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过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万物都迎来了“冬藏”的时期。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如何养生保健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黄金时节,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智慧养生,进补有道,有助于预防疾病,提升免疫力,保持元气与活力。
冬季养生讲究“三对”——“穿对”“睡对”“吃对”。谨记养生小妙招,让健康与温暖陪伴我们度过寒冬。
穿对:注意“三不冻”
天气寒冷,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保暖是重中之重。要及时增添衣物,重点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
1、头暖:冬天,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血管受到刺激会收缩,头部肌肉容易紧张,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因此,冬季在外面行走,要注意戴好帽子,保护好头部。
2、腹暖:如果腹部受寒,局部肌肉、内脏都可能会收到伤害,因此要及时添加衣物,保护腹部温暖。
3、脚暖:脚部受寒会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都会乘虚而入。除了穿暖,还可以常用热水泡脚,每天饭后1小时或晚上入睡前1小时,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
睡对:建议“早睡晚起”
冬季夜长昼短,顺应自然规律,应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能躲避严寒,以护阳固精。
晚上尽量10点前入睡,不要熬夜,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在10点后进入安静、放松的休息状态;早晨则提倡7点左右起床。
另外,可以适当安排短暂午休,有助于恢复体力,积蓄精气。
吃对:因地因人制宜
在冬季,很多人重视饮食调养,固本培元,但也不建议盲目进补。可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如牛羊肉、鸡肉、虾、鸽、鹌鹑、动物肝脏等食物。但要注意,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不宜过多,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南北方冬天的气候不同,饮食上也要“因地制宜”。北方地区的冬季干燥寒冷,进补宜温热润燥,如萝卜、红薯、白菜、银耳等食物;南方地区的冬天潮湿阴冷,适宜吃一些祛除湿气的食物,如绿豆芽、香菇、白扁豆、红豆等;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应多食用甘润生津的果蔬、木耳、冰糖等食品。
当然,根据不同的体质,应遵循不同的养生之道,对症下药,智慧养生,健康过冬。12月10日19:30,《健康观察室》第47期节目《冬季养生有妙方,进补有道,元气满满!》带您了解更多冬季养生妙方!我们在直播间与您不见不散!
您的健康顾问——本期专家:
雷晴
二级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名中医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
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
成都中药学大学硕士生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艾儒棣学术经验继承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适宜技术学术会副会长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杨丽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四川省名中医学术继承人
四川省第二届健康科普专家
《四川保健》通讯编委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针灸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
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相关知识
天气冷了更要注意健康 冬季这样养生
老人冬季养生保健得注意十个“点”
【冬季坐月子如何护理】冬季坐月子注意事项
教你冬季养生小诀窍 让你健康度过寒冬
冬季健康知识 冬季健康养生小常识
冬至养生:首先注意避寒邪 重点养心
小寒大寒 养生须“冬藏”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立冬健康养生及小常识
冬季养生保健小知识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网址: 《健康观察室》直播预告│冬季养生,这些不注意小心“寒气”入体! https://m.trfsz.com/newsview42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