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康复训练阶梯.pdf

康复训练阶梯.pdf

《康复训练阶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训练阶梯.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083182.1 (22)申请日 2019.01.18 (73)专利权人 李志梅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 霞光村彭家院38号 (72)发明人 李志梅黄燕珠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郭亚芳 (51)Int.Cl. A61H 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涉及 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解决了患者在借助康复训练 。

2、阶梯进行康复训练时, 需要医护人员无间断辅助 扶持的技术问题。 该康复训练阶梯包括本体、 扶 手以及辅助扶杆, 扶手位于本体两侧, 辅助扶杆 的两端分别与本体两侧的扶手滑动连接, 以使辅 助扶杆能够沿着扶手滑动。 辅助扶杆使得患者在 进行阶梯康复训练时, 不仅可以通过扶持和/或 依靠阶梯左侧和/或右侧的扶手, 实现左右方向 的平衡, 还使得患者能够向前扶持和/或依靠辅 助扶杆, 实现前后方向的平衡, 从而使得患者在 康复训练时无需医护人员无间断地扶持病人, 降 低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康复训练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9966959 U 2020.01.21 CN。

3、 209966959 U 1.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体(1)、 扶手(2)、 辅助扶杆(3)以及滑移机构 (4), 所述扶手(2)位于所述本体(1)两侧, 所述辅助扶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1)两侧 的所述扶手(2)滑动连接, 以使所述辅助扶杆(3)能够沿着所述扶手(2)滑动; 所述滑移机构(4)位于所述辅助扶杆(3)的两端, 并使所述辅助扶杆(3)和所述扶手(2) 通过所述滑移机构(4)滑动连接; 所述滑移机构(4)包括滑块(41), 所述滑块(41)内嵌于滑槽(21)内, 以通过所述滑块 (41)在所述滑槽(21)内的滑动带动所述辅助扶杆(3)沿着所述扶手(2)滑动。

4、; 所述滑移机构(4)还包括阻滑块(42)和阻滑条(44), 所述阻滑条(44)位于所述滑块(41)的一侧; 所述滑块(41)靠近所述阻滑条(44)的一面包含有滑孔(411), 所述阻滑块(42)位于所 述滑孔(411)内, 且所述阻滑块(42)能够沿着所述滑孔(411)滑移; 以使所述阻滑块(42)能够凸出于所述滑块(41)表面与所述阻滑条(44)卡接, 或者是, 所述阻滑块(42)内陷于所述滑块(41)的表面与所述阻滑条(44)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2)包含有滑槽(21), 所 述滑槽(21)用于安装和/或连接所述辅助扶杆(3), 以使所述。

5、辅助扶杆(3)能够沿着所述滑 槽(21)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滑块(42)与所述辅助扶杆 (3)的两端连接, 以使所述辅助扶杆(3)受到压力时, 所述阻滑块(42)能够在所述辅助扶杆 (3)的作用下凸出于所述滑块(41)表面与所述阻滑条(44)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机构(4)还包括弹簧 (43), 所述弹簧(43)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阻滑块(42)运动方向平行, 且所述弹簧(43)的一端 与所述滑块(41)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阻滑块(42)和/或所述辅助扶杆(3)连接; 以使所述辅助扶杆(3)受到的压力解。

6、除时, 所述阻滑块(42)能够通过所述弹簧(43)的 弹力内陷于所述滑块(41)的表面与所述阻滑条(44)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滑条(44)包括卡挡部 (441), 所述卡挡部(441)均匀分布在所述阻滑条(44)靠近所述阻滑块(42)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挡部(441)为与所述阻滑 块(42)匹配的卡齿和/或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训练阶梯, 其特征在于, 包括防滑垫(5), 所述防滑垫(5) 位于在所述辅助扶杆(3)和/或所述扶手(2)外表面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

7、9966959 U 2 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 偏瘫和/或脊椎损伤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配合人体腿部和/或腰部 的运动来达到加快病人恢复的目的, 以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 上下阶梯的康复训练项目需 要协调患者腿部、 腰部以及上肢的运动来保持人体平衡, 因而上下阶梯康复训练项目成为 中风、 偏瘫和/或脊椎损伤等类型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常见项目。 患者在进行上下阶梯康复训 练时, 需要借助康复训练阶梯, 在医护人员的扶持下完成上下阶梯的各项动作。 0003 现有技术中的扶手设置在康复训练阶梯的两侧。

