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

背景技术:

2.针灸针一般都是一根直针,直针的前部较细为针尖,用于刺进皮肤,直针的后端为较粗的圆柱为针柄;现有公开专利一种针灸针(公开号:cn215274508u)虽然针灸针在施针过程中,体内与体外的能量传输更加顺畅,负能量通过第二螺旋套向外界传输,正能量通过第一螺旋套向体内传输,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但是针头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防护结构,容易导致针头损伤,也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误伤,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底部设置有针头,所述针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针头和针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组件;
5.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中部设置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中部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辅助杆的底部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杆的外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联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针体为圆柱结构,所述针头和针体通过拆卸结构进行连接,所述针头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和针头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移动孔贯穿支撑块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移动孔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移动孔和辅助杆之间相适配。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杆的长度大于针头的长度,所述辅助杆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辅助杆和限位块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移动孔的横截面积,所述辅助块和限位块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块为弹性结构。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固定孔贯穿移动孔的内部,所述固定孔和固定销之间相适配,所述固定销和联动板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板和支撑块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手柄和联动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结构包括针头外侧固定连接的两组卡块,所述针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和针头之间相适配,所述针体的底部开设有
卡槽,所述卡槽和卡块之间相适配,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的一端为半球状结构,所述顶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所述滑块和压缩槽之间相适配,所述滑块和压缩槽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和顶块的数量均为两组并呈阵列分布。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组件包括针体外侧安装的控制按钮,所述针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照明灯。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灯呈环形分布,所述控制盒的上端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盒盖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防护条,所述控制盒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针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通过防护结构的设置,在针头使用完成后,对针头进行防护,避免针头在存放过程中造成损伤,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误伤。
17.2、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通过拆卸结构的设置,在针头需要更换过程中,起到较快的更换效率。
18.3、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通过照明组件的设置,在针体进行针灸前,进行照明,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的寻找患者的穴位,提高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局部拆分图;
21.图3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图2中a的放大图;
22.图4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图2中b的放大图;
23.图5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横剖视图;
24.图6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局部侧剖视图;
25.图7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爆炸图;
26.图8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侧剖视图;
27.图9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图2中c的放大图;
28.图10为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图2中d的放大图。
29.图中:1、针体;2、针头;3、防护结构;31、支撑块;32、移动孔;
30.33、辅助杆;34、限位块;35、辅助块;36、定位孔;37、固定孔;38、固定销;39、联动板;310、限位弹簧;311、手柄;4、拆卸结构;41、卡块;42、安装槽;43、卡槽;44、活动槽;45、内腔;46、顶块;47、滑块;
31.48、压缩槽;49、支撑弹簧;5、照明组件;51、控制按钮;52、控制盒;
32.53、照明灯;54、盒盖;55、连接块;56、连接槽;57、电池;58、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1,针体1的底部设置有针头2,针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3,针头2和针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4,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组件5,防护结构3包括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中部设置有移动孔32,移动孔32的中部设置有辅助杆33,辅助杆3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34,辅助杆33的底部设置有辅助块35,辅助杆33的外侧开设有定位孔36,支撑块31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37,固定孔37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销38,固定销38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板39,联动板39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310,联动板39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311。
35.请参阅图1-3、图9,进一步的,针体1为圆柱结构,针头2和针体1通过拆卸结构4进行连接,针头2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支撑块31和针头2之间为一体结构,移动孔32贯穿支撑块31的上端外表面,移动孔32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移动孔32和辅助杆33之间相适配。
36.请参阅图1-3、图6-8,辅助杆33的长度大于针头2的长度,辅助杆33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辅助杆33和限位块34之间为一体结构,限位块34的横截面积大于移动孔32的横截面积,辅助块35和限位块34之间为固定连接,辅助块35为弹性结构,定位孔36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固定孔37贯穿移动孔32的内部,固定孔37和固定销38之间相适配,固定销38和联动板39之间为一体结构,限位弹簧310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板39和支撑块3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手柄311和联动板39之间为固定连接,有利于保护针头2受到损伤。
37.请参阅图5-7,拆卸结构4包括针头2外侧固定连接的两组卡块41,针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42,安装槽42和针头2之间相适配,针体1的底部开设有卡槽43,卡槽43和卡块41之间相适配,安装槽42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44,活动槽44的内侧开设有内腔45,内腔45的内部设置有顶块46,顶块46的一端为半球状结构,顶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47,活动槽44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48,滑块47和压缩槽48之间相适配,滑块47和压缩槽48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弹簧49,支撑弹簧49和顶块46的数量均为两组并呈阵列分布,方便针头2和针体1的拆卸。
38.请参阅图4、10,照明组件5包括针体1外侧安装的控制按钮51,针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52,控制盒5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照明灯53,照明灯53呈环形分布,控制盒52的上端设置有盒盖54,盒盖54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55,控制盒52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56,连接块55和连接槽56之间为螺纹连接,盒盖5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防护条,控制盒5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57,针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58,有利于针灸针的照明使用。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针灸针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针头2通过拆卸结构4安装在针体1的底部,在将防护结构3移动至针体1的外侧,通过照明组件5进行照明,从而对针头2进行使用。
40.需要说明的,通过防护结构3的设置,在针头2使用完成后,使用者将两组手柄311向外侧拉动,在手柄311移动过程中带动联动板39进行移动,同时带动固定销38沿着固定孔37和定位孔36的内侧进行移动,限位弹簧310进一步拉伸,直至固定销38脱离定位孔36的内
部时,将辅助杆33沿着移动孔32向下移动,直至限位块34贴至移动孔32的上端,同时松开手柄311,在限位弹簧310的弹性势能下,使得固定销38沿着最近的定位孔36固定在固定孔37的内部,从而将辅助杆33进行定位,使得辅助杆33和辅助块35将针头2进行防护,避免针头2在存放过程中造成损伤,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误伤。
41.需要说明的,在针头2进行针灸过程中,可以将辅助杆33的长度进行自由调节,从而可在针头2插入皮肤处进行限位,从而有利于针头2的使用。
42.需要说明的,通过拆卸结构4的设置,在针头2需要更换过程中,使用者将针头2沿着安装槽42的内侧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卡块41沿着活动槽44的内侧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卡块41挤压顶块46的头部,使得顶块46沿着内腔45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滑块47沿着压缩槽48的内侧进行移动,支撑弹簧49发生挤压,从而将顶块46挤入内腔45的内部,使得卡块41转动至卡槽43的一侧,将针头2沿着安装槽42向外拉动,同时两组卡块41沿着卡槽43向外拉动,从而将针体1和针头2进行拆卸,在针头2需要更换过程中,起到较快的更换效率。
43.需要说明的,通过照明组件5的设置,在针体1进行针灸前,使用者将电池57沿着连接槽56装入控制盒52的内部,手持盒盖54将连接块55沿着连接槽56进行旋转安装,在按下控制按钮51,通过控制电路板58控制照明灯53进行点亮,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的寻找患者的穴位,提高其实用性。

相关知识

中医针灸的作用和功效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减肥 荐5种最常用的方法
中医院 针灸
【按摩针灸知识百科】按摩针灸功效和作用 中医按摩手法大全
针灸的针有几种
中医医生进行针灸的方法
中医针灸减肥的副作用
针灸减肥常用的5种方法,内附针灸减肥注意事项!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原理、作用及应用,针灸推拿论文

网址: 一种多功能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