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把社区建成心理健康服务第一阵地

把社区建成心理健康服务第一阵地

  近年来,社会激烈竞争,导致人们生活事业压力不断加大,一些人因不堪重负而精神抑郁,因心理疾病不能及时排解以至走了极端。心理疾患高发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对民众心理及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有效介入、干预,是提升百姓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社区急盼心理健康服务

  所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依托社区,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理论,组织社区居民通过谈心交流、社会交往、文体娱乐等活动,促进居民精神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培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生活工作关系;正确应对事业及生活压力;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等关系,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居民身心两方面疾病的目的。

  具体地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宗旨在于: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养成健全的人格;助力成年人辩证看待事业人生起伏,预防包括精神疾病、神经性疾病、病态人格等精神心理疾患;帮助老年人应对老年生活带来的各种生理及心理不适,快乐过好退休生活。

  当前社区精神心理服务短板突出

  当前,我国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制度层面。没有刚性的制度规范机制,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很难有效开展起来。而制度层面规划设计缺失,是推进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最重要的短板。制度规范要对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人才、经费、标准、监督及效果评估,进行规范。

  经费层面。经费是制约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又一个短板。必要的投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解决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经费问题,初期应有必要的投入,开展起来之后也可以引入社会组织,吸引社会资源,通过政策扶持,让这项工作坚持下去。 

  人才层面。如果比照西方发达国家专业精神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比例,我国14亿多人口,至少要培养有精神心理咨询资格的专业人才50万人。但目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认证资格的仅几万人。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不足,是制约我国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一大短板。

  居民参与层面。现实中,一是不少人迫切地需要精神心理服务;二是还有不少人对精神心理疾患认识不清,存在偏见与误解,讳疾忌医,羞于示人;三是社区缺乏便捷的精神心理治疗渠道。这造成很多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对社区精神心理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参与社区心理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社区内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推广。

  提供优质精神心理服务需解决的问题

  补上短板,满足群众需求,是社区治理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完整的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府主导,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容。一是为社区开展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必要的办公、人力、经费支持;二是整合社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有精神心理服务能力的力量,共同搞好这一工作。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社会组织、医院等机构合作互助、联动共建,共同完善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国民认知,树立身心健康新理念。要养成居民良好的精神心理素质,营造积极社会心态,引导人们理性思考社会现象。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加强对心理健康信息和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及时把握居民精神心理状况,及时、提前介入干预。

  三、准确把握需求,搞好效果评估。

  如今,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发展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善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具有长远意义,而且非常现实迫切。

  (《民生周刊》8.30 金子涵)

相关知识

让心理健康服务扎根“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健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安心小屋 ——立足社区的一站式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
把儿童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如何科学育儿?这个社区成立家庭健康服务中心
金地健康 乐享人生丨金地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发布会盛大启幕
沣东新城社会心理服务站 “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活动”
大足区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三进”服务 把健康送到群众身边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方案(通用20篇)
“家门口”的服务 上海已建成141家社区康复中心

网址: 把社区建成心理健康服务第一阵地 https://m.trfsz.com/newsview41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