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平日的久坐族是不是想抓紧运动一下?
规律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但错误的运动方式会损伤身体,甚至有猝死风险。听听华东疗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晓东来讲解该如何科学锻炼,规避风险。
建议大家在运动时,注意以下事项:
1.无评估不运动
运动前,必须接受专业体检和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心血管疾病筛查,及早发现心血管异常,能有效避免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专业“运动处方”需包括:明确运动目的,选择合适项目,知晓运动顺序,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2.调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需谨慎
日常身体活动水平较低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心脏骤停风险是不运动时的56倍。因此,如果要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缓慢渐进地调整,切勿自行随意增加。
3.保持运动过程的完整性
完整的运动过程应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运动性猝死多发生在运动初期和运动结束后不久,这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之间存有很大关联。没有准备活动就开始高强度运动,心肌力量未激活,心脏搏动不够充分,影响静脉血回心。而无整理活动,血压会急剧下降,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十分危险。
4.专项运动和一般运动相结合
如选取羽毛球运动为专项运动,不能只练习羽毛球运动,应配合跑步、拉伸、肌肉力量练习等一般性运动。运动能力均衡发展,可有效防止专项运动伤病发生。
5.分组运动、间隔休息
降低单次运动强度,增加运动组数,提高运动总量,可减少运动损伤。比如,测定匀速极限跳绳次数为200个/次,选取60%的量就是120个/组,组间休息1分钟,练习3~5组。
注意:锻炼时切勿追求“力竭”,否则易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风险。
6.身体不适时停止运动
近期出现过度疲劳、情绪激动,以及发作性胸痛、胸闷、心慌或咽部紧缩感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待身体状态恢复后再运动。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或过度疲劳症状,应立即中止运动,必要时到医院诊治。特别提醒,只要有胸痛就应及时就医。
7.选择配备专业急救设备的场所
研究表明,在发生运动风险时,若能得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及时救助,心脏骤停运动员的存活率可达到 64%~89%。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锻炼,才能让运动更好地促进健康。
原标题:《假日想要动起来?运动防风险,记牢这几点》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暑假运动减肥日记
产后饮食,这三点要牢记
奥运点燃运动热情 防损伤牢记八点
车辆落水如何逃生自救?牢记这几点
中老年人要想健康养生 应该牢记这6个按时
减肥的人都想暴瘦?带来的3大风险你要知道,正确减肥牢记这4点
秋季养生要牢记这几个重点 学会保健方法才能不能生病
全民健身日丨科学健身有原则,牢记要点是关键
中国心梗救治日|提醒爸妈:晨练有风险,这几点要注意!
清洗宝宝衣服,这几个要点要牢记!
网址: 假日想要动起来?运动防风险,记牢这几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44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