8、, 患者在上下楼梯时, 患者的一侧 依靠和/或扶持在扶手上, 另一侧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扶持, 以防止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 中摔倒和/或过渡受力。 因此, 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训练阶梯需要医护人员无间断地扶持进行 康复训练的患者, 以防止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摔倒和/或过渡受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在 借助康复训练阶梯进行康复训练时, 需要医护人员无间断辅助扶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 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够达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 具体见下文阐述。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的。

9、康复训练阶梯, 包括本体、 扶手以及辅助扶杆, 扶手位于本体两侧, 辅助扶杆的两端分别与本体两侧的扶手滑动连接, 以使辅助扶杆能够沿着扶手滑动。 0007 进一步的, 扶手包含有滑槽, 滑槽用于安装和/或连接辅助扶杆, 以使辅助扶杆能 够沿着滑槽滑动。 0008 进一步的, 康复训练阶梯还包括滑移机构, 滑移机构位于辅助扶杆的两端, 并使辅 助扶杆和扶手通过滑移机构滑动连接。 0009 进一步的, 滑移机构包括滑块, 滑块内嵌于滑槽内, 以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带 动辅助扶杆沿着扶手滑动。 0010 进一步的, 滑移机构还包括阻滑块和阻滑条, 阻滑条位于滑块的一侧; 滑块靠近阻 滑条的一面包含。

10、有滑孔, 阻滑块位于滑孔内, 且阻滑块能够沿着滑孔滑移; 以使阻滑块能够 凸出于滑块表面与阻滑条卡接, 或者是, 阻滑块内陷于滑块的表面与阻滑条分离。 0011 进一步的, 阻滑块与辅助扶杆的两端连接, 以使辅助扶杆受到压力时, 阻滑块能够 在辅助扶杆的作用下凸出于滑块表面与阻滑条卡接。 0012 进一步的, 滑移机构还包括弹簧, 弹簧的伸缩方向与阻滑块运动方向平行, 且弹簧 的一端与滑块连接, 另一端与阻滑块和/或辅助扶杆连接; 以使辅助扶杆受到的压力解除 时, 阻滑块能够通过弹簧的弹力内陷于滑块的表面与阻滑条分离。 0013 进一步的, 阻滑条包括卡挡部, 卡挡部均匀分布在阻滑条靠近阻滑块。

11、的一面。 说明书 1/5 页 3 CN 209966959 U 3 0014 进一步的, 卡挡部为与阻滑块匹配的卡齿和/或卡槽。 0015 进一步的, 康复训练阶梯包括防滑垫, 防滑垫位于在辅助扶杆和/或扶手外表面 上。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训练阶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所述康复训练阶梯辅助扶杆的两端分别与本体两侧扶手连接, 使得辅 助扶杆在患者上下阶梯进行康复训练时位于患者的前方, 进而使得患者能够双手扶持和/ 或向前依靠在辅助扶杆上, 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 无需医护人员无间断地支 撑和/或扶持患者。 0018 具体的, 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

12、 还可以沿着扶手上下阶梯, 即患者的左边和/或 右边依靠在扶手上, 其前方依靠在辅助扶杆上。 患者可以通过扶手调节其身体左右方向上 的平衡, 通过辅助扶杆调节其前后方向上的平衡, 不仅使得患者能够更加轻松有效地利用 康复训练阶梯实现自身平衡, 防止自身摔倒, 还能够降低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时对患者的 扶持, 使得医护人员在辅助患者康复训练时, 无需不间断地扶持患者。 0019 进一步的, 患者还可以通过双手扶持扶手和/或辅助扶杆将自身的上半身重力转 移至扶手和/或辅助扶杆上, 故而使得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腿部和/或 腰部的受力,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向上扶持和/或支撑病人的劳动强度。。

13、 0020 此外,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1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滑块内嵌于滑槽内, 使得辅助扶杆的两端不仅能够在 滑块的引导下沿着滑槽滑动, 还能够通过滑块与滑槽内壁的作用防止辅助扶杆在滑移过程 中出现偏折。 0022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的阻滑块通过凸出于滑块的外表面, 使得阻滑块能 够与滑槽内壁和/或与固定在滑槽内部的结构摩擦和/或卡挡, 以防止辅助扶杆在支撑患者 时出现滑移。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

14、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康复训练阶梯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一状态的剖面图;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二状态的剖面图;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一状态的剖面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二状态的剖面图; 0029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一状态的剖面图; 0030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阻滑块第二。

