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辅食这件事儿。辅食是每一位家长都会关注的话题,网上也有不少教大家做辅食的内容,但什么时候添加辅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4个月就可以加了,也有人坚持要等到6个月以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从营养学上说,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母乳或配方奶已经不能满足她/他生长发育的需求,要适当添加固体食物补充营养,也就是国内常说的辅食。均衡的辅食不但可以提供多种养分,而且能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和手指动作,对宝宝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辅食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过早添加辅食不但不能充分吸收,还有潜在的危险。
“宝宝做不到啊!”
婴儿出生时,可以说是一个「半成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比较弱,会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婴儿的消化系统至少要到四个月以后才能接受固体食物。(米粉也算固体哦!)
我们习以为常的「进食」,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多个器官配合完成。当我们咬下一口食物,口腔便开始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消化酶会对食物进行第一步分解。食物吞到肚子里,我们的胃会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物进行第二步分解。经过这两道消化工序之后,食物再进入肠道,由肠道分泌肠液、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进行第三次分解,才能被身体吸收。
简单地说,「吃」是一个整体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表现不佳,都会影响营养吸收。4个月以下的宝宝唾液较少,唾液中淀粉消化酶的活性差,胃酸、胆汁、胰腺液分泌水平也比较低,无法充分消化食物,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除了消化能力弱之外,新生儿的吞咽能力也比较差,吃固体食物容易噎住。4-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挺舌反应」,勺子伸进嘴里会本能地用舌头顶出来,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此外,小月龄的宝宝还无法坐直,也影响他们进食固体食物。
总之一句话:添加辅食的时间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由婴儿发育的生理规律决定的。现在欧美儿科医学界普遍认为,婴儿4-6个月时各方面都发育到了可以接受固体食物的程度,所以建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给孩子添加辅食。
“宝宝吃不饱啊!”
下面说到关键问题了: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到底是4个月还是6个月呢?
其实,所谓4-6个月,是根据大量研究样本统计出来的一个参考范围。也就是说,大多数宝宝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发育到可以接受辅食的程度,具体时间则要看每个宝宝的实际发育情况。有些孩子长得比较着急,4个多月就饿得嗷嗷叫,挺舌反应消失,也能坐直了,就可以考虑提前添加辅食;有些孩子性子慢,六七个月才接受辅食,也是正常的。
我家球宝本来准备纯母乳到6个月再添加辅食,但他5个月时便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夜里特别明显,无论睡前吃多少,大概2、3个小时就饿了,我只好爬起来再喂。这样撑到五个半月,我和球宝都严重睡眠不足,球宝的体重也停滞不长了,于是我决定提前添加辅食。
第一次加米粉时我紧张得要命,唯恐孩子噎着,结果人家不但没噎着还非常爱吃,大口大口吃了一小碗,吃饱以后一觉睡到天亮。此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奶水不够,特别焦虑,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体重蹭蹭往上涨,我也能好好休息了,简直是拨云见日啊!
那么,怎样判断自家宝宝究竟能否添加辅食呢?英氏按照宝宝的生理特征分为了五个阶段,命名也real接地气:1阶(能坐了)、2阶(爱咬了)、3阶(爬得溜)、4阶(能独站)、5阶(走得稳)。而这5个阶段的宝宝辅食产品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也可以乘体检时让医生帮忙看一下,再决定是否要给孩子添加辅食。如果孩子对辅食(开始应以米粉为主)表示抗拒,不要着急,过一两周再试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