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颠覆和改变,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这种潜移默化地变化中受到影响,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科技,是大家谈论最多的,也是人们获益感受最深的。
但是单从探索这些新兴事物或者消费变化,就会发现,不管怎么样,其背后的逻辑永远都是大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发生着改变,而关于儿童似乎有些差别。
一边是成人世界的狂欢,不断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无限新鲜感和体验乐趣,一边却是小孩子们的感慨和无奈:“科技越来越新,家里越来越多爸妈的玩具,而自己的玩具却仅仅只是身边的“玩偶小熊”,有些不一样。”可以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科技的时代,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要面对更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的世界,是他们要不断适应家里越来越多爸妈的“玩具”,而自己却玩不出乐趣的无奈和“孤独”。对于初次看见这世界精彩的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们会发现自己与这个家、与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显然,对于想要很多儿童能更快融入社会的家长们来说,这将会是个很不确定的因素。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童年时代阴影就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并且已经感觉到些许的危机。因为大人们都离不开的手机,正在成为孩子们的新玩具。他们对于新世界的狂热已经开始从过往种类繁多的传统玩具乐趣中转到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里。相信家里有小孩的中国家长们已经发现当中的孩子问题了。他们长时间痴迷于玩手机,一天始终待在家里某个角落玩手机、看手机,喊他们出去玩,不去;叫他们吃饭,他们不吃,让他们关掉手机睡觉,他们总是拖拖拉拉,不情愿地才交出手机。有的时候,家长想阻止,不给孩子们手机,小孩子们则无理取闹,又哭又闹。
事实上,美国有关心理学家已经用近10年的研究表明,手机正在开始毁掉我们的下一代。小孩子长时间过早痴迷于手机,会有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隔绝了孩子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导致孩子们更容易患上孤独症或抑郁症,与世界格格不入。又或者身体方面,如孩子视力、颈椎,更甚者是手机电磁波对于儿童大脑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儿童脑部神经系统受损,智力发育缓慢或者变傻。
而此外,针对儿童痴迷玩手机现象,国家也出台了一定的政策在努力做着改变,比如要求各大手机视频APP厂商,视频开屏,要求增加儿童青少年模式,在相关内容分类上有所区别。但是显然还不够,这些只是在内容输出上做改变,会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们看属于他们时期的东西,但是小孩子玩手机的本质问题依然没有改变。
所以,这些种种现象和问题都在表明,现在的智能科技到底给儿童们带来了什么?是更先进的技术,还是更超前的思想?亦或者更新鲜感的体验?
或许都不是,这些东西都是成人世界迫切想要科技带给自身或者生活上的改变,不是孩子。他们的天职是玩的,他们的童年是没有什么科技不科技的,因为可玩性高,就会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玩具。这也是他们对这世界的最先认知。所以,现在儿童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更多智能科技型的玩具。当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很多类似的玩具,但是显然还不够,一个不够是普及度不够,一个不够是吸引力不够,可玩性不高。
现在不是说加上智能科技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就算是一个合格的智能科技型玩具。玩具的首要属性是玩,要有可玩性。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智能玩具,过多讲究的则是嫁接科技技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显然,一味地堆砌智能科技,想要把一切好的科技技术都堆加在玩具上,不算是个很好的办法。这样的玩具,大人的科技因素过多,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却不是他们想要的玩具。所以,对于儿童智能型的玩具,其第一步还是要加深智能科技体验带给他们的玩耍乐趣,其次才是科技带给他们的科学世界认知培养。
此外,众所周知,孩子童年的这个阶段,是他们认知世界、踏入世界,学会和世界相处的关键时期。而且未来世界的竞争比拼的也不单只是国力、科技、工厂什么的,更重要的还是人,而儿童才是未来的一切。如果我们的科技进步不能很好地适配出孩子们想要的好玩具,或者说如果快速发展的科技和思想,不能单纯从玩具上带来孩子们一些改变,可以说无论再怎么新的科技,再怎么智能的体验,再多么高级的技术,都是白搭。
承载不了孩子们的童年,智能科技只会是大人们一次又一次使劲回忆的遗憾弥补。那如果这样,智能科技留给孩子们的认知到底是什么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