

3、注意水温控制

喝茶是很多人在养生过程中会坚持做到的一件事,但是喝茶需要注意方法正确。

很多人喝茶的时候细节没有注意,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喝茶的时候,控制好水温十分关键。

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水温非常高就直接饮用,这种行为容易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日积月累之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平时喝茶应该注意方法科学合理,水温应该合理控制。

只有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喝茶才不容易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因此,想要收获喝茶带来的好处,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好温度。

科学饮茶的原则?

科学饮茶的原则:

1.隔夜茶不饮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细菌侵扰,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腹泻。

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看来真是自有道理的。

2.睡前不饮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3.餐前不饮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则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4.酒后不饮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

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

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5.谨慎用茶水服药

有些人尤其是爱喝茶的人,会选择用茶水来送药,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服药最好还是用白开水。

6.过浓不饮

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

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饮用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的现象,易造成病情反复。

怎样喝茶才更健康?

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一天需要的液体量,大概是1500~2000毫升。

如果根据茶叶来折算,一天大概10克左右。

喝茶也是讲季节性的。

一般来说,春季宜饮花茶类;夏季宜饮绿茶类;秋季宜饮青茶、白茶、黄茶类;冬季宜饮红茶、黑茶类。

一、选对茶,比如红茶养胃,绿茶提神,乌龙减肥,普洱消食等,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喝茶,这样才能做到有益身心;

二、选好茶,茶的品质有好有差,一般来说,好茶对饮茶者益处多多,而比较差的茶叶非苦即涩,口感差是其次,喝坏了肠胃那才是重要的;

三、会喝茶,用好茶具,科学沏泡,喝新茶,但有时陈茶也是可以的,比如陈红茶、陈普洱,治疗肠胃病就很有效。

注意:不要空腹饮茶,不要喝隔夜茶,不要喝霉变茶,不要在睡觉前喝浓茶。

如何更加正确地饮茶

  如何更加正确地饮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了养生。

众所周知,常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如何正确地饮茶呢?怎样饮茶才算科学呢?

  茶可兴奋大脑、提神解乏;消食化积、利尿解毒;祛暑杀菌、美容抗衰;防癌防龋、减肥健体。

只有科学饮茶,才能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泉水沏茶泉水不含杂质,沏茶后色、香、味俱佳。

用自来水沏茶,应将水贮存过夜,使水质软化,沏茶方清醇可口。

  “落滚水”沏茶用沸水沏茶会快速溶解茶中的咖啡碱和多酸类物质,使茶水有苦涩味;沸水还会破坏维生素C,降低茶的营养价值。

应该用80℃左右的水(即沸水放置片刻,通常称“落滚水”)沏茶,味道纯正,又不破坏营养物质。

沏绿茶时,需泡15~20分钟后再饮,这样能浸出茶中绝大部分叶酸。

  要饮热茶,热茶能使胃的幽门开放,茶水能很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适量和适度饮茶,过多过浓可影响胃肠对维生素B1的吸收,出现疲劳和食欲不好;还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患溃疡病和心肾疾病者,因饮茶过浓可刺激胃酸分泌,使溃疡不易愈合;饮茶过多可加重心肾负担,使病情增重。

  饭前饭后不饮茶,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难以吸收;食物中的微量元素也易和茶中的酸、碱等成分反应,形成难吸收的不溶性盐。

  不用茶水服药,茶中大量鞣酸,可和药物的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不喝隔夜茶,茶水如搁置时间太久(超过24小时),细菌容易繁殖,会使茶水变质变味,饮之对身体有害。

剩茶水中的残茶叶,不宜咀嚼食用。

  了解这些正确饮茶的常识,相信你在以后的喝茶中都会有所注意,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更加健康。

这样喝茶才是科学养生

这样喝茶才是科学养生

   养生益寿该如何科学喝茶?

