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冬天来了,你的保健品买了多少?又了解多少?

冬天来了,你的保健品买了多少?又了解多少?

广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之一。

保健食品真的具有保健身体功能的作用吗?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人们如何挑选、购买?如何警惕保健食品非法营销的陷阱?针对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科长张锐捷,向大家介绍一些保健食品知识和防范措施。

保健食品:种类繁多 价格不菲

根据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如今保健食品进入了各药店、专卖店、超市等进行销售,且销量不错。记者走访了文山城区健之佳、健民、一心堂等药店发现,每个药店都有保健食品销售,且种类繁多、价格不菲,比一般药品贵。最便宜的保健食品一瓶大约50元、最贵的一瓶几百元,平均价格100多元一瓶。

针对当前保健食品畅销,不少消费者盲目购买,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食用的现象,张锐捷表示,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保健食品只起到保健作用,若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病必须到医院就诊,别乱服用保健食品,而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间。”

购买保健食品需注意什么?

面对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正确识别?

首先要选信誉度高的正规企业、专卖店或药店购买保健食品,千万不要到非法的、名目繁多的推介会、答谢会、传销活动及非法网站上购买,以免受骗上当,且维权困难。

其次要看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保健食品的标志为“蓝帽子”,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排。

卫生部批准的国家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国食健字G”,进口保健食品国食健字J等4种。

再次要看包装标签说明。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等。

必须仔细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购买过期保健食品。

还有要注意产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一定要对症选用。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儿童及孕妇要谨慎选择。

不要以价格衡量保健食品效果的强弱,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不要相信广告里某些人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不要轻易相信广告中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最后在购买保健食品前要通过信息查询真伪。消费者可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保健食品信息查询系统,查看产品说明书或标签内容、包装标示是否与批准证书的内容一致。

通过生产厂家的咨询服务电话或登录企业网站,查询、比对、核实该厂家是否生产、销售过该产品或该批号,以及产品的说明书或标签内容、包装标识是否与厂家一致。购买保健食品时要向对方索取购货凭证,凭证上产品基本信息要完整,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警惕保健食品非法营销花招

在此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保健食品非法营销的10种招数。

花招一:

假冒大牌弄噱头。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知名组织、实际上不存在组织的名义推荐其销售的产品,导致不少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花招二:

无中生有编功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因此,宣称具有某些功能的保健食品可依法定为假冒伪劣商品。大家对此要提高警惕。

花招三:

广告词中放大炮。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必须按照《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制作以及“只可宣传产品与被批准的保健功能”。如有的保健食品是“免疫调节”功能的产品,宣传中却夸大成还具有“延缓衰老”功能。

花招四:

假借国学忽悠。有些产品获得批准的功能只是“免疫调节”,但经营者用所谓的“国学和中医”理论解释,延伸了不具备的功能。如“延年益寿、养心安神……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抗衰老有辅助作用,适合中老年人。”这就具备了“延缓衰老”的功能。如具有“补虚活血、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等多种功效”,滋润养颜、补气扶元……非常适于脑力劳动紧张、感觉疲劳的青少年学生服用”,这就又具备了“抗疲劳”的功能。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要谨慎购买。

花招五:

断章取义吹疗效。《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但部分企业喜欢打擦边球,利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断章取义,称保健食品中某种原料所具有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花招六:

编凑标识混视听。一些商家为了抓住部分消费者崇洋媚外或听信祖传秘方的心理钻法律空子,将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标在主要展示版面。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要留个心眼,谨慎选择。

花招七:

捏造批文造产品。自2003年10月10日之后,所有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Gxxxx,可检查发现市场居然还有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005)第xxxx号的假冒产品。

花招八:

产品功能乱搭车。在“性保健品店”或“成人保健品店”里销售的号称“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违反有关规定。而且,这些性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食品和消字号产品,有的大多不是保健食品,根本没有保健功能。

花招九:

咨询讲座设圈套。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给消费者树立一种权威,往往会与一些协会联合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免费检测等活动,诱骗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花招十:

免费礼品藏玄机。邀请一些所谓专家、名医走进社区、酒店等场所,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体验等活动,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品”的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如果发现身边存在保健食品非法营销、欺诈行为或者亲属上当受骗,可拨打举报电话12331,进行投诉、维权。

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吃素=减肥??你又了解多少?
【健康】蛋白粉,你了解多少?
有机食品SGS检测:你了解多少
有机蔬菜的优缺点,你了解多少?
健康素养66条:你了解的有多少?
减肥保健品,你知多少?
音乐胎教你到底了解多少?
​女性健康养生知识你了解多少?
分娩镇痛,你了解多少?
健康体检知识你了解多少

网址: 冬天来了,你的保健品买了多少?又了解多少? https://m.trfsz.com/newsview42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