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2020)要点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2017年我国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438万,占总死亡的42%,心血管病负担超过850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1型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糖尿病疾病负担在2017年达1002万DALYs。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等,是心血管代谢疾病急剧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终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代谢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在借鉴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一级预防已有指南推荐的基础上,本指南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
2、重点针对合理膳食、适量增加身体活动、戒烟和限酒等生活方式措施归纳整合,提出适合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通过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推荐意见,为临床医师,尤其基层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易于阅读、可操作性强的生活方式管理指导。1膳食营养推荐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推荐】(1) 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I类推荐,B级证据)(2) 对于无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成年人,需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类推荐,B级证据);具体膳食和营养建议见表1(3)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I类推荐
3、,B级证据)(4)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5) 减少钠盐的摄入,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钠盐5g(I类推荐,B级证据)(6) 减少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a类推荐,B级证据)(7) 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a类推荐,B级证据)1.1 平衡膳食模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多推荐地中海膳食或降压饮食(DASH)的膳食模式。“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综合考虑了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基本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是能够满足居民营养和健康需要的理想膳食模
4、式。“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指: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12种及以上食物。控制总能量摄入,每餐食不过量。我国大样本队列硏究通过615年的随访发现,成年人保持摄入蔬菜水果>500g/d、鱼>200g/周、豆制品>125g/d、红肉<75g/d和茶>50g/月中的任意2项及以上,可预防5.1%的心血管病发生;若再加上保持不吸烟、适宜体重和充分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17.4%的心血管病发病。本指南的膳
5、食营养推荐,主要针对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一级预防,具体的膳食建议见表1和“1.2膳食营养”部分。1.2 膳食营养1.2.1 谷薯类谷类为主是中国人传统膳食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建议般成年人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建议每餐有谷类,烹调时“粗细搭配”,如大米与糙米、杂粮(小米、玉米和燕麦等)及杂豆(红小豆、绿豆和芸豆等)搭配食用。1.2.2 蔬菜与水果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300500g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1.2.3 鱼类和禽畜肉类建议成年人鱼类摄入每周300525g,
6、采用煮、蒸等非油炸烹调方法,减少营养素的丢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摄入畜禽类4075g,红肉(如猪、牛、羊肉类)摄入量不宜过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不食用陆生野生动物。1.2.4 蛋类我国居民仍需控制高胆固醇膳食的摄入,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周摄入鸡蛋36个。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小于300mg(约1个鸡蛋黄)。如果摄入动物内脏、红肉、虾等其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则应减少鸡蛋的摄入量。1.2.5 大豆及坚果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经常食用豆制品,每天食用大豆25g(相当于南豆腐约125g,或豆腐丝50g)。目前建议
7、每周适量食用坚果5070g。1.2.6 奶类及乳制品建议可以摄入不同种类的奶制品,约合每天150300g的液态奶。1.2.7 茶、含糖饮料和咖啡建议一般成年人适量饮茶,每月茶叶消耗量为50250g,绿茶为佳。我国含糖饮料消费呈上升趋势,亟需引导,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建议饮用咖啡与进餐时间最好相隔半小时以上,以免影响食物中的钙、铁、维生素B6的吸收。1.2.8 钠盐在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倡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与WHO的推荐标准一致。1.2.9 辣椒素及辣膳食我国队列硏究发现,与不常吃辣食者(1d/周)相比,常吃辣食者(67
8、d/周)的全因死亡风险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分别降低14%和22%。1.3复合维生素及脂肪酸建议一般人群通过膳食多样化来摄入维生素、矿物质,不建议单独服用膳食补充剂;孕妇等特殊人群服用膳食补充剂前请咨询医生。目前,推荐一般成年人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鱼、菜籽油、橄榄油等。食用油摄入每天不超过20g(约2瓷勺:,应选择多品种食用油并经常调换,而心血管病高风险的个体需控制总脂肪摄入量。1.4特定人群膳食推荐1.4.1 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膳食指导首先要保证食物多样化、营养充足,保持适宜体重,不要过于消瘦。对消化能力明显降低的老年人,可少量多餐、进食细软食物;老年人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应主
9、动饮水,每天饮水量达到15001700ml。老年人身体代谢机能减慢,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甜食摄入;浓肉汤、海鲜浓汤等富含嘌呤类的饮食,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需控制。老年人需积极进行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延缓骨质疏松。全社会也应积极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管理的知识,开展定期体检,实现健康老龄化。1.4.2 对代谢风险升高人群的膳食指导本指南中所定义的代谢风险升高,是指血压升高、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这5个指标中至少有3个异常时定义为代谢风险升高(表2
10、)。对代谢风险升高的人群,无论是否进行了药物治疗,都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善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并在充分评估安全性后适量增加身体活动。1.4.2.1 腹型肥胖个体:1.4.2.2 血压升高个体:1.4.2.3 血脂异常个体:1.4.2.4 糖代谢异常个体:2身体活动推荐【推荐】(1)所有人都应当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类推荐,B级证据)(2)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或至少75min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提高到每周300min中等强度或150min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