  一年四季的节气不同,喝茶也要随之相应调整。

春季宜喝花茶,因为花茶可以敞发冬天郁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因其性味苦寒,可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防止腹泻、皮肤疮疖的发生;秋季宜喝乌龙茶,乌龙茶不寒不热,可消除身体内热,使之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有暖胃的功能,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效。

红茶不宜放凉饮用,泡红茶最好用敞口杯;不要等到杯中的水都喝尽才补充热水,最好剩1/3左右时就加水,以保持茶温和浓度适宜。

晚上最好喝红茶,绿茶茶多酚含量高,刺激性比较强:红茶是全发酵茶,经过了“熟化”过程,其性较为平缓温和,适合晚间饮用。

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还可以起到温胃的`作用。

  饮茶量的多少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有关。

平时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一日饮茶12克左右,冲泡3~4次比较适宜。

对于体力劳动者,由于消耗多,进食量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接触适当增加茶叶用量。

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控制。

  女性经期应少喝浓茶,以防发生贫血。

因为女性月经期间要流失桐当数量的血,经血中含有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铁元素丢失很多,而微量元素、铁元素只能从食物中补充,由于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形成鞣酸铁盐,不溶于水,不能被肠黏膜吸收。

对治疗缺铁性贫血不利。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具体介绍如下:

不饮用过浓的茶,临睡前不饮茶,进餐时别大量饮茶,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同时饮茶。

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

饮茶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

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

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

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何科学饮茶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同时科学饮茶也很重要!

步骤/方法

1、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

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2、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 3%了。

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

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3、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

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

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

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

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要喝对

4、四季饮茶有区别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夏季,以饮绿茶为佳。

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

秋季,饮青茶为好。

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

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5、每日饮茶2~6克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

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6、不饮用过浓的茶

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

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7、临睡前不饮茶

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

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8、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

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这样喝不对

9、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茶中所含大量鞣酸,一旦与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质合成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会使肠蠕动减慢,不但易造成便秘,还会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10、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绿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别用开水冲泡饮用,对人体很有益处。

有不少人干脆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冲泡。

但是,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体难以吸收的物质。

因此,专家建议:上午喝绿茶,以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利安眠。

11、酒后茶伤身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

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12、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

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

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13、便秘时

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类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或加重。

14、神经衰弱或失眠时

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15、患胃溃疡时

饭前饭后大量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大量饮茶,胃酸分泌会大量增加,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加重病情。

溃疡病患者应少饮茶,尤其不能大量饮浓茶。

16.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病时

过量饮茶,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

17、患动脉粥样硬化时

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可加快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引起脑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血流速缓慢,促使脑血栓发生。

还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

女性经期

经血会带走部份铁质,所以女性此时宜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品,如菠菜、苹果、葡萄等,然而自茶叶中含有高达三十%至五十%的鞣酸,会妨碍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利用,在肠道中极易与食糜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石,产生沉淀。

女性临产期

临产前喝太多浓茶会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引起失眠,如果在产前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分娩时筋疲力尽,阵痛无力,甚至造成难产。

更年期

在步入更年期时,除了头晕、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出现睡眠不足,女性还会有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过量饮茶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舒畅度过更年期。

贫血时

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

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

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缺钙或骨折时

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

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患痛风病时

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患骨质疏松时

最新研究发现,嗜饮浓茶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常饮浓茶会导致钙的缺乏,因一方面浓茶中咖啡因会促进尿中钙的排出;另一方面是咖啡因可抑制肠钙的吸收,以致钙的吸收不完全。

高热时

对发热病人以多给白开水、矿泉水或淡茶水为好,但不宜饮浓茶,茶碱有提高体温的作用,使发热加重,茶碱的利尿作用还会降低解热药的功效。

女性孕期

浓茶中含咖啡碱浓度高达十%,会加剧孕妇的排尿和心跳,增加孕妇的心、肾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于母体和胎儿健康。

女性哺乳期

此期间若大量饮茶,茶中的高浓度鞣酸被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便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造成奶汁分泌不足。

