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根据某研究数据,我国的老年人中有超过65%的人群受到慢性疼痛的影响,且盲目就医和随意服药等现象层出不穷。
这些患者在生活中对如何应对慢性疼痛不知所措,经常陷入焦虑的情绪中,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还降低了整体的生活品质。
所以,我们应如何为这批老人提供恰当的慢性疼痛护理呢?
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包括骨关节炎、由恶性肿瘤引发的癌性疼痛、腰部和腿部的不适、肌肉劳累,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痛等。根据研究,因骨关节炎引发的慢性疼痛比例约为30.2%。与此同时,一个人身体中的慢性病种类越多,他患慢性疼痛的风险就越大。
此外,疼痛的发生还与季节和职业有紧密联系。随着四季变换,人体的内分泌与神经系统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因而疼痛往往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春季和冬季,高达73.2%的患者主诉他们的疼痛状况与气候变化有关。此外,职业也是疼痛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从事轻体力工作的文员和公务员患慢性疼痛的几率约为8.5%,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矿工和伐木工人的这一概率则达到了69.01%。
1. 疼痛经常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为3个月或更久。
2. 疼痛产生的原因复杂,常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例如骨关节疾病、癌症和糖尿病。
3. 他们的疼痛可从多种外部表现中观察到,如面部表情、说话的声调和步行姿势。
4. 除了身体疾病外,这些患者还可能伴有心理问题。
5. 他们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结合,单一方法难以有效缓解疼痛。
6. 有的老年人因为知识限制无法准确描述他们的疼痛,这可能导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延误。
7. 其中部分疼痛,像由癌症晚期引起的是无法治愈的。
8. 很多老年人对疼痛的治疗持消极态度,认为这是年龄增高的正常现象。
1. 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如局部麻醉药物、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抗惊厥药物、钙剂等。但是切记一点,即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药物成瘾现象导致后期治疗更困难。
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购买药物对付疼痛感受呢?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很多药物会有各种副作用,如果不能根据疼痛的情况选择药物,就会导致副作用上升,甚至会损害肝脏和肾脏。比如常规的消炎镇痛药物,会导致消化道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等。
2. 非药物疗法
慢性疼痛的自我控制是患者主动参与调控疼痛症状的策略,这是疼痛管理的初级阶段。良好的自我调节在缓解疼痛、减少残疾、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品质以及维护整体健康状态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应采取适当行为来维持和增进患者健康,从而减少疾病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的负面影响。
3. 心理疗法
对老年人来说,心理疗法在减轻慢性疼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种干预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生活品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
4. 锻炼治疗
适当的锻炼不仅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益,还能在心理和社交层面带来正面影响。专家建议可利用合适的体育活动来应对慢性疼痛,如瑜伽等,瑜伽是有氧运动之一,不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均有较大益处,该项运动能够提高肌肉张力,改善力量以及平衡能力,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关节以及肌肉疼痛。这项运动比较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但是进行运动时必须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切不可自作主张,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5. 数字监控疗法
在移动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数字监控疗法显示了其在疼痛评价和信息传输中的潜在价值。例如,已经研制了能通过短信为患者提供慢性疼痛治疗方案的手机应用。利用这种治疗方式,医疗团队可以迅速地获取患者的关键信息,提高与患者的交流效率,并优化护理效果。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龙菲】
【编辑:CC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银发兴趣班#
相关知识
面对疼痛千万不要“苦熬强忍” 疼痛常见六大误区
转变观念,女性不要对“痛魔”一忍再忍
还在忍慢性疼痛?疼痛控制小心别落入这些误区
对症下药,防控慢性疼痛
中国镇痛周:忍忍就不痛了?专家提醒有疼痛需及时治疗
疼痛不能忍,长期忍痛会降低免疫力!
疼痛不要忍 《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发布
疼痛不要忍,积极管理是关键
疼痛不要忍 疼痛科专家呼吁公众重视疼痛健康管理
老年人怎么缓解膝盖疼
网址: 面对慢性疼痛,老年人不要再忍了,试试这样做,能缓解!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