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位点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部位选择:在头部按脑解剖及神经生理功能在头皮部的反射区,选择与运动、智力、语言、听视有关的位点。四肢肌肉功能选位点。同时加一些传统穴位。腰椎间隙选与下肢运动有关的L_3-L_5。运动障碍:①选头部的4、6、8区及附加运动区。伴智力障碍:额3针或额5针。伴语言障碍:运动性失语,舌根、风池、哑门,头部语言形成区。感觉听性失语,加额针及头部声记忆区。伴听力障碍:听宫、复听区及神经性耳聋区。伴视力障碍:皮质盲、枕部视区,眼底病变,球后。②四肢部位:上肢:上举困难,三角肌腹部及前后部,上肢后伸肱三头肌腹部。肘屈曲,脑二头肌腹部。手指张不开,蚓状肌。前臂与内旋、旋前肌。下肢:股四头肌腹部。股角小,内收肌群。③可加选腰椎间隙L4-L5,主管下肢运动,这些部位可交替选用。5个月内只注射头。药物及用法:VitB_1150毫克及VitB_(12)500毫克+0.9%生理盐水100毫升。头部平刺头皮,每个位点每次0.5毫升,以出皮丘为限。颈部及四肢每个位点每次1-1.5毫升。腰椎间2.5岁内者每次3-5毫升,2.6岁以上每次5毫升。每周三次(脊椎间隙每周二次,8个月内不注射),10次为一疗程(23d)每疗程平均间隔15-20d。平均4-5疗程为限。再经1-2年的随访后,进行疗效评价。按临床症状改善定为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正常化:运动、姿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显效:运动、姿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生活基本自理。有效:运动、姿势、明显协调,笨拙。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稍差,大部分生活可自理。结果368例,年龄4个月至6岁患儿正常化183例,49.47%;显效126例,34.84%:有效5O例,14.58%;无效9例,2.44%。总有效率97.28%。正常化+显效83.96%。结论:疗效好、见效快、实用、安全。


相关知识

脑梗塞致半身瘫痪用什么中草药?
瘫痪后要如何减肥
哪些穴位可用于治疗面瘫?
【文献】《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之言语治疗
穴位
脑瘫儿童如何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
瘫痪后,坚持3种康复锻炼,能帮助瘫痪患者重拾希望
瘫痪病人的辅助器
中医穴位问答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doc

网址: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https://m.trfsz.com/newsview51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