另一方面,茶中的咖啡碱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即州妈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夏季,以饮绿茶为佳。

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

秋季,饮青茶为好。

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冬防延术害一季,饮红茶最为理想。

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

不饮用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

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

临睡前不饮茶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

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如何喝茶才正确

  如何喝茶才正确?我们常常喝茶,是因为茶的甘香和它的营养元素。可是你知道吗,不正确的喝茶可导致肾结石的发生。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喝茶的量与方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喝茶才正确,欢迎阅览。

  如何喝茶才正确1

  不正确的喝茶方式

  1、茶凉了后加热水继续喝

  有人习惯茶凉了后加热水继续喝,中途再加热水,不易使茶中营养成分溶解,也不易沏出香味。另外,反复冲泡或冲泡时间太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蛋白质氧化变性,有害微生物也会增多。

  2、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会有较多的草酸吸收进入体内,形成结石的机率比较高。肾结石患者,可以喝清水或柠檬水解渴,因柠檬含大量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肾结石。

  3、每天喝大量茶水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饮茶6克~10克,分2次~3次冲泡即可。

  4、温水泡茶

  由于温水泡茶浸出有益化学成分不如热水充分,因此最好先用70℃~80℃的水泡茶,待温度降到60℃左右时再喝。一定不要超过70℃,茶太烫会对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强刺激,引起黏膜病变。

  5、茶凉后之后再喝

  茶凉了后含大量草酸盐,会形成小结石,阻塞输尿管,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五个时间少喝茶

  空腹时忌喝茶,因为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容易“茶醉”。

  饭前、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因为饭前饮茶会冲淡胃酸,使饮食无味,还会影响消化器官的吸收功能。

  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等发生凝固作用,影响对蛋白质、铁元素的吸收。

  不宜用茶水服药,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与许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酒后喝茶无助于解酒,只会伤肾、损心。

  喝不同茶的功效

  1、绿茶保护心血管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代表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还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细菌等。

  2、白茶缓解焦虑

  “白茶按照分类方法不同,包括两种。”韩驰说,一种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安吉白茶,这其实算是绿茶的一种,由于口味较绿茶更为醇和,近些年来大受欢迎。江和源说,白茶的主要功效有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的作用,“怕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可以喝点白茶。”还有一种是产自福建福鼎一带的白茶,“这种茶产量较少,口味较一般绿茶要重,就目前的研究,这种茶对于调节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不错的功效”,韩驰说。

  3、青茶、红茶降低胆固醇

  青茶属于半发酵的茶,其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凤凰单枞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代表品种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也是享誉世界的名品。“红茶由于经过发酵,比绿茶刺激性低,功效也有所不同,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

  4、普洱茶、黑茶减肥消脂

  普洱茶、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了,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总量较高,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效果。据报道,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日本《健康》杂志则介绍,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

  如何喝茶才正确2

  一、没喝完的茶最易形成茶垢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砷等。当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当水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沉淀析出。这些析出物可随水冲泡茶而进入茶杯中,没有被喝完或放的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就会发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俗称茶垢,附着在杯子内壁,茶锈中就含有了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二、长期用不沾满茶垢的杯子可致癌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教授李红珠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有毒物质以及亚盐等致癌物,这些物质会附着在光滑的茶杯表面。随着饮茶进入身体进入人们的消化系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相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不仅阻碍了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还会使肠胃等器官受到损害。另外,经常不清洗的茶杯,还留有更多水垢,其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极为不利。”同时,这些氧化物进入身体还会引起神经、消化、泌尿造血系统病变和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早衰,尤其是砷、镉可致癌,引起胎儿畸形,危害健康。

