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什么是高血脂症: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酸等。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毫克/100毫升,甘油三脂超过140毫克/100毫升,β-脂蛋白超过39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
患者女,60岁,高血脂病5年余,头晕,心悸,失眠。长期服用降脂药疗效欠佳,近期于高原旅游,旅途劳累,病情加重。吸氧,服药效果均不理想。
取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脂三针),百会。
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艾炷。每次每穴一个艾柱。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治疗:温针灸
选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太冲(忧思多虑,肝阳上亢)。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取穴:主穴:阴陵泉(肝),太溪(肾:肾俞)。
配穴:近处取穴。
治法:补益肝肾,四肢穴(即配穴)。用1、5或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胡×,男,61岁,退休干部。初诊日期,1992年3月7日。患者3月7日凌晨突感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其子背来我科就诊。刻诊:第一跖趾关节火欣红热痛,肿胀明显,触痛剧烈。体形肥胖,有嗜酒史。血沉15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0.57umol/L(我院血尿酸正常值为 0.12~0.42umol/L)。诊断为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行太冲、大都、太白、公孙及触痛最敏感点温针灸后,翌日红肿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能自行走路。复诊时再行上法治疗,2次后疼痛消失.
1、识别针灸医生的阴谋。 2、标(痛处)本(肝肾不足)同治。
李××,男, 40岁, 2015年3月就诊。患者因左下肢受凉后痉挛,疼痛,肌肉坚硬、行走困难。
治疗:采用温针灸承山、委中、合阳(委中下2寸)后疼痛消失,肌肉变软,3次针刺后痊愈。
取穴:委中、合阳、承山
治法:温针灸或火针,近处取穴。用1或1.5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寒主收引,热则纵缓”这里举足阳明之筋,感受寒邪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为例。
李××,男,28岁,两年前中风,手脚拘急,长期坚持门诊就诊,现已恢复正常。
取穴: 上肢:极泉、尺泽、内关 n下肢:阴陵泉、三阴交
治法:温针灸。用1或1.5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20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相关知识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脚踝扭伤
中医针灸成功治疗肥胖症
针灸治疗疼痛:自然疗法的力量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针灸治疗
针灸亚健康治疗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针灸治疗痹症
【中西合璧】针灸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科研型针灸治疗师的观点
网址: 温针灸治疗案例分享! https://m.trfsz.com/newsview33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