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致残元凶——脑血管疾病

致残元凶——脑血管疾病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2023年中国心脑血管数据统计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3.3亿,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房颤动487万;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是最大特点。因此积极预防卒中最为关键。积极倡导科学理念,推进卒中早期预防、诊治和康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重要工作。2024年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宣传主题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倡导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卒中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一、卒中及其危害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出血性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卒中均会造成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

二、卒中的危险因素

目前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是导致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脏病(心衰、心房颤动)、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大量饮酒、久坐少动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粥样硬化会引起脑血管狭窄、破裂,导致脑梗塞或脑出血。

2.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症患者应控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坚持按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按照医生建议,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

4.心脏病(包括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易导致脑栓塞,应积极治疗房颤,控制心律,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三、卒中的症状及危害

四、如何快速识别卒中 

推荐“BEFAST”口诀或“中风120”口诀迅速识别卒中并即刻采取行动,开展卒中急救。

(一)“BEFAST”口诀。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二)“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自己或他人突然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五、发生卒中怎么办 

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病后要立即拨打120,要听从120的专业建议去往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救治。在等待120救护的这段时间,一是要保持患者处于最舒服的状态,切忌不要拖拽病人,避免出血性卒中病人进一步出血;二是不要随意吃任何东西,以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救治机会的减少。正确的急救对于减少卒中致残致死的发生至关重要。

六、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约2/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认知和心理障碍等,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问题。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功能、任务和目标训练加强神经重塑,尽可能的减少卒中后各种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果将有所降低。

相关知识

如何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袭击”?远离9个元凶,守护心脑健康
脑血管疾病怎么办
心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预防脑血管病 健康从“头”开始
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健康家园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六大因素
全国残疾预防日|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
为什么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如何预防和应对?

网址: 致残元凶——脑血管疾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51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