  三、如何彻底洗掉茶垢

  茶垢越厚,越难清理,因此日常的清洁和定期清理同等重要。专家建议个人每次喝完茶后,即使茶具上没有留下明显的茶渍,也应认真清洗,以免积少成多。

  1、茶垢沉积已久不好清洗,用加热过的米醋或用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再用牙刷刷洗就可轻松清洗干净。需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紫砂壶,就不需这样清洗。紫砂壶本身有气孔,茶垢中的矿物质能够被这些气孔吸收,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也不会导致有害物质“跑”到茶水中被人体吸收。

  2、茶杯、茶壶内放入一小勺桔子粉或桔子汁等果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这样茶垢与茶具失去了粘合力,就容易除去。

  3、茶壶或茶杯里加水,放入土豆皮,加热煮沸,冷却后冲洗,很容易就能清洗干净。

  4、使用金属制的茶隔时,会因茶垢而变得乌黑,如用中型清洁剂也洗不掉的,可用醋浸泡,或用漂白剂浸泡后可轻易去垢。

  5、在内侧涂上食用盐,特别是有茶垢的地方。然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专家特别提醒,清除茶垢时最好不要用钢丝球或清洁球等比较粗糙的清洗工具来刷洗,因为这些刷洗工具容易伤害茶具内壁的釉质,使之变得越来越薄,以后生成的茶垢会很容易渗入到茶具深层,极难彻底清除。个人宜采用软毛小刷子或牙刷、轻柔的清洁布等来清洗。

  四、泡茶

  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除了茶垢不清楚有害健康,茶叶冲泡几次才最有营养,最健康?很多人也并不清楚。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这两种做法哪种正确,一杯茶究竟冲泡几次比较好?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君峰说,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他解释,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至于有专家指出,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尹君峰说,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五、饮茶

  每天12克最适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和源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 4次冲泡是适宜的。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韩驰则提醒,随着功夫茶的流行,人们喝茶“越来越烫了”,这是非常不对的。“人们喝茶本为保健,但喝烫茶会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得不偿失。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是60℃ 左右,不要超过70℃。”

  此外,一天之中可在不同时间饮不同的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六、喝茶的禁忌

  1、忌喝冷茶

  很多人经常会听起老人说三洋东西最伤身体,分别是薄酒、冷茶、老女人。由此可以见得喝冷茶对我们的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冷茶对身体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体寒的女性来说,更不宜喝冷茶。

  2、忌空腹喝茶

  空着肚子喝茶不但会导致稀释胃液,从而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而且还能够引起“茶醉”,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以及心慌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

  另外,空腹喝茶会加重饥饿感,严重者可致低血糖性休克空腹喝茶。空腹喝茶等于“引狼入室”,我国自古就有“不喝空心茶”之说。

  空腹或早上起床后,应先喝一杯白开水,再吃一些点心,然后再喝茶。

  3、忌饭前喝茶

  饭前喝茶约等于空腹喝茶。饭前喝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空腹喝茶对胃肠有直接的刺激,会使消化液被冲淡、稀释,影响消化,并且容易导致茶醉的现象。

  建议大家在喝茶之前可以先吃一点甜点或者开胃的菜,然后再喝茶,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喝茶。

  4、忌饭后马上喝茶

  饭后不宜马上饮茶。饭后立即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后喝茶,可促进消化,消除油腻。

  5、忌喝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喝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喝温度超过62℃茶的人,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

  如何喝茶才正确3

  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喝喝茶,甚至有的人把喝茶当做是一种习惯,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也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喝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状况下的我们需要和茶叶隔离起来。

  1、忌饮隔夜茶

  饮茶以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易发馊变质,饮了易生病。

  2、忌饮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到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茶。

  经常喝茶对于可以修身养性,但是上述的这些情况不宜饮茶,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饮茶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

  3、醉酒慎饮茶

  在喝酒之后不要喝茶,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饮少量的浓茶,待清醒后,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醋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4、空腹不要饮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5、慎用茶水服药

  现在的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一般认为,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而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时,茶水对药效毫无影响,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本身也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人体可增进药效,恢复健康也是有利的。另外,在民间常认为服用参茸之类的补药时,也不宜喝茶,也有一定的道理。

