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肥可以吃的8种碳水化物食物!吃得健康减肥才有效果!

减肥可以吃的8种碳水化物食物!吃得健康减肥才有效果!

前言: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有效碳水化合物又分成两种,复合碳水化合物(谷物、豆类、蔬菜中的淀粉质)与简单碳水化合物(水果、牛奶、加工糖)。我们的饮食应包括这两种碳水化合物。

我们常常听说减肥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是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反而会影响健康。大家可以适当摄入“好的”碳水化合物来补足营养成分哦!


碳水化合物好坏大PK
1、“好”的碳水化合物
纤维丰富的蔬菜、豆类、低GI的水果及全谷类食物,这些食物对胰岛素水平影响很小。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正是偏向全谷类的食物。全谷类的纤维质完整,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会太快,有助控制血糖,增加饱肚感,同时减缓饥饿感的出现。


2、“坏”的碳水化合物
坏的碳水化合物则是精制、加工、纤维含量少的碳水化合物,像白面包、白米饭、烘焙的糕点饼干、pizza的皮等,都会导致发胖,最好尽量少吃。

8种优质碳水化合物推荐,减肥期间可以适当地吃!


1、糙米

糙米作为一种绿色食品,对肥胖和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改善体质、提高新陈代谢。据了解,食用糙米后,人体的血糖上升速度较低,血糖不易升高而细胞吸收量降低,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此外,糙米保有精米所没有的米糠层和胚芽层,这部分含有大量帮助减肥的食物纤维,不仅

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贫血症有功效,还可改善便秘,促进新陈代谢。


2、燕麦

燕麦生长在1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生长环境非常寒冷。燕麦片中富含大量的具有可溶和不溶性粗纤维,能大量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

而且因为燕麦片中的高粘稠度可溶性纤维,能减慢胃部消化时间,让人感到饱腹感。摄入的脂肪少了,身体自然而然就会瘦下来。

3、大麦
大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为丰富,营养含量与其他谷物类似,减肥期间可以以此作为主食食用。同时,把大麦制作成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麦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素可调整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延缓营养物质的吸收。膳食纤维素还可产生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的热能、脂肪、碳水化合物,有防治肥胖的作用。

4、野米
野米又叫野生米,茭米,菰米,雕胡米,是一种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高蛋白的食品,减肥时适量食用。

野米只是一种草的种子,外壳不用打磨,呈灰黑颜色,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野米中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比大米高得多,是难得的保健食物,可称之为“米”中之王。

5、麦麸

麦麸是什么呢?麦麸即麦皮,是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它富含纤维素,会在胃肠内限制部分糖和脂肪的吸收,使体内脂肪消耗增多。

另外,它还有吸水性,在大肠内吸收水分和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结肠功能,帮助排清宿便。

6、玉米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除。它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 生素E等,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上述玉米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哦。同时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是减肥的好帮手。

7、薏米

薏米的纤维含量和钾含量都较高,有一定消水肿作用,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镁,是水肿型肥胖人士的必备佳品哦!而且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导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8、黑米
曾经流行过黑米十日减肥法,但是紫米十日减肥法你又试过没?其实原理相同,但紫米减肥更胜过黑米,为什么呢?饱腹感更强;所含有的营养元素更加广泛;氨基酸可以支撑你的体质;体内酸性物质过多容易发胖,而呈碱性的紫米可以中和。

 

减肥的宗旨还是:管住嘴,迈开腿!7分吃,3分锻炼!吃得健康减肥还能更有效果。今天关于减肥期间可以适当吃的碳水化合物分享就到这,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和**小编。

相关知识

减肥可以吃的20种食物,碳水、肉食、蔬菜、水果、饮料,分类给你
减肥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吗
【健康】不吃碳水化合物减肥靠谱吗?
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有效吗?
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食物一览表减肥
健身减肥的人可以吃的8种食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低碳水化合物减肥食谱)
减肥不吃主食真的有效?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影响身体健康
低碳食物有哪些?这样吃可以健康减肥
可以常吃的8大超强减肥食物

网址: 减肥可以吃的8种碳水化物食物!吃得健康减肥才有效果! https://m.trfsz.com/newsview38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