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数据释放大能量

大数据释放大能量

编者按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

为此,2013年以来,贵阳抢抓大数据时代机遇,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短短几年,贵阳从“跟跑者”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如今,大数据已成为贵阳最耀眼的标签和名片,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加速向贵阳集聚。

今年5月,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阳举办。为进一步展现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状况,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开展了“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大型跨省主题采访活动。

在这一背景下,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整合旗下贵阳日报、贵阳晚报的采编资源组成报道小组,分赴北京、银川、深圳、杭州等四地进行采访,并结合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以对话报道的形式,探寻各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期推动贵阳大数据优势资源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

今日,推出“对话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系列报道北京篇之一“大数据释放大能量”。

核心提示

4月21日,北京阳光明媚。随着中午游客的增多,西长安街保洁员李顺德变得更加忙碌。只见他来到一个垃圾桶前,轻轻地将桶内的垃圾搬上车,然后用手机APP系统扫描了垃圾桶上的二维码。

李顺德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桶内垃圾满了,后台就会发指令给就近的保洁员,然后我们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数据会回传到数字云管理平台,就证明这里的垃圾已经清运完毕。”

这是此次“对话”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之际巧遇的一幕。像这样的二维码,除垃圾桶外,北京部分路段的报刊亭、路灯杆、指路牌等公共设施已在逐步安装,它的好处在于,不仅摸清了公共设施的底数,而且在破损后也知道该找谁修理。

小小的二维码,不仅是北京构建数据开放共享生态体系的一个剪影,更折射出了这座城市数据使用背后汇聚的大能量。

主动开放 推动政务数据惠民

数据开放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一个前提。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彼此孤立,犹如一个个的“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杂乱、缺乏规划、难以共享的问题。

政府数据如何对公众进行有效开放?早在2012年10月,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建设,北京市各政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就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一个北京市政务部门可公开各类数据的门户网站。

打开该网站主页,记者发现包含了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各个门类的数据,点开“最热下载”和“最新数据”等板块,还能了解相关实时动态,以便于企业和个人索取数据。

网站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该网站向社会全面开放378类数据集,数据记录共计160余万条,这些数据来自38个市政部门,与上年相比,新增62类数据集,更新226类数据集,新增和更新数据118万余条。

此外,该网站去年还向社会定向开放了环保、交通、气象等九大部门的65类数据集,数据记录共计7500余万条,同比上年新增44类数据集,新增数据记录7400万余条。

随着政务数据共享的不断积累,也促进了北京政务数据的应用。“比如,我市通过举办‘大数据应用创意大赛’的方式,引导企业和个人基于开放的数据,参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例如“健康备忘提醒”、“农民乐”、“我的校园”、“逛逛博物馆”、“E上学”等一批APP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仅成为了解决社会“痛点”的利器,更进一步形成了北京市一个个新的“数据源”。

打破壁垒 为市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政务数据的开放,解决了数据共享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开放共享的数据,是不是真的好用?是不是真的有用?成为了北京市思考的问题。

为此,北京市发现通过政务数据的共享,虽然摸清了管理事项底数,各部门建立起了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但是,部门彼此之间的协同办公并不顺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北京市理政思路开始从政府管理转向政府服务、满足百姓需求,并迅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启动了“北京通”数据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

这段时间,在北京市民手机中,有一款十分火爆的APP——“北京通”。它是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协同的升级版软件。它的优势在于让市民告别了办一件事登录无数个网站、上无数个APP和寻找无数个公众号的烦恼。

前几天,来自重庆的“北漂”张民瑞,想办理一张北京的居住证,原本以为会很麻烦的他,没想不到2个小时就在辖区派出所领到了居住证。“不用再开各种证明,通过实名认证的‘北京通’就证明了你就是你,也不用再每个部门去跑,真是太方便了。”

从今年1月1日试运行以来,“北京通”卡已累计发放超过1200万张,并通过与第三方应用联合提供服务,让一定区域内的市民还享受到了“北京通”APP缴费、消费等功能,“北京通”正逐渐成为每位市民的服务管家。

北京市民唐明泉老人告诉记者:过去,她身上要带各种卡,一个卡包里至少有3到5张卡。现在,通过“北京通”,领取养老补贴、寻医问药、乘坐公交车等事情,一部手机就能全部完成。

未来,北京将加快通过“北京通”,进一步对社保、就医、教育、交通、金融、养老助残等多个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和卡证应用进行融合,打破数据共享不畅的壁垒,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精准化服务。

实现共赢 数据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如果说,推动数据开放共享、解决部门协调问题等,是北京市在开展“数据石油”能源储备的话,那么,这座城市数据驱动、融合创新的产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一艘无形的大数据产业“战舰”,冲向大数据时代的战略海洋。

TalkingData(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外大街的一家小型大数据公司,创业六年来,团队始终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用数据说话”,帮助客户转型升级为数据驱动型企业。

在该公司实时更新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记者看到TalkingData每天处理超过20T移动海量数据,覆盖全球移动终端已超过51亿,服务的移动APP在12万款以上。

“我们在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到数据的分析,再到数据的应用与咨询,去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把公司内部的生态圈延伸出去,和外部各行业的生态系统进行融合,这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TalkingData高级副总裁蒋奇说。

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看来,在大数据时代,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在这个前提下,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家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

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活动规模庞大。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必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这场数据产业争夺战中,蒋奇表示之所以选择留在北京,其中一个原因是北京在不断把制约创新的环节删掉,让孤岛式的创新自由开放地连接起来,使创业并努力者能有机会去实现价值。

如今,像TalkingData这样的行业“独角兽”,在北京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不贪大求全,采取开放共赢的方式,在不断跨界融合创新中,解决遇到的发展问题。

依托这样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北京正逐步形成市场、应用、产业、技术等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抢占着掌握未来大数据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记者手记

以开放的思维拥抱未来

记得几年前,在一个经济发展论坛上,一位参会者问了专家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今天,一个公司如何走向全球,成为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通过北京之行,如果让我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个人认为互联网提供的不正是全球采购供应、协同办公的最好工具吗?其实,“海”是我们的思维之障,谁敢跨过去,谁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现实世界很大,虚拟世界更是没有边界,融合和创新这件事本身没有地域和背景限制,关键在于如何以开放的思维,把自己与其他智慧相连,与市场需求相连。

从“政务数据资源网”的探索,再到“北京通”APP应用软件的上线运行,北京其实是在坚持做一件事,即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开放的共享市场化,让数据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

在这背后,无论专家,还是企业,北京各界都有一个共识——在互联网时代,各方惟有渗透与融合,才能创造新的机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正如被采访专家所说的那样:“在大数据时代,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怎么做呢?关键是要以开放的思维拥抱未来。(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赴北京报道小组

杨丰源 杨林国 樊荣/文

王弘扬/图

刊头设计 徐其飞)

来源:

贵阳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加快释放健康医疗大数据红利
90%数据在沉睡,如何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平台释放数据价值?
健康大数据 数据大健康
大数据
医疗大数据新规发布:国家卫健委负责建立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厦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医疗大数据新生态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 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分析
大数据为健康医疗赋效能
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更大潜力——提升产品质量 增加优质供给
健康大数据

网址: 大数据释放大能量 https://m.trfsz.com/newsview34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