  6、忌饭前后大量饮茶

  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7、忌睡前饮茶

  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神经极易兴奋,造成失眠。

  8、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

  9、忌饮用劣质茶或变质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10、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如何喝茶才正确4

  清明节之后,市场上面就陆陆续续的出现春茶,说明春天是个喝茶的好季节啊,在市场上面春茶有很多种,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给如何选择,也不知道喝茶时的讲究,所以下面就带领大家喝春茶的学问。看完之后你一定会爱上喝茶的。

  如何喝茶

  1.据天时选择

  少食寒饮茶宜花茶,在喝春茶时,应该以驱散阴寒、助春阳生发为主。要多喝花茶,达到驱散身体内的寒气。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茶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茶,它的茶性也是不同的,像绿茶寒、红茶暖、白茶轻、黑茶重、黄茶乌龙最中庸。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冬天的寒意也慢慢消退,喝茶时也应该暖转凉,以应对时变。但是春捂秋冻,不适合快速转为凉性的绿茶,很多男性朋友如果不喜花茶的甜味,可以发酵适中、高香的乌龙茶来过渡一下。

  2.据体质选择

  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按体质“下单,才能发挥茶叶的最大功效。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选择喝红茶。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肠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在茶中添加糖和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

  像绿茶它的性味苦寒,当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丰富的,而且还具有热、消暑、解毒的功效。不过由于绿茶是属于不发酵的茶,茶多酚含量比较高,相对而言对肠胃也会有一些刺激,所以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喝,或者是在冲泡的时候茶少一些,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在女性经期是心情比较烦躁,所以非常适合喝一些花茶,有助于理气调经。

  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分解脂肪的作用较强,可以帮助解除油腻,帮助消化。喜欢参加派对和饮酒的人也可以喝乌龙茶,它能够预防身体虚冷,减少酒精和胆固醇在体内沉积。

  3.据时间选择

  一天之中早晚有别。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饮茶,功效是不一样的。

  如何选择春茶

  1、甘蔗红茶

  红茶5克,甘蔗500克(削去皮,切碎)。加水适量共煎汤,代茶频饮之。可以清热生津,醒酒和胃。适用于春季气候干燥,咽干口渴,喉痒咳嗽,过食肥腻等。

  2、菊花绿茶

  春季喝茶肯定免不了绿茶和菊花。绿茶5克,菊花12克,白糖30克。煎水代茶饮,每天1剂。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宁神明目。更适合用于季忽冷忽热,气候干燥,肝火目赤头痛,酒醉不适,并预防感冒。

  3、葱白姜汁茶

  茶叶1把,生姜汁1匙,葱白适量。将大葱葱白砸扁切细,放锅内加水烧开,放入茶叶,倒入生姜汁,混合均匀,即可趁热饮用。每日1剂。如饮后就寝,一觉醒来便觉病情减,体力大增。可以温通阳气,清利头目,消食下气。适宜于春季保健养生。治疗感冒疗效极佳。

  4、绿豆冰糖茶

  绿茶5克,绿豆50克(捣烂),冰糖15克。以沸水冲泡,盖浸20分钟服饮。可以清热解毒。防治流行冒,并医治咽痛热症咳嗽病。适宜于春季保健颐生。

  5、枸杞茶

  取枸杞10克,加热水冲泡即可。枸杞茶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适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老年体衰者饮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6、金银花茶

  取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即可。此茶清热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疗病毒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对喉咙肿痛、感冒患者均有效。

  7、决明子茶

  取决明子20克,以文火炒黄,加沸水冲泡,饮用即可。决明子茶能祛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虚火上炎、头痛、大便燥结的患者更加有效。

  8、菊花茶

  菊花有清肝明目作用,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作用。每天午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连续饮用3个月即可见效。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更好。

