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 罗斌 吴萍(副主任医师)
在大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饮食营养的重要性愈发得到重视。然而,很多人在没有明确自身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摄取食品和保健品,增加了疾病发生风险。近日,就有一位这样的患者来我的营养门诊咨询。
这位前来看诊的患者罗列了她目前常吃的食品和保健品,种类繁多,餐次更是频繁。通过交流,我发现她有明显的焦虑症状,过于重视健康使她走入了饮食误区。
01
疾病史和饮食史
疾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10余年;慢性浅表性胃炎。
饮食史:8餐/天,每1~2小时进食一餐,食物种类非常多;摄入大量保健食品。
她的每日食谱
7:40
松花粉4克,青色葡萄干10克,鹌鹑蛋2个
8:00
核桃2个,枸杞10克,蓝莓8克,白果7粒
9:00
酸奶100毫升,燕麦1勺,麦精1勺
10:00
打粉食材(黑木耳、白木耳、红枣、山楂、桑椹、百合、山药、桃胶、桂圆)加水100毫升服用
11:30
面食50克,蔬菜6~7种,荤菜1~2种
14:00
香蕉1根,橙子1只,南瓜子1小把
15:00
打粉食材加水100毫升再次服用
18:00
以中午剩菜为主,主食为黑米、小米、薏苡仁、大米、莲子、松花粉、糯米、红豆
该患者还食用各种保健品,包括辅酶Q10、冬虫夏草、灵芝、阿胶、维生素、蛋白粉、大米椰浆复合粉等。
02
患者问题分析
1
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每日三餐较为合理。同时需注意,两餐间隔时间应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强烈饥饿感;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休息,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就会逐步减退,影响食欲和消化,甚至出现胃病。两餐的间隔以4~5小时为宜。
2
食物种类需要多样化,营养构成更需多样化。这位患者尽管在食物种类上做到了多样化,但在选择食物的营养构成方面,同类食物重复摄入过多,谷薯类重复度较高,而动物性食物相对单一。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
3
三餐是营养来源的根本,不能单纯用保健品或营养补充制剂来替代正常饮食。同样,身体对营养素并非照单全收,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补充保健品或营养素制剂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营养评估。
03
虽然每日食物的品种应多样,但并非每日都要吃几十种食物。食物多样化的饮食习惯作为平衡膳食的基础手段是值得推崇的,但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及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不必什么保健品都吃,缺什么补什么最佳。如果处于疾病状态,保健品与药物同时服用,还可能干扰药效,即便是常见的维生素,也不能过量服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