15、状态的剖面图; 0031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康复训练阶梯的主视图。 0032 图中1-本体; 2-扶手; 21-滑槽; 22-锁紧件; 3-辅助扶杆; 4-滑移机构; 41-滑块; 411-滑孔; 42-阻滑块; 43-弹簧; 44-阻滑条; 441-卡挡部; 5-防滑垫。 说明书 2/5 页 4 CN 209966959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16、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34 参照图1, 一种康复训练阶梯, 包括本体1、 扶手2以及辅助扶杆3, 扶手2位于本体1 两侧, 辅助扶杆3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两侧的扶手2滑动连接, 以使辅助扶杆3能够沿着扶手2 滑动。 0035 参照图8, 扶手2的高度可以调节。 具体的, 扶手2包含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杆, 固定杆 包括固定段和升降段。 优选的, 固定段包含有与升降段形状大小相互匹配的孔, 以使升降段 能够内嵌于固定段中, 并且升降段在沿着固定段延长方向移动, 从而使得升降段能够向上 和/或向下移动, 以实现扶手的高度的调节。 0036。

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扶手2还包括锁紧件22。 锁紧件22用于固定 扶手中的升降段, 以使升降段固定在固定段上指定的高度。 优选的, 锁紧件22包含有螺杆, 固定段上设置有与该螺杆匹配的螺纹孔, 并且该螺纹孔与套接升降段的孔连通, 以使锁紧 件22能够穿过固定段上的螺纹孔与升降段连接, 从而使得升降段固定在固定段上指定的高 度。 0037 再次参照图1, 扶手2包含有滑槽21, 滑槽21用于安装和/或连接辅助扶杆3, 以使辅 助扶杆3能够沿着滑槽21滑动。 优选的, 滑槽21位于两侧扶手2中相互靠近的一侧和/或远离 地面的一侧。 0038 参照图1、 图3或图5, 康复训练阶梯。

18、还包括滑移机构4, 滑移机构4位于辅助扶杆3的 两端, 并使辅助扶杆3和扶手2通过滑移机构4滑动连接。 优选的, 滑移机构4与辅助扶杆3的 两端固定连接, 从而使得辅助扶杆3能够在滑移机构4的引导下沿着滑槽移动。 0039 参照图3或图5, 滑移机构4包括滑块41, 滑块41内嵌于滑槽21内, 以通过滑块41在 滑槽21内的滑动带动辅助扶杆3沿着扶手2滑动。 优选的, 滑块41的大小与滑槽21的大小和 形状相互匹配, 进而使得滑块41只能沿着滑槽21滑动。 0040 参照图6和图7, 滑槽21可以设置为横截面为 “T” 形的凹槽; 滑块41的宽度与滑槽21 的底部宽度相匹配, 以使得滑块41能。

19、够沿着滑槽21滑动且不再滑槽21内部摆动, 从而使得 辅助扶杆3沿着滑槽21的滑动更加平稳。 0041 参照图2和图3或参照图4和图5, 滑移机构4还包括阻滑块42和阻滑条44, 阻滑条44 位于滑块41的一侧; 滑块41靠近阻滑条44的一面包含有滑孔411, 阻滑块42位于滑孔411内, 且阻滑块42能够沿着滑孔411滑移; 以使阻滑块42能够凸出于滑块41表面与阻滑条44卡接, 或者是, 阻滑块42内陷于滑块41的表面与阻滑条44分离。 优选的, 阻滑条44与滑槽21通过螺 钉和/或销钉连接, 以降低康复训练阶梯的生产制造难度。 0042 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替代方案, 阻滑条44与滑槽21。

20、还可以为一体结构。 0043 参照图2至图5, 阻滑块42与辅助扶杆3的两端连接, 以使辅助扶杆3受到压力时, 阻 滑块42能够在辅助扶杆3的作用下凸出于滑块41表面与阻滑条44卡接。 0044 需要说明的是, 当阻滑块42的一端凸出于滑块41的表面, 使得阻滑块42能够与滑 槽21内壁之间能够相互摩擦和/或卡挡, 以防止辅助扶杆3在支撑患者时沿着滑槽21滑移。 说明书 3/5 页 5 CN 209966959 U 5 当阻滑块42内陷于滑孔411时, 从而使得阻滑块42与滑槽21的内壁相互分离, 以使辅助扶杆 3能够沿着滑槽21滑移。 0045 再次参照图2或图4, 滑移机构4还包括弹簧43。