  9、柠檬茶

  这种茶能顺气化痰、消除疲劳、减轻头痛。而其做法也非常简单,切新鲜柠檬两至三片,加1g的盐,再用热开水冲泡。此茶要趁热饮,冷了味道会变苦。饭前饭后均可,不伤肠胃。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

        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科学饮茶是更为利于益身健体。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方法

  1.茶叶有寒凉、温和性之分,因人而异选择茶叶饮用。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略苦,但它的营养成分较之其它茶类高,适合胃热者饮用。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白茶温凉、平缓、味甘甜,适合中老年人饮用。黄茶性凉微寒,胃热者适合饮用。普洱茶温醇平和,男女老少皆宜。花茶温凉,沁人心腑,益脾安神,芳香开窍解郁闷,宜早晚饮用。苦丁茶寒凉,可解热毒去肝火,治咽喉炎、便秘、降血压、减肥除腻,宜对症饮用。

  2.“春兼秋实,夏种冬藏”。

  针对季节变化而饮用茶,也是一种科学的体现。春季人体和大自然一样,万物逢春,生机勃勃,正处于舒畅发放之际,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入冬以来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盛发,消除春困。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津液消耗较多,夏饮绿茶,苦丁茶有利于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尿。秋季,燥气当令,宜饮乌龙茶、可以清除体内余热,滋润肺腑,心旷神怡。进入冬季,气候凉冷,食欲增加,宜饮红茶、普洱茶,有利于、帮助消化,抵御寒邪,增强抵抗能力。

  3.茶叶的冲泡方法。

  泡茶要用好水:泉水为上,江河水一般,井水为下,城市自来水氯气大,需静置24小时去氯气,然后再用为好。泡茶时茶与水的用量,一般红绿茶为1:50~80,粗茶、普洱茶用量可多一些。乌龙茶为1:22~25为宜。泡茶水温、红、绿花茶以95℃开水为宜,高级细嫩名优茶以85~90℃为上,乌龙茶、花茶2~3分钟,随泡随饮。至于冲泡次数,高档茶2~3次,一般茶冲泡2~4次,苦丁茶可冲4~5次,甚至10于次。

  茶文化科学饮茶的好处

  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中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茶与养生

  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怎样泡茶最科学健康,有哪些技巧?

泡茶是一门学道,日常中很多人喜欢在闲暇时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喝茶,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正确泡茶~

1、温具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个人喜好放。

3、冲泡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4、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并放置在客人桌前的右手前方位置,请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新手必须注意的几个泡茶事项:

(1)不要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为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不要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泡茶时间不要太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不要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茶叶数量参考和蓄杯: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如何正确喝茶?

1、在合适时间喝茶

如果想要喝茶来促进身体健康,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喝茶。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并没有挑选合适的时间,有可能就收获不了好处,特别是吃完饭之后或者睡觉之前就大量喝茶,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为吃完饭之后胃部负担已经加重,大量喝茶容易增加胃部负担,而睡觉之前喝茶容易摄入里面的咖啡因达到提神的功效,这样睡眠质量会下降,都不是最佳的喝茶时间。因此平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的空余时间适当喝茶,这样就可以收获好处。

2、控制好喝茶的量

适当喝点茶确实可以解油腻,促进消化,但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例如控制好量是十分关键的。一般少量喝茶就可以,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大量喝茶,有可能会因为里面的鞣酸物质摄入过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喝了太多茶之后可能还会感觉到胃部疼痛,甚至有反胃的感觉,这些都是错误喝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想要喝茶促进身体健康,应该记住一些诀窍,适当饮用即可,不要经常喝茶,这样才能够防止身体受到影响。

3、注意水温控制

喝茶是很多人在养生过程中会坚持做到的一件事,但是喝茶需要注意方法正确。很多人喝茶的时候细节没有注意,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喝茶的时候,控制好水温十分关键。

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水温非常高就直接饮用,这种行为容易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日积月累之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平时喝茶应该注意方法科学合理,水温应该合理控制。只有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喝茶才不容易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因此,想要收获喝茶带来的好处,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好温度。

科学饮茶的原则?

