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学位导师称号,现已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3O余年,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35年。在月经不调、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临诊,获益匪浅,现对其在妇女保健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尤昭玲
l 尤昭玲教授对女性生理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尤昭玲教授认为女性如花,从含苞欲放到绚丽盛开至凋零败落,其盛衰规律尤为明显。故女人需精心打理.让花常开常艳。但应注意打理的阶段性、时限性、针对性,走出盲目打理的误区。同时,女人又似水,静若处子深不可测,动如脱兔排山倒海,易起涟漪而连绵难息,故女人需精心呵护,让水晶莹透澈。呵护的法则是以不流失为前提.应忌燥、热、寒、腻以防伤水。另外,女性善变,易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所伤,并随之而瞬变。适度的七情,能抒发情感有益健康,但七情太过。超出机体抗御或调节范围,或遇到本身的适应或调节能力低下,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刺激时,均能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故妇女应注重情志的自我调理,保持心旷神怡。
1.1 女性身体以血为本
妇女一生因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而数伤于血,因而其生理特点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女性在以上这些特殊生理时期,腠理疏松。经脉运行有别,血室正开应尤加调护。因此,血是女人的本钱,守得一份血,就留住一份青春。血为女本,血常不足,故女性平日应重补养。应遵循药补不如食补、依体质特性进补的原则,注重饮食调理.以食养血。尽量选择药食两用的食品如桂元、荔枝、大枣、赤豆、红花生、山药、莲肉等来养血补血。绝不可一概以药、膏进补,勿使变生它疾。而血病可因夹热、寒、瘀和涉及脏腑、病位的不同而治法迥异,故血病的治疗应据因而治.原则上宜调、宜理,适当用补。切忌使用辛温燥血、耗血动血之品。血病的外显特征主要为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四肢麻痹、心悸失眠、皮肤瘀斑、舌质淡等。其妇科特征为月经稀发、闭经、月经量少、非时经绝、白带量少、缺乳、不孕、流产、外阴及阴道干涩、性欲下降、胎萎不长、妊娠腹痛、阴痒等。
1.2 肾为妇女之根
肾藏精、精化气,肾之精气是维持女性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肾主生殖、主胞宫、主津液;肾脑相通、肝肾同源、脾肾相资、心肾相济、肺肾共司脉气(经气),所以肾是生精、化气、生血的根本,也是生长、生育、生殖的根本。肾是藏精之处,施精之所,因此女性的生理过程无不与肾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以七岁为一个生理年龄段,论述女性一生不同年龄时期的主要生理特征。这说明肾主宰着女性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女子一生的自然盛衰现象,实际上是肾的自然盛衰的外在表现。这也是以中医的肾理论来理解西医卵巢的注释:卵巢储备功能在女性35岁时,卵母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加速减少和衰退,37岁时卵泡加快闭锁,38岁时明显迅速减退。故注重肾的保养就是助卵护巢。而中药里助卵护巢之品有:石斛、莲肉、何首乌、山药、桑椹子、菟丝子、甲鱼、乌龟、墨鱼、胡桃肉、黑芝麻、河虾、鸽肉、鹌鹑肉及蛋、黄豆、黑豆等。而肾病常有阴阳虚实、虚实夹杂之分,并多与心、肝、脾、肺脏互相影响。而且脏病、腑病、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故治疗上务必理清脏腑和寒热虚实,识别病变的前因后果而施治,切勿滥用补肾壮阳药物和膏方。又肾中阴阳为水火之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系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和功能正常。故肾病的治疗应以和为贵,以滋阴平阳,助阳谐阴。且组方用药时注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切勿过用燥补、滋腻之品。肾病的外显特征为面色晦黯、眼眶黧黑、腰膝酸软、头晕耳呜、足跟痛、五心烦热、夜尿频数、脱发、舌质红体瘦或舌暗淡体厚。其妇科特征为初潮迟、月经量少而色黯、排卵期出血、闭经、断经早、双乳萎小、子宫小而宫内膜薄、白带量多清稀或少而于涩、不孕、性欲冷淡、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子宫脱垂等。
2 女性预防妇科疾病的保健要点
健康妇女的基本特征:性格开朗,心情愉快,宽容大度;面色红润,双目有神,皮肤润泽,毛发正常;饮食起居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白带正常,生育正常,性生活正常;妇科检查与乳房检查正常,舌脉正常;体重正常,身体无明显特殊不适。
2.1 调和情志
当前女性面临的压力很大.其中职业压力最突出。很容易遇到诸如角色冲突、工作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危险、心理压抑、工作自主性差、工作期望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心理健康、抑郁症状控制、工作满意感的获得密切相关并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并影响疾病的康复。女性应避免烦燥焦虑、抑郁悲观、喜怒无常、无端猜疑、固执冲动、自卑自弃、敏感冲动、孤独失落等不良情绪,不要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刺激,要有意识地提高心理修养,此非食所能及、药能愈。
2.2 调和饮食
平素一般以性平、温养、清养的食物为主。宜多摄取豆制品、牛奶、鸡蛋、鱼、瘦肉、排骨、维生素、矿物质等,勿过食滋腻、辛燥、生冷的食物,还要注意特殊生理时期的饮食禁宜。如月经期与产后,忌食生冷寒凉,酸敛收涩之品;妊娠期忌食辛温动血,过于寒凉之品;分娩时忌食参类的炖品。
2.3 性生活和谐
应注意性卫生,调整好性生活的方式和性生活的间隔时问、性生活的持续时间等.改善性欲淡漠和性快感缺乏。注意性生活条件:环境恶劣、酒醉饭饱、情绪不良、过度疲劳、气候剧变、热病及大病初愈等条件下不宜过性生活。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若有适度的性生活,可减缓衰老的进度,延长寿命。而克服心理障碍。是正常性生活的前提。加强提肛肌、外阴阴道环状肌的锻练(性保健操),可保持外阴、阴道的弹性和丰满。并且淋浴时,可用软毛刷适度洗刷乳房和外阴.刺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局部抵抗力。
2.4 妇科疾病预防
女性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勿染金、紫、红等色的头发与指甲,不坐别人的热椅子,尽量少穿紧身裤,内裤须纯绵制品,内裤单独洗并尽量晒太阳;勿用含增白剂的手纸,勿用餐巾纸当手纸;洗脚与外阴清洗盆、擦巾分开.忌共用;注意月经期卫生,合理选择勤换卫生巾和内裤,勤洗外阴。由于幅射能够损害卵巢。引发恶性肿瘤.故女性应忌长时间上网。卧室内忌电器太多,特别是将冰箱、电视机、电脑等同时开放。微波炉在7m内都可产生辐射,而对于辐射的预防可以喝绿茶,吃青菜、萝卜,吃螺旋藻或藻复康(螺旋藻纯化物)等。
3 结语
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古人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导师尤昭玲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特性,总结出女性平素生活的宜忌,使女性同胞能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女性疾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关知识
女性中医保健
张玲:从“心”启航,呵护女性心理健康
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体育与健康学院孟昭莉教授为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讲授导论课
孕妇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及健康教育
产科专家范玲教授:聚焦安全分娩,预防危急重症
孕妇孕期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要点分析.doc
11位中国首席健康科普专家讲养生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黄帝内经》中健康心理学思想的探析
网址: 尤昭玲教授对女性生理的理解及其妇科保健思想探析 https://m.trfsz.com/newsview51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