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食糖已千年有余,糖类不仅能提供能量,而且会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感。然而,近年来过多高糖食品的摄入导致了肥胖、高血糖等代谢疾病的发生,也成为引起炎症反应的帮凶,增加人们罹患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指出,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产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继而国内代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食品饮料行业也随之进入了新纪元。
代糖即替代传统糖类的食品甜味剂,包括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
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份额高,却屡受争议
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其甜度为蔗糖的数十至数千倍不等,但是由于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均有苦涩味,常常需要复配使用。
虽然人工合成甜味剂生产工艺成熟,价格低,目前仍为市场份额最高的甜味剂,但是围绕其安全性展开的争议和话题却从未停歇。比如最早问世的糖精钠已经禁止使用在面包、糕点、饼干、饮料等中;前不久被归为2B类致癌物的阿斯巴甜最终允许限量使用,但依然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代糖市场的天平已经逐渐向天然甜味剂倾斜。
天然甜味剂备受青睐,市场份额快速发展
天然甜味剂包括营养型糖醇类甜味剂如甘露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等,以及非营养型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
糖醇类甜味剂应用广泛,具有预防龋齿、调控血糖、延缓肥胖的功效,近年来以赤藓糖醇最受热捧。赤藓糖醇是一种存在于海藻、蘑菇、梨、葡萄酒等中的天然糖醇,其口感与蔗糖接近、热量极低、且不参与糖代谢,在无糖饮料市场中大放异彩。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大量的市场供应,经过快速增长期后,赤藓糖醇开始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逐步走低,在出现新的增长点之前,赤藓糖醇供需会逐渐平衡。不过赤藓糖醇也并非完美无缺,长期大剂量摄入可能引起剂量依赖性肠胃胀气。
非营养型甜味剂的典型代表——甜菊糖苷,为甜叶菊提取物,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热量为蔗糖的1/300,且成本更低,近年来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甜菊糖苷存在一定的苦涩味,一般需与其他甜味剂复配使用。另外,世卫组织发布的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中指出,建议不要用非糖甜味剂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
新型功能糖——阿洛酮糖,代糖市场的新星
阿洛酮糖是微量存在于小麦、水果等中的功能性低聚糖,属于稀有糖。其甜度为蔗糖的70%,热量仅为蔗糖的千分之三。阿洛酮糖与蔗糖的性状和功能非常接近,且已有研究表明阿洛酮糖经过肠道后几乎不发生代谢,不提供能量,有利于改善餐后血糖、控制体重。目前在国外多个国家获批,并在食品、医药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被称为蔗糖的理想替代品;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阿洛酮糖将在国内允许使用,国内代糖市场也将形成新的格局。
GGU助力选择健康的低糖、无糖食品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规范低糖、无糖食品认证工作,进一步促进低糖、无糖食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引导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制度和标准建立了低糖、无糖食品认证制度。全球绿色联盟(北京)食品安全认证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也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食品领域创新型认证的专业机构。对外简称“GGU”或“GGU认证”,选购带有GGU低糖、无糖食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更放心。
相关知识
无糖=不含蔗糖?糖友食用无糖产品需谨慎
糖友选食物要注意:“无糖食品”=“无蔗糖食品”
无蔗糖食品 = 无糖食品吗?
无糖、无蔗糖、代糖食品,到底应该吃哪种?对身体有好处吗?
谁告诉你“低脂无糖”就是健康食品?
“0蔗糖”就是无糖吗?无糖食品的糖含量就是0吗?
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是不是一定不含糖 无糖食品糖尿病可以吃吗
代糖是否有害健康?无糖食品还能不能吃?
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
网址: 谁是理想的蔗糖替代品,GGU助力无糖低糖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https://m.trfsz.com/newsview46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