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高手怎么治病,患者必读!

中医高手怎么治病,患者必读!

老百姓为什么去找中医看病,一般而言是有痛苦的症状或有异于正常化验检查,中医师如何给患者看病呢?首先是要围绕着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医学术语称为“主诉”)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相关资料,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的病性,在表在里,在何脏腑经络的病位,以及在气在水在血的病理层次(这就是所谓的“辨证”),得出一个病或证的结论,确立一些药物组成处方进行治疗(这就是所谓“论治”)。“辨证论治”是对一个中医师起码的要求。

高明的中医师还会至少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患者消化机能如何?中医向来认为“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把消化机能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没有输液,所有治疗的药物,无论是汤药还是膏丹丸散都要患者吃进去,经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才可能达到病所,发挥祛邪扶正的作用。消化机能差的人即使需要吃大黄,黄连清热,需要吃地黄,人参滋补,他也无福消受,吃了不仅病不会好,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反酸/腹泻等不良反应,引起病人对中药的恐惧。怎么办呢?中医治病有所谓的“开路方”,不管病人因为什么来就医,一看舌苔腻,平素胃口不好,先去腻苔,比如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绝大多数处方中都有“姜,枣,甘草”这样帮助消化的药物;比如民国时期南京城的名医张简斋瞧病喜欢用“二陈汤”作为“衬方”;比如沈氏女科集大成者沈绍功先生提出的“苔腻温胆”,都是临床家的独到经验。处处顾护脾胃,脾胃机能差的人少用大寒大热大补大泻之药,用量不要过重,慢病缓图,重病轻取,前几次看诊时细致耐心,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注意磨合。

第二,患者的体质如何?中医历来重视体质,从《黄帝内经》就论及木火土金水各种不同体质人的禀赋及易患疾病,现代中医做的很好的有北京的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把体质分为九种;有南京的黄煌教授,专门探讨《伤寒杂病论》中主要药物的体制,如“麻黄人”,“柴胡人”,“干姜舌”等,切合临床实用,生动活泼。患者来就诊,除针对主诉处方遣药外,还要顾护体质,比如《金匮要略》中的“麦门冬汤”治疗咳嗽呕逆,针对主症的是半夏,但患者是阴虚体质,舌红少苔,又加了七倍量的麦冬,唯恐症状未消而阴液更损。一些体质很弱或有偏颇的病人即使有很突出的症状需要去处理,也必须考虑到整体的耐受性。老百姓通常流传的“中医治本,整体调理”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疾病的演进和治疗会给机体带来哪些影响?这就是目前很热门的提法“治未病”,也是医圣张仲景指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先安未受邪之地。高明医生和一般医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有预判疾病发展趋势的能力,走一步看三步,比如“水肿病”时“血不利可为水”,水不利也可影响血行;比如彭培初老先生就亲自向笔者讲解“血尿—蛋白尿—肾衰”是一个疾病渐进,由阴虚到阳虚再到阳更虚的过程,治疗时必须心中有数,及时应对。还有用药对身体的影响,苦寒药久用/大剂量用可以败胃,可以伤阳,可以损阴;补益药用久可以酿生湿热;这些临床细节如果处理不好,疾病或缠绵难愈,或功亏一篑,甚至病未疗而体先伤,不可不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医怎么治疗皮肤病?
春季手足口病高发 中医教你防治手足口病
骨折中医怎么治疗 揭秘中医正骨手法
肥胖症中医怎么治疗
患者都是该怎么去治愈好
天津市男科医院怎么走?患者赞誉高的在哪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好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专家解读《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2023年政策解读中医调理师怎么考一览表
骨折中医怎么治疗

网址: 中医高手怎么治病,患者必读! https://m.trfsz.com/newsview48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