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孕中晚期以及产后早期会出现两侧腹直肌分离,并伴有腹白线增宽。如果产后6个月,两侧腹直肌分离超过3cm以上,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一般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壁松弛症状。产后腹直肌分离给广大妇女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生存质量。
作为腹部核心肌群之一,腹直肌与其他腹部肌肉一起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正常的腹内压,并协助排便、呼吸、分娩等重要生理功能,对脊柱及盆腔的稳定性与活动度起重要作用。
腹直肌分离可能会增加腰背疼痛的几率,还有可能会使腹部难以恢复平坦。严重腹直肌分离也有可能会出现压迫膀胱,从而引起尿失禁,或引起内脏器官的移位,如疝气等。
如果腹直肌分离不严重,可以不做处理,可行相关物理治疗,腹直肌分离严重时需要进行相应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 康复科、整形美容科、产科 疾病别称: 无 是否常见: 是 伴随症状: 腰背骨盆酸痛、腹部突出、漏尿 好发疾病: 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巨大儿、多胎妊娠 治疗周期: 通常为短期治疗。 常用药物: 通常无需药物治疗。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CT、MRI检查 是否严重: 产后腹直肌分离给广大妇女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生存质量,一经发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影响正常生活。 重要提醒: 如果患者腹直肌严重分离,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必须积极进行进一步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通常是由腹壁结构异常、多产和妊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因素均会扩大子宫,从而过度拉伸腹壁,最终造成产后腹直肌分离。部分女性本身腹直肌薄弱,也易出现腹直肌分离。
疾病因素
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也可导致腹壁皮肤发生相应扩张,腹直肌间距增大致部分弹力纤维发生断裂,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
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因素均会扩大子宫,最终造成产后腹直肌分离。
相关疾病
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巨大儿、多胎妊娠
非疾病因素
部分女性本身腹直肌薄弱,腹白线大宽度、低强度,也易出现腹直肌分离。
孕期激素作用下使腹白线连接处变软松弛,连接力量下降,此时胎儿逐渐增大撑起腹壁,将腹直肌向两侧拉扯,当腹部肌肉超过弹性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白线连接处被拉断,导致腹直肌发生分离。
产后腹直肌分离常表现为外表上肚皮出现松垮,严重者身体需要依靠脊柱两旁肌肉支撑日常活动,导致脊椎承受更多压力,容易产生腰酸背痛、膝关节疼痛,此外因为腹直肌支撑力不足,导致脏器长时间对膀胱造成压迫,引发漏尿。
典型症状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典型症状表现腹部外表皮肤松垮,且平卧做仰卧起坐动作时,可触及两侧腹直肌之间有纵向凹陷深沟存在,感觉手指可以插向腹腔。
伴随症状
产后腹直肌分离后,患者的腹部较大、突出。
患者由于腹直肌分离,对腰部的支撑力减弱,会出现腰部疼痛,剧烈运动后疼痛感加重。
部分患者腹直肌分离,且产后盆底肌肉损伤,会出现漏尿或者憋尿不足等现象。
并发症
由于长时间腹直肌分离,还会导致盆腔、腹腔脏器的移位,腹直肌分离3指以上时容易出现脐疝、小肠疝气等严重问题。
产后腹直肌分离较常见,其主要的病因是多产、妊娠因素和先天因素,如果腹直肌分离不严重,则无需特殊治疗,可行康复训练;如果腹直肌分离较严重,通常需要手术整形治疗。
就医指征
产后出现腹壁皮肤松垮,腹直肌分离较严重且伴有腰背酸痛、漏尿严重且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若计划再次生育,建议在孕前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如果发现产后腹直肌分离,应前往康复科就诊;如果腹直肌分离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应及时前往整形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婚育情况?
前次分娩的具体情况,有无巨大儿分娩史、是否存在羊水过多等情况?
腹直肌分离是如何发现的,近期分离情况有何变化?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 腰背酸痛、漏尿、便秘等 )
需要做的检查
患者仰卧,双腿进行弯曲,做仰卧起坐最初的起始动作,其中一只手垂直下探,如果感到有深沟存在,即有腹直肌分离的存在。医生也可以通过手指宽度、卷尺测量以及相关仪器检测两侧腹直肌的宽度。
相应的CT和MRI检查也可以精准确定腹直肌分离的具体程度。
诊断标准
腹直肌分离测量可见两侧腹直肌间的距离大于2指。
结合分娩史、体格检查、CT和MRI检查等辅助检查等,可确诊产后腹直肌分离。
鉴别诊断
产后腹直肌分离与腹部脂肪堆积症均可以引起腹壁松弛。前者大多数为明确的产后腹壁膨隆,伴随严重的体态变形、腰背骨盆酸痛等症状,体检时可见腹壁皮下脂肪堆积正常或略少,骨盆不同程度前倾,伴随腰椎前凸,而脂肪堆积症并无这些症状。但是也要注意两者经常一起发作。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一般是根据腹直肌分离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果分离较小(分离小于3指),则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可行相应康复治疗。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即两侧腹直肌分离距离于3指,且产后1~2年仍未缩小者,需要行手术整形治疗。
家庭处理
轻度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矫正,如可进行相应收腹的训练,如果分离超2指,则不适合常规的大强度腹直肌训练,如卷腹、仰卧起坐等,因为这些训练会加重分离,也不能做类似于下腰这种腹部向前的瑜伽动作和各种扭转体动作。
到院治疗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通过腹部收缩等动作锻炼腹直肌,使腹直肌恢复正常状态。
产后腹直肌分离如果经过康复理疗等保守治疗,如分离程度仍大于3cm,腹壁外形松弛无法恢复、持续性腰背骨盆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时,应及时行腹壁整形术,可以有效治疗上述症状,并防止疝的发生。腹直肌分离的常见手术方法有腹部筋膜折叠术、改良疝修补术、结合小切口疝修补的腹直肌分离修复术。
饮食调理
产后腹直肌分离与饮食的相关性较小,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在生活上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可以降低诱发腹直肌分离的因素,应该适当控制体重,对疾病的恢复及症状的消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产后需要注意控制体重。
产后应需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病情监测
产妇需在产后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密切监测腹直肌分离程度、是否伴有相应腰酸背痛、漏尿、便秘等症状。
心理护理
产后腹直肌分离常常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危害。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过于担忧,家人应细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对于本病的预防,女性在孕前应适度运动,强化核心肌群的锻炼,孕时减少对腹部肌肉组织施压,分娩时积极配合医生,正确用力。
预防措施
孕前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腹部的肌肉锻炼,可以增加腹部肌腱的韧性。
孕前、孕中,乃至产后,饮食需要均衡,不要过分食用高甜、高热量的食物。
孕期也需要进行适量家务或运动,适度健身,增加心肺功能、为胎儿增加输氧运氧能力的同时,也能减少自身脂肪的堆积。
参考文献[1]兰小曼.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1):1321-1324.
相关知识
产后恢复——修复腹直肌分离!
产后腹直肌分离该如何恢复?坚持瑜伽训练才是关键所在
关爱女性 助力健康——县中医院开展产后腹直肌修复治疗
产后怎么锻炼腹肌、肛门等肌肉
剖宫产术后腹直肌下血肿的原因是什么
要马甲线更漂亮,只练腹直肌还不够,重视腹斜肌勾勒整个腹肌线条
【剖腹产产后瑜伽
10分钟腹肌训练计划
「图」深圳福田本地产后恢复中心 产后修复腹直肌 营养指导
【剖腹产后怎么瘦肚子】剖腹产后多久可以用收腹带
网址: 产后腹直肌分离 https://m.trfsz.com/newsview36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