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媒体报道和曝光量的上升,儿童遭受性侵事件频频出现在社会的视野中。这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不得不让社会各界都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何面对性侵威胁,众多儿童的反应只是沉默或回避?
《TED:儿童与性,保护还是教育》讲授者桑德琳·范·德·多芙谈她对儿童性教育的思考:如果我们只把性当做成人的话题而不回答儿童关于性的提问,有可能会产生三种后果。最可怕的一种是,儿童在面对性侵时,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说不。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面对性侵众多儿童沉默、回避或不知所措地选择往往正是来源于我国学前关键期性教育的缺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幼儿园对于性教育的“偏见”、回避与缺失。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缺失现状,分析其原因,并从幼儿园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回归科学的学前儿童性教育。
1 为何缺失:我国学前性教育的缺失现状与其归因分析
国外性教育始于20世纪50~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多数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性教育体系。如美国的性纯洁教育;瑞典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荷兰制定了全面开展性教育的计划等。
相比之下,我国性教育虽然借鉴了国内外性教育的模式、原则、教材、课程设置等,在操作领域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总体来说相关教学活动开展得较少,普及程度较低,且均集中于青少年阶段,很少关注学前儿童阶段的性教育;且幼儿园里所开展的部分性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具体可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也不强,难以达到学前性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和价值。我国学前性教育缺失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1 对性教育的观念与认知较保守陈旧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于“性”方面还不够开放与包容,大多数人认为“性”是羞耻、敏感的话题。对于幼儿性教育更是排斥与不能包容,把性教育排除在幼儿的教育之外,使得幼儿的认知经验中并无“性”的概念,从而导致部分幼儿的性教育需求与教育脱节。
1.2 幼儿教师性教育的专业知识的缺乏
国外非常重视对儿童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美国的性教育教师,他们一般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性健康教育专业,接受过性教育的哲学和方法的训练。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性教育方面的知识是比较少的:许多幼儿教师在当幼儿提及“性”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回避或者敷衍回答。部分幼儿教师不能以科学和准确的语言词汇向幼儿介绍性器官,常常用俗语代替,更没有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自己性隐私的方法,让幼儿难以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1.3 性教育相关的教材缺乏,性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性教育教材是进行性教育的载体,目前我国与学前性教育相关的教材很少、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且内容没有经过专业的检定,内容偏向成人化,不符合儿童的认知。
性教育课程在结构上缺乏完整、科学的体系,也没有课程大纲。在内容上,性教育的目标与幼儿的需求难以吻合,我国开展性教育的幼儿园大多注重的是认识身体器官、生命起源、卫生护理等性生理方面的教育,但对于性别角色差异、男女人际关系、防性侵、自我保护等涉及性心理和性道德方面的内容教育较少。
1.4 缺乏全面的社会支持
学前的性教育应该是全社会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但是于我国来说,社会各界对性教育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相关教育部门缺乏支持性教育推广、发展的政策文件支持;从中观上来看,幼儿园及管理者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研活动中往往忽视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组成的性教育;在微观上,大多数家长更加注重幼儿在园内知识、技能的习得,再加之保守的观念思想,对性教育几乎都是持避讳态度,其配合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的积极性较低。
2 为何回归:学前性教育存在必要性的合理诉求
2.1 促进幼儿对“性”的科学正确认知发展,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著名性教育专家阮芳赋认为:“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孩子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对事物的各种观念开始逐渐形成,其中包括性观念、性态度、性道德标准等”。学前阶段作为儿童性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这个阶段性意识初步萌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性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对“性”的科学的认知,符合幼儿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
2.2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性侵害
幼儿在性教育的关键期若没有接受能够符合幼儿成长发展需求的性教育,就会导致幼儿在性教育方面的认知、观念受到较大的影响,认为与“性”相关的知识是肮脏的和羞耻的,从而在提及时就会产生一种“负担感”。另一方面,性教育也使得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促进幼儿有意识地保护自己,远离性侵害。
3 如何回归:从“缺失”走向“重视”的回归积极构建
3.1 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丰富自己有关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性教育
树立正确、科学的性教育观是幼儿园进行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以开放的视角、包容的心态对待性教育。教师要加强专业性教育知识的学习,多渠道地丰富自己性教育知识,如多阅读有关性教育开展策略的书籍文献、参与有关学前性教育方面的讲座进修学习等。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2 幼儿园应明确性教育的目标,建立比较完备的性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性教育方面的教研活动,大力研发推广适合学前幼儿的性教育教材
首先要明确幼儿园性教育的目标,即性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目标的基础和导向下对来进行幼儿园的性教育。
其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性教育课程体系,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性教育目标。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性教育方面的教研活动,多给幼儿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多多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性教育,合力寻找解决策略。最后要大力研发属于本园特色的性教育教材,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3.3 幼儿园与社会关系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著名性教育家晏涵文认为,“理想的性教育应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负起责任,任何一方面单独来做都是不能克尽全功的”。虽然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仍然要通过家长与社会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幼儿园首先要对家长进行正确科学的性教育观念的传输,让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看待性教育的观念思想,实现家园共育。同时,幼儿园要寻求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利用相关的立法,来保障学前性教育在幼儿的普及与开展。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于中国知网免费入口http://www.zhimeng.org/
[1] 搜狐网.“女童保护”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EB/OL].2018-03-02.
[2] 林剑影.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性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3] 陈明英.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研究进展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2).
[4] 林颖,谢晓颖.幼儿园性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