11、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但应先科学评估,循序渐进(类推荐,A级证据)(3)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进行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a类推荐,B级证据)(4)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68h(a类推荐,B级证据)(5)中老年居民(尤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类推荐,C级证据)2.1 身体活动的基本概念2.1.1 身体活动的类型2.1.1.1 有氧运动: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如跑步、快走、骑车
12、、游泳等)。它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也叫耐力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引起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从而满足身体的供能需求,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适应性。2.1.1.2 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指能够增强肌肉强度、力量、耐力和质量的活动,包括抗阻力训练等。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仰卧起坐(卷腹)、俯卧撑、深蹲起立或其他利用弹力带或推举器械等进行的运动。2.1.1.3 增强骨骼型身体活动:指可对骨骼系统形成机械刺激的活动,有助于促进骨骼生长和提高骨骼强度。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跳绳、跑步、举重等。该类型身体活动也属于有氧运动或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2.1.1.4 平衡型活动:指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性的组
13、合活动,可以改善人体运动能力、预防跌倒和外伤、提高生活质量。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弓步走、倒退走、单脚站立等。2.1.2 身体活动的强度身体活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评价方法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又称物理强度,指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而不考虑个人生理的承受能力。相对强度属于生理强度的范畴,与绝对强度不同的是,它更多考虑个体生理条件对某种身体活动的反应和耐受能力。2.2 增加身体活动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总体关系及证据2.3 对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推荐2.3.1 减少久坐推荐成年人尽可能少坐多动,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2.3.2 有氧运动的强度和频次每周运动时间达到300mi
14、n,健康获益将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进一步降低。2.3.3 增强肌肉型运动的强度和频次推荐每周至少应有2d进行大肌肉群参与的强壮肌肉锻炼,根据不同部位肌肉特性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通常建议每组动作重复812次,每次23组;循序渐进,从而增加肌肉强度和耐力。2.3.4 其他类型运动的获益其他类型运动包括增强骨骼型运动、平衡型运动或柔韧性运动,它们有助于骨骼生长、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性,增强关节柔韧性和灵活度,有助于完成其他类型的运动,减少运动损伤。2.4 睡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近年来睡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尽管目前证据尚不充足,但硏究表明睡眠时长68h具有较好的心
15、血管健康保护作用。2.5 对特定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2.5.1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身体活动中老年居民(尤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2.5.2 患有慢性病者或残障人士的身体活动针对一般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原则上也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冠心病、脑卒中等患者除外)或残障人士。然而,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特殊状况,建议通过咨询专业医师制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身体活动计划;建议残障人士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例如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同时,应当注意运动安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请他人协助。综上所
16、述,中老年居民(尤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2.6 增强身体活动与避免运动损伤3 戒烟【推荐】(1)吸烟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效应较强,推荐避免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类推荐,A级证据)(2)对吸烟者反复提供戒烟建议,帮助其戒烟(类推荐,B级证据)(3) 避免被动吸烟(类推荐,B级证据)(4) 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电子烟(类推荐,B级证据)4 限制饮酒【推荐】(1) 对于饮酒者应限制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g,成年女性15g;或酒精摄入量每周100go肝肾功能不良、高血压、心房颤
17、动、怀孕者不应饮酒(类推荐,B级证据)(2) 对于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饮酒,若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引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I类推荐,C级证据)(3) 不建议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预防心血管病(I类推荐,C级证据)5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干预策略5.1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策略5.1.1 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评估5.1.2 促进健康膳食的人群策略5.1.3 增加身体活动的人群策略5.1.4 戒烟的人群策略5.1.5 限制酒精滥用的人群策略5.1.6 重视并促进心理健康5.1.7 重视环境保护的健康效应5.2 通过健康咨询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5.3 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主动健康6 小结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治疗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医疗与
相关知识
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病和代谢疾病的基石!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饮食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慢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心血管健康: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最新指南:预防心血管病6大建议,涉及血压、血脂、血糖、阿司匹林及生活方式管理…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网址: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2020)要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43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