科学饮茶的原则:

1.隔夜茶不饮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细菌侵扰,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腹泻。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看来真是自有道理的。

2.睡前不饮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3.餐前不饮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则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4.酒后不饮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5.谨慎用茶水服药

有些人尤其是爱喝茶的人,会选择用茶水来送药,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服药最好还是用白开水。

6.过浓不饮

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饮用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的现象,易造成病情反复。

怎样喝茶才更健康?

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一天需要的液体量,大概是1500~2000毫升。如果根据茶叶来折算,一天大概10克左右。

喝茶也是讲季节性的。一般来说,春季宜饮花茶类;夏季宜饮绿茶类;秋季宜饮青茶、白茶、黄茶类;冬季宜饮红茶、黑茶类。

一、选对茶,比如红茶养胃,绿茶提神,乌龙减肥,普洱消食等,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喝茶,这样才能做到有益身心;

二、选好茶,茶的品质有好有差,一般来说,好茶对饮茶者益处多多,而比较差的茶叶非苦即涩,口感差是其次,喝坏了肠胃那才是重要的;

三、会喝茶,用好茶具,科学沏泡,喝新茶,但有时陈茶也是可以的,比如陈红茶、陈普洱,治疗肠胃病就很有效。

注意:不要空腹饮茶,不要喝隔夜茶,不要喝霉变茶,不要在睡觉前喝浓茶。

如何更加正确地饮茶

  如何更加正确地饮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了养生。众所周知,常喝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如何正确地饮茶呢?怎样饮茶才算科学呢?

  茶可兴奋大脑、提神解乏;消食化积、利尿解毒;祛暑杀菌、美容抗衰;防癌防龋、减肥健体。 只有科学饮茶,才能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泉水沏茶泉水不含杂质,沏茶后色、香、味俱佳。用自来水沏茶,应将水贮存过夜,使水质软化,沏茶方清醇可口。

  “落滚水”沏茶用沸水沏茶会快速溶解茶中的咖啡碱和多酸类物质,使茶水有苦涩味;沸水还会破坏维生素C,降低茶的营养价值。应该用80℃左右的水(即沸水放置片刻,通常称“落滚水”)沏茶,味道纯正,又不破坏营养物质。沏绿茶时,需泡15~20分钟后再饮,这样能浸出茶中绝大部分叶酸。

  要饮热茶,热茶能使胃的幽门开放,茶水能很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适量和适度饮茶,过多过浓可影响胃肠对维生素B1的吸收,出现疲劳和食欲不好;还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溃疡病和心肾疾病者,因饮茶过浓可刺激胃酸分泌,使溃疡不易愈合;饮茶过多可加重心肾负担,使病情增重。

  饭前饭后不饮茶,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难以吸收;食物中的微量元素也易和茶中的酸、碱等成分反应,形成难吸收的不溶性盐。

  不用茶水服药,茶中大量鞣酸,可和药物的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不喝隔夜茶,茶水如搁置时间太久(超过24小时),细菌容易繁殖,会使茶水变质变味,饮之对身体有害。剩茶水中的残茶叶,不宜咀嚼食用。

  了解这些正确饮茶的常识,相信你在以后的喝茶中都会有所注意,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更加健康。

这样喝茶才是科学养生

这样喝茶才是科学养生

   养生益寿该如何科学喝茶?

