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2日是“全国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关注饮水卫生 共享健康生活”。疾控专家提醒,“饮水卫生”应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如何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
1.足够的饮水量
(1)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毫升,大概是每天7-8杯水。
(2)对于运动量大、劳动强度高、或需长时间暴露于高温、干燥等特殊环境下的人,应增大饮水量,甚至需补充适当的盐分。
(3)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喝水太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健康。
2.健康的饮水方式
(1)不喝生水,也不要将喝饮料代替喝水。
(2)喝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剧烈运动之后不提倡马上大量饮水。
3.适宜的水温
水温建议在40摄氏度左右,水温超过65摄氏度,会对口腔粘膜和消化道造成慢性损伤,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
4.正确的饮水时间
(1)每餐后15分钟至半小时饮水最佳。
(2)平时注意补水,不要感觉到口渴了才喝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我国2022年3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对生活饮用水规定了严格的水质要求:
1.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
2.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3.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4.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5.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饮用水卫生常识
1.自来水为什么会有氯味?
一般自来水厂都会使用液氯进行消毒,为了保持自来水消毒效果和避免在管网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管网末梢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必须要在0.05mg/L以上,所以自来水会带有氯味。将自来水煮开后打开壶盖再沸腾3至5分钟,游离的氯便会散发。
2.水壶中为什么会出现水垢?
日常使用的水一般都有一定的硬度,如果水的硬度较高,水在加热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的不溶性盐类就会从水中析出,形成了水垢水烧开后持续烧3分钟左右,或者烧开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减少水垢。
3.水为什么会发黄?
水质发黄可能是受到了输水管网中铁质水管内壁铁锈的影响,可以将自来水放掉一些,待水质恢复清澈后再使用。
4.水为什么有时候是乳白色?
自来水在高压密闭的管道中输送时,管道中的空气会因为高压而溶入水中,当自来水从水龙头中流出时,水中的空气会因为恢复到常压而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无数的微小气泡,使水的外观呈现乳白色,放置片刻后即会澄清,不影响饮水卫生。
5.饮用水出现异常情况该怎么办?
应停止用水,立即拨打12320公共卫生热线咨询。同时使用干净容器留取3~5升水作为样本备检测。如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应密切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或及时就医。
哪些因素会影响饮用水的口感?
1.溶解性总固体(TDS)。就是水中全部溶解性固体的总量,包括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矿物质、盐和金属离子。通常来说,TDS>250mg/L时会有矿物质味道,TDS>800mg/L后会产生咸、涩、苦等不良口味,让人难以接受。
2.硬度。是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的总量,这两种离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大。一般来讲,硬度低的水口感柔和,硬度高的水口感厚重,过高的就会有苦涩味,饮用水标准中总硬度应<450mg/L。
3.pH值。水的pH值在6.5-8.5之间,pH值偏高,口感偏甜,有润滑感;pH值偏低,口感则偏酸。天然气泡水的pH值一般偏低,甚至可以低到5,能明显感到刺激酸爽。
4.有机物。一般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消毒副产物,可以通过嗅味影响水的口感,而且嗅味阈值的跨度非常大。不同气味的有机物混合后,气味强度往往会发生变化。
5.温度。不同温度下的水溶解物的浓度可能不同,口感不同。无机盐的味道强度在低于体温或者室温的情况下会变弱;对于挥发性物质,温度升高导致分子运动加强,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它们的不良口感。
(公卫所 刘念、唐美琳)
相关知识
世界水日
第75个世界卫生日 一起拥抱健康生活
世界卫生日
世界水日,科学健康饮水,要谨记
「世界水日」多喝水不如会喝水,get健康的饮水知识!
饮水新篇章:世界水日特别推荐——科学饮水!
聚焦世界卫生日
世界卫生日来临,提醒我们珍视健康,科普卫生知识
世界水日 健康饮水可预防疾病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关注心理健康,助力科学防控疫情
网址: 世界水日,一起来关注“饮水卫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47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