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室,这扇门隔开了家属和患者,透着神秘与沉重。门内,护士们既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她们用爱心和精湛的技术,细心守护每一个重症患者,用温暖与力量,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跟随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管护师姜晓松,亲身体验她的日常护理工作,感受她的辛勤付出,了解这个职业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连忙4小时 没空喝上一口水
8时许,ICU护士长王瑞雪走进重症监护室。嘀……嘀……嘀嘀嘀……监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声,原本安静的氛围紧张起来,护士们闻讯赶紧上前查看。31岁的护士姜晓松正在病床前使用排痰仪,为一名脑梗术后患者清除痰液。看到病人突然乱动,担心不小心拔掉输液管,她一边为病人调整姿势,一边轻声安慰病人。
“我们科室比较特殊,需要穿无菌的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来到病房,先大体巡视一下,了解当天要对接病号的身体情况,然后才进行交接班。”姜晓松说,她们的上班分为三班制,按照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等进行安排,每班工作8个小时。7时30分,她来到科室,需要先给病人翻身,再次交接病人病情、检查病人导管的情况,对病人进行吸痰处理,一切交接完以后,上一班同事拖延一二个小时下班是“家常便饭”。
“早班上班后,需要给病人更换液体,对病人进行口护、尿护、排痰、肢体加压等一系列护理工作。”姜晓松说,大约到了10点左右,白班医生过来下医嘱,她根据医嘱对病人进行护理。护理空当,她和同事为病人洗头、洗脚、擦洗身体、修剪指甲等。
姜晓松一直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一上午4个小时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我们都习惯了,病号多的时候,忙起来都忘了喝水和上厕所。”姜晓松说,11时30分许,她和同事们仅有半个小时的轮流吃饭时间,匆匆吃完饭后,赶紧去科室门口拿患者的饮食。给患者喂完饭后,再次做常规护理……另外,白班是16时下班,在15时,她们会对本班进行总结,看看患者这一天大体都有什么情况,出入量是否有问题,及时汇报给值班医生。
与病人沟通 不放过每个细节
在ICU,护士们的职责不仅限于常规的医疗护理任务,他们还要全面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护理外,护士们还要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康复进程,确保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全面的照顾。
“ICU许多患者因为病情严重不能说话,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姜晓松说。每一次的护理,都是一次细心地观察与耐心交流的过程。不仅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还要留意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表情变化,甚至是无意识的一些反应。
“每一项护理治疗,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需要我们格外细心。”姜晓松说,“当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可能会通过肢体动作或眼神来传达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护士会耐心地反复询问,从中捕捉到患者的真实需求。”
“ICU的患者多数都带有气管插管,即使神志清醒,也无法讲话交流。当患者有需求时,医护人员会尝试其他各种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如写字、手势、图片……每一次交流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姜晓松说,“我们了解到患者的需求后,提供更加精准和贴心的护理,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从业11年 一直没离开ICU
“ICU对每位护士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很好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求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姜晓松说,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到日常护理细节,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需要被详细记录。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工作交接的无缝衔接,更是为了在护理过程中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为了防止患者被感染,根据上级要求,不允许家属陪床,家属可以通过视频来探望患者。”姜晓松解释道,病人的身体状况,家属们都非常担心,护士长王瑞雪创新提出视频探视,每位患者家属有10多分钟的视频探视时间,通过视频了解病人康复进展,虽然同事们增加了工作量,但看到病人家属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为她们的贴心服务点赞,都觉得多付出点非常值得。
姜晓松毕业于潍坊医学院,2013年分配到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从业11年间,一直没有离开过ICU。2021年经培训获得CRRT准入资格证;2022年经培训获得鼻肠管置入准入资格证;2023年经培训获得超声引导下中线导管准入资格证;2023年度进修取得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2024年获得青岛第二卫生学校优秀带教老师荣誉称号;2024年获得青岛市护理学会重症护理青年委员荣誉称号;多次评选为优秀职工,先后发表过6篇护理方面的论文。
与时间赛跑 守护好生命之门
据ICU护士长王瑞雪介绍,每隔两小时,护士们就要为昏迷病人翻身。翻身时必须将整个身体抬离床面,如果病人较为瘦弱还算轻松,但遇到体型肥胖的患者,往往需要三名护士合力才能完成。这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下来,腰酸背痛几乎是家常便饭,腰肌劳损更是成了ICU护士们的常见职业病。
由于需要频繁接触患者、进行无菌操作以及协助医生完成各种治疗,ICU的护士们必须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要常规进行手部消毒,以确保不将任何感染源传递给患者,护士们每天洗手的次数多达100余次。
“经过精心护理,每当看到患者病情好转转出ICU,我和同事们都感到有一种成就感。”护士长王瑞雪说,重症医学科(ICU)是危重病人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危重病人能够在这里起死回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们,除了要应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还必须熟练掌握病房中各种复杂仪器设备的操作。在这种高强度、高要求的环境中,ICU的护士们被培养成了精通多领域的“全能护士”。正是这种全面的能力,使得ICU护士成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护士姜晓松的故事,是无数医护人员的缩影。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她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技能,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曙光。正是有了她们,生命的奇迹才不断在重症监护室中上演。
相关知识
传承国粹乐享“六一” 青岛萌娃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青岛市市立医院
在传承中创新优质护理 助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专访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肖佩华
运城博爱妇婴医院:守护母婴“医”路同行
沉浸式体验让中医药文化“破圈”
青岛市召开2024年卫生健康暨中医药工作会议
卫健中心:“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海南岛绿色养生:沉浸式度假体验与身心疗愈之旅
元气UP·音乐文化健康节打造沉浸式中医文化体验
专家学者齐聚山东胶州,探索“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智慧密码
网址: 【医路同行 守护健康】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我在ICU当一天护士沉浸式体验 https://m.trfsz.com/newsview37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