  一年四季的节气不同,喝茶也要随之相应调整。春季宜喝花茶,因为花茶可以敞发冬天郁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因其性味苦寒,可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防止腹泻、皮肤疮疖的发生;秋季宜喝乌龙茶,乌龙茶不寒不热,可消除身体内热,使之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有暖胃的功能,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效。红茶不宜放凉饮用,泡红茶最好用敞口杯;不要等到杯中的水都喝尽才补充热水,最好剩1/3左右时就加水,以保持茶温和浓度适宜。晚上最好喝红茶,绿茶茶多酚含量高,刺激性比较强:红茶是全发酵茶,经过了“熟化”过程,其性较为平缓温和,适合晚间饮用。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还可以起到温胃的`作用。

  饮茶量的多少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有关。平时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一日饮茶12克左右,冲泡3~4次比较适宜。对于体力劳动者,由于消耗多,进食量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接触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控制。

  女性经期应少喝浓茶,以防发生贫血。因为女性月经期间要流失桐当数量的血,经血中含有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铁元素丢失很多,而微量元素、铁元素只能从食物中补充,由于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形成鞣酸铁盐,不溶于水,不能被肠黏膜吸收。对治疗缺铁性贫血不利。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具体介绍如下:

不饮用过浓的茶,临睡前不饮茶,进餐时别大量饮茶,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同时饮茶。

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

饮茶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

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

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何科学饮茶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同时科学饮茶也很重要!

步骤/方法

1、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2、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 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3、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要喝对

4、四季饮茶有区别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5、每日饮茶2~6克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6、不饮用过浓的茶

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7、临睡前不饮茶

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8、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这样喝不对

9、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茶中所含大量鞣酸,一旦与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质合成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会使肠蠕动减慢,不但易造成便秘,还会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10、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绿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别用开水冲泡饮用,对人体很有益处。有不少人干脆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冲泡。但是,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体难以吸收的物质。因此,专家建议:上午喝绿茶,以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利安眠。

11、酒后茶伤身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12、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13、便秘时

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类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或加重。

14、神经衰弱或失眠时

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15、患胃溃疡时

饭前饭后大量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大量饮茶,胃酸分泌会大量增加,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加重病情。溃疡病患者应少饮茶,尤其不能大量饮浓茶。

16.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病时

过量饮茶,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

17、患动脉粥样硬化时

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可加快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引起脑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血流速缓慢,促使脑血栓发生。还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

女性经期

经血会带走部份铁质,所以女性此时宜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品,如菠菜、苹果、葡萄等,然而自茶叶中含有高达三十%至五十%的鞣酸,会妨碍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利用,在肠道中极易与食糜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石,产生沉淀。

女性临产期

临产前喝太多浓茶会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引起失眠,如果在产前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分娩时筋疲力尽,阵痛无力,甚至造成难产。

更年期

在步入更年期时,除了头晕、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出现睡眠不足,女性还会有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过量饮茶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舒畅度过更年期。

贫血时

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缺钙或骨折时

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患痛风病时

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患骨质疏松时

最新研究发现,嗜饮浓茶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常饮浓茶会导致钙的缺乏,因一方面浓茶中咖啡因会促进尿中钙的排出;另一方面是咖啡因可抑制肠钙的吸收,以致钙的吸收不完全。

高热时

对发热病人以多给白开水、矿泉水或淡茶水为好,但不宜饮浓茶,茶碱有提高体温的作用,使发热加重,茶碱的利尿作用还会降低解热药的功效。

女性孕期

浓茶中含咖啡碱浓度高达十%,会加剧孕妇的排尿和心跳,增加孕妇的心、肾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于母体和胎儿健康。

女性哺乳期

此期间若大量饮茶,茶中的高浓度鞣酸被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便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造成奶汁分泌不足。另一方面,茶中的咖啡碱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相关知识

怎样喝水才是科学饮水?
怎样才是科学减肥
养生茶喝错也伤身!怎样喝才能真养生?
怎么喝汤才科学健康
怎样喝水才科学健康?
怎样才是科学骑行?
怎么样科学瘦身
喝水的奥秘 这样喝水才健康
你知道怎样喝水才是最健康的吗?
喝水的学问 怎么喝水才健康

网址: 怎样喝茶才是科学的 https://m.trfsz.com/newsview33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