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但山路不同于平地路面,常常会碰到高低不平的路段,如果采取像在平地上的自然走法,很容易滑倒或跌伤,也容易造成过度疲劳。所以,无论是户外高手还是新加入户外徒步的新人,都有必要掌握上坡、下坡等不同路段的行走技巧。那么在户外,怎么行走才能既轻松又健康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CCTV-1《生活提示》栏目,听听中国登山协会专家怎么说。
Q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那么在下山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技巧呢?
中国登山协会 培训部代理部长 王云龙
下山的时候因为坡度变陡,所以我们行走的步伐不宜过大,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用小碎步的方式来往下走。每一步,以不要超过一脚这个长度为宜,如果大跨步行走,身体就会跟着晃动,不容易保持平衡,这时也会增加受伤和摔倒的概率,所以下坡时小步伐行走是关键。
王老师告诉我们,下山对膝关节的冲击很大,一定要采取小碎步的步伐,并且要把脚抬起来,膝盖略微弯曲,这样才能减少对膝关节的损伤,同时腿部也能更好发力支撑,避免打滑摔倒。
Q
说完了下坡,那么在上坡的时候又有什么技巧呢?
外八字步法
我们在上坡时,应当采取外八字的步法,这种走法不仅减轻了双脚的负担,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膝盖和脚踝的缓冲作用,减缓身体的疲劳。
小步伐
在上坡的时候要用小步伐,不要跨度太大,否则身体就不好维持平衡。
关于步伐大小有一个评判依据,最好的情况是迈出去这步的脚踝的位置,不要超过你的膝关节的位置。
注意,上图是一个错误示范,大家要引以为戒哦
移动重心有技巧
把脚固定好你的落地点之后,接下来一步就是重心的转移,迈好这一步以后,重心随之要跨到这个前进的腿上来支撑重心,接下来跨出下一步,然后重心再向这个方向移动,就这样交替行进。
保证头部、腰部和后脚脚踝三点成一条直线
有些朋友在登山累了以后,就会下意识的弯腰,这样就会使重心很不稳定,也会消耗更多的体能。在这您要注意了,上坡的时候背部要挺直,保证头部、腰部和后脚脚踝三点成一条直线,可以很好的对我们的身体起到稳定重心支撑的作用。
“之”字形步法
无论上坡还是下坡,如果是坡度比较大,且宽度允许的话,可以采用“之”字形走法,这样我们所感受的坡度就没那么大了,行进起来也相对轻松一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徒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门学问。远行归来,有人肌肉酸痛伤筋动骨,有人精力充沛安然无恙。是体力差异,更是技巧高低问题。户外远足前,先学习一下基本的徒步方法和技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让你的每一步都舒适健行!
编辑:嘉泽
本期节目由CCTV-1《生活提示》栏目、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及嘉泽联合策划录制,这也是三方首次合作,旨在向大众更广泛地传播户外安全知识与技能,让更多人从户外安全教育中受益。三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专业抽象的户外安全知识以视频、专家解读、技能示范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大众,把专业知识做得简单有趣,更易于传播和发挥指导作用。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更多更新鲜的合作传播方式,让爱生活爱户外的人们健康生活、安全户外。
《生活提示》栏目是CCTV-1推出的一档以“服务观众、服务生活”为宗旨,紧扣衣、食、住、行、健康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和权威提示,倡导健康生活的节目。
嘉泽是中国登山协会授权的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自2017年开始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营及商业开发。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部署,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牵头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型公益活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