21、, 弹簧43的伸缩方向与阻滑块42运动 方向平行, 且弹簧43的一端与滑块41连接, 另一端与阻滑块42和/或辅助扶杆3连接; 以使辅 助扶杆3受到的压力解除时, 阻滑块42能够通过弹簧43的弹力内陷于滑块41的表面与阻滑 条44分离。 0046 优选的, 弹簧43套嵌在阻滑块42上, 弹簧43靠近阻滑条44的一端与滑块41连接, 另 一端与阻滑块42和/或辅助扶杆3连接。 阻滑块42凸出于滑块41表面时, 弹簧43被压缩, 从而 使得辅助扶杆3受到的压力解除时, 阻滑块42能够通过弹簧43的推力内陷于滑块41的表面 与阻滑条44分离。 0047 具体的, 参照图6, 辅助扶杆3受到患者向下的。

22、压力时, 弹簧43被压缩, 从而使得阻 滑块42凸出于滑块41的外表面, 使得辅助扶杆3固定在扶手2上, 从而防止患者向前和/或向 后倾倒。 具体的, 患者通过将身体依靠和/或扶持在辅助扶杆3上, 使得弹簧43被压缩, 进而 使得辅助扶杆3能够固定在扶手上。 0048 参照图7, 辅助扶杆3没有受到向下压的作用力时, 阻滑块42在弹簧43的作用下内 陷于滑孔411, 使得阻滑块42不凸出于滑块41的表面, 进而使得辅助扶杆3能够沿着扶手2滑 移; 具体的, 患者上一步台阶和/或下一步台阶时, 患者将自身重力转移至扶手和/或腿部, 将辅助扶杆3向前推动, 从而实现辅助扶杆3沿着扶手滑移。 004。

23、9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弹簧43靠近阻滑条44的一端与阻滑块42和/或辅助 扶杆3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滑块41固定连接。 具体的, 阻滑块42凸出于滑块41表面时, 弹簧43 被拉伸, 从而使得辅助扶杆3受到的压力解除时, 阻滑块42能够通过弹簧43的拉力内陷于滑 块41的表面与阻滑条44分离。 005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替代方案, 在滑块41与阻滑块42和/或辅助扶杆3之间可以设置 为弹片。 0051 再次参照图2或图4, 阻滑条44包括卡挡部441, 卡挡部441均匀分布在阻滑条44靠 近阻滑块42的一面。 优选的, 卡挡部441为与阻滑块42匹配的卡齿和/或卡槽。 0052 作为。

24、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卡挡部441包含有卡挡面, 卡挡面用于与阻 滑块42的一面卡挡, 从而达到阻止滑块41滑移的目的。 优选的, 卡挡面与滑槽21内壁表面的 夹角为60 90 。 005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卡挡部441还包含有滑移面, 滑移面与滑槽 21内壁表面的夹角为120 150 。 滑移面能够使得滑块41在滑槽21内部的滑动更加顺畅。 0054 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替代方案, 阻滑条44可以为齿条, 阻滑块42为包含有与齿条 匹配的齿结构, 以使阻滑块42能够与阻滑条44卡接。 005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康复训练阶梯包括防滑垫5, 防滑垫。

25、5位于 在辅助扶杆3和/或扶手2外表面上。 优选的, 防滑垫5可以为设置有防滑结构的软质材料, 例 如设置有条纹和/或凸点的泡棉, 不仅能够提高扶手2和/或辅助扶杆3的舒适度, 还能够便 于患者抓持扶手2和/或辅助扶杆3。 005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辅助扶杆3上还设置与依靠板。 以靠板竖直 设置, 以使增加依靠板与患者接触面的面积, 从而达到减小患者依靠在辅助扶板3上受到的 说明书 4/5 页 6 CN 209966959 U 6 压强, 提高患者在依靠辅助扶杆时的舒适度。 优选的, 依靠板的表面为与人体结构匹配的弧 面。 005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 5/5 页 7 CN 209966959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8 CN 209966959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9 CN 209966959 U 9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0 CN 209966959 U 10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1 CN 209966959 U 11 。

相关知识

阶梯式儿童语言康复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感统训练方法.pdf
康复训练计划表
康复训练计划表.doc
康复训练说明
斯瑟蒂克阶梯胎教法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大全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大全45000
康复训练器械的一般知识
康复训练的阶段和原则:从初期康复到功能恢复

网址: 康复训练阶梯.pdf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