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中高频电磁辐射卫生标准见下表:
波长(频率MHz)
单位
容许场强
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
高频
长、中、短波(0.1~30)
V/m
<10
<25
超短波(30~300)
V/m
<5
<12
混合
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
加权确定
该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公众(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在该环境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其健康不受电磁辐射有害影响的区域。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长期居住、工作、生活在该区域,可能会对易感人群引起某些不良影响。一般居民居住环境按一级标准加以限制。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
①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一个工作日内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下表。
接触时间
连续波
脉冲波
功率密度/
(mW/cm2)
电场强度/
(V/m)
功率密度/
(mW/cm2)
电场强度/
(V/m)
8h
0.05
14
0.025
10
4h
0.1
19
0.05
14
②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8h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见下表。
频率(f,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0.1≤f≤3.0
50
5
3.0≤f≤30
25
—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了一系列相应限值,适用于职业人员和一般公众的暴露,对电磁场暴露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水平。
ICNIRP推荐:频率低于10GHz范围电磁场的基本限值:职业暴露:全身平均SAR<0.4W/kg;
公众暴露:全身平均SAR<0.08W/kg(SAR值为任意6min内的平均值)。 [1]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的内容可参见微波防护标准。
相关知识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标准
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环.ppt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与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工程
电磁辐射
电磁环境保护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的区别?
网址: 高频电磁场防控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34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