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针推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踝管综合征 台州市立医院

针推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踝管综合征 台州市立医院

神奇的针灸推拿 专栏57

针推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踝管综合征

患者:潘*义,男,63岁,椒江区葭沚人。就诊时间:2017.05.04

主诉:双足底麻木2年。

现病史:患者2年来否认有明显诱因而出现双足底麻木,每日持续存在,近段时间症状逐渐加重。曾在当地诊所行针灸、理疗等治疗后麻木有所减轻,但几天后麻木仍出现,目前一直服用“弥可保片”治疗。发病以来否认有发热头痛头晕及行走失稳现象。

既往史:患者5年前因下肢静脉曲张至台州中心医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术后愈合良好。既往否认有糖尿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可,下交叉综合征体态。双侧内踝、大腿内侧有长约5~8cm手术疤痕,表面较平整,双足底浅感觉减退,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髂腰肌止点处压痛明显。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诊断:踝管综合征。

治疗:针灸+推拿+腺苷钴胺针穴位注射。针刺取双侧内踝(齐针刺)、小腿外侧肌群、大腿内侧内收肌群、髂腰肌止点(股骨小转子),予小腿、大腿处穴位接电针及红外线照射。留针30分钟。取针后予双侧髂腰肌手法松解,再给予腺苷钴胺针穴位注射。

随访:5.5(二诊),诉左足底麻木感好转30%;5.8(三诊)双下肢针刺后,手法松解右下肢肌群,因时间关系未松解左下肢肌群,诉治疗后右下肢较左下肢轻快,足底麻木缓解30%。共治疗8次,患者双足底麻木消失,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医生提醒】

踝管综合征亦称为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距小腿关节内侧的踝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以足底内侧麻木、疼痛、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由Keck于1962年首先报道。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多为踝管内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肿胀变性,或其他原因导致胫后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跖管内压力增加。各类病因包括:创伤、占位性病变(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神经鞘瘤、静脉曲张、附属肌肉、增生性滑膜炎)、骨结构改变、屈肌支持带、后足畸形等。

本病早期常表现为足底、足跟部间歇性疼痛、麻木感,疼痛有时向小腿放射,久站或行走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有夜间痛醒病史,多数患者在脱鞋后能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常逐步加重,进一步可出现胫神经在足部的支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检查时两点间距离辨别力消失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内踝后下方的tinel常为阳性;将足外翻外旋时可诱发疼痛。常规治疗是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物、维生素B等药物、跖管内泼尼松龙封闭等治疗,必要时应用支具保持足内翻位可使屈肌支持带松弛、跖管变大而缓解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跖管切开减压术治疗。

本案例中患者正是由于最常见的静脉曲张引起的。患者原有下肢静脉曲张,提示其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其静脉管径较前增大。手术剥离浅表静脉后,其下肢静脉回流通道进一步减少,导致深静脉管径增粗,而踝管(包含静脉、动脉、神经)内容积腔压力随着静脉压增大而增大,导致神经受卡压。电针及手法松解双侧髂腰肌、股内收肌、小腿骨间膜后,鞘管受到的肌肉及韧带软组织压力减少,鞘管内压减小,最终使神经不再受压,从而足底麻木消除。

相关知识

烟台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简介
超全干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治要点及康复治疗
针灸推拿-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经络腧穴、中医推拿-中医药-医药网
德阳市运动康复中心在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成立
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儿科医疗服务信息
昆山市中医医院针炙推拿康复科简介
日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专业介绍 市中医医院各专业服务项目简介
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中康医疗体检综合服务平台
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绿色针灸疗法守护百姓健康!

网址: 针推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踝管综合征 台州市立医院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