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造成性传播感染的方式之一,可造成感染的病原体通过性接触进入人体 [5]。性接触传播不仅包括生殖器官性交传播、口交传播、肛交传播,一些其他种类的性行为也可能导致性接触传播的发生 [1]。

阴道性交传播

通过阴道性交发生性接触传播的案例一般发生在异性性行为中。男女两性由于生殖器官结构不同,在性接触时发生性传播感染的风险也不同。男性阴茎由皮肤覆盖,而女性阴道大部分由粘膜覆盖,故女性阴道更容易在性交摩擦时发生破损,导致精液中的病原体进入体内,造成性传播感染 [5]。

肛门性交传播

通过肛门性交发生性接触传播的案例大部分发生在男性同性性行为期间,也有少部分发生在异性性行为期间。肛交发生性接触传播的风险大于阴道性交,原因是阴道粘膜由弹性较好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且可以分泌含有免疫因子的阴道液,保护阴道粘膜不受损伤;而由于肛门和直肠粘膜较为脆弱,血管表浅,在生殖器官插入时更容易发生破裂,使精液中的病原体进入体内,更容易发生性传播感染 [6]。

口腔性交传播

通过口交发生性传播感染的风险较小,但仍不可忽视。口交时,含有病原体的精液或其他体液可通过上消化道粘膜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7]。

其他类型性行为

其他类型性行为包括性互慰(双方通过手或器具获取性愉悦)、指交、拳交、股间性交、深吻等。这些性行为造成病原体的性接触传播的几率较小,但仍然存在传播可能。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7]。

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了与性接触传播相关的内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从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宏观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9修正)规定了对传播性病行为的惩罚措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和《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修正)从预防艾滋病的角度进行阐述。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共同保障了我国公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通过性接触传播途径感染病原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医学院校应当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9修正)

第三百六十条 【传播性病罪】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9]。

《最高法关于办理卖淫刑事案件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的规定,以传播性病罪定罪,从重处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认定为刑法第九十五条第三项“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所指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一)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

(二)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 [10]。

《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修正)

第六十二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

第九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的疫苗预防接种进行规范,防治未成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做好伤害预防和干预,指导和监督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12]。

“性接触传播”是疾病传播与预防领域的概念,也是是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各部委颁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对与“性接触传播”有关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规定,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知识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从“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和“疾病预防”角度强调了学习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主要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进行阐述。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3]。

初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13]。

高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13]。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疾病预防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14]。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疾病预防

认识传染病(重点为传播链) [14]。

水平四(初中阶段)

疾病预防

肝炎的预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

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1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一(1~2年级)

身体健康

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15]。

水平四(7~9年级)

身体健康

知道乙型脑炎、肺结核、肝炎的预防方法,不歧视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15]。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疾病预防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16]。

水平四(初中阶段)

预防疾病

肝炎的预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

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

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学会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 [16]。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疾病预防

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的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项目选择;

常用的健康指标、正常范围,测定身体健康状况的常用方法(如测量腋温和脉搏、血压等);

正确选择必要、有效的保健与保险服务 [17]。

性与生殖健康

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17]。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18]。

相关国际文件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6月发布了《全球卫生部门战略草案(2016—2021):终结性传播感染》,提出了终结性传播感染流行这一公共卫生问题的愿景、目标、具体目标、指导原则与重点行动。《草案》介绍了防治性传播疾病作为全球要务的重要背景,并介绍了战略框架、愿景及目标、指导原则、战略方向、重点行动和实施战略的要素 [2]。

学习目标

性接触传播是全面性教育中关于性与生殖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涉及到知识要点和相关技能。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性接触传播”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下的第3个主题“理解、认识与减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风险”。此外,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下的第2个主题“性行为与性反应”中也有相关的内容,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19]:

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

主题3:理解、认识与减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风险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免疫系统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并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知识);

解释人体有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知识);

列举人们保护自身健康的不同方式(知识)。

要点:人们可能会在生病时仍然看起来很健康

学习者将能够:

想到有些人即使生病,也可能会看起来很健康或感觉自己仍然很健康(知识)。

要点:无论生病与否,每个人都需要爱、关心和支持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人们无论在何种健康状况下都需要爱、关心和支持(知识) [19]。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人们可能会因为和性传播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发生其他性传播感染。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降低感染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列举在青年群体中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类型(例如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等)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知识);

描述为什么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共同一个杯子喝水等)(知识)。

要点: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包括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学习者将能够:

列举艾滋病病毒的不同传播途径(例如与被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锋利器具;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知识);

说明绝大部分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都是由于和被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插入式性交(知识)。

要点: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或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或传播风险的不同方法,包括病毒暴露之前(例如使用安全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或采取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并同时使用安全套)和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知识);

描述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步骤(知识);

(在有供应的地方)描述在什么年龄以及在什么地点可以接种生殖器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知识);

展示通过沟通、协商和拒绝等技能来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或果断表达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意图,包括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技能)。

要点:检测是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发生其他性传播感染的唯一途径;针对艾滋病病毒和绝大多数性传播感染都已经有治疗手段

学习者将能够:

展示对于自己所在社区中针对大多数常见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检测和治疗都有所了解(知识);

列举对想要进行检测的人表示支持的不同方式(知识);

认识到为接受检测的人创建安全的支持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态度);

知道哪里可以进行检测(技能) [19]。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各种性传播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病)、苍白螺旋体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尖锐湿疣)等,都是可以被预防的,治疗或控制的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发生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不同途径(如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怀孕、生产或哺乳时传播;通过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锋利器具而传播等)(知识);

描述不发生性交是预防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知识);

解释如果一个人处于性活跃期,也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或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其中包括: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插入式性交行为;实行“双方保持单一配偶”;减少性伴侣的数量;避免同时拥有多名性伴侣;接受性传播感染的检测和治疗(知识);

解释在某些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发生率很高的环境下,年龄差距很大的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或代际亲密关系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知识);

展示如何协商安全的性行为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技能);

展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步骤(技能)。

要点:性健康服务机构可以提供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和治疗并提供安全套,一些机构可能会提供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用药或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还有一些机构可以帮助人们评估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的检测和治疗

学习者将能够:

审视如何通过医疗系统获得艾滋病病毒检测,以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支持的不同项目(知识);

列举不同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方式,以及这些检测是如何进行的(知识);

描述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以及这种手术如何降低男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知识);

在当地可以获取的情况下,明确表述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口服预防用药可以在艾滋病病毒暴露之前和之后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知识);

阐明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自愿的、知情的、保密的艾滋病病毒检测,而且不应该被要求公开自己的感染状况(知识);

认识到检测在评估艾滋病病毒易感性和获取所需治疗方面非常重要(态度);

展示如何对一个想要进行检测的朋友表示支持(技能) [19]。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沟通、协商和拒绝技巧可以帮助年轻人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或强化其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意图(比如坚持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

学习者将能够:

回忆一个人的协商技巧会受到社会规范、权力不平等、关于自我决策权的个人信念和信心的影响(知识);

使用有效的沟通、协商和拒绝技巧以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采取更加安全的性行为策略(技能)。

要点:对进入性活跃期的人,采用何种策略降低感染风险会受多方面影响,包括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知到的风险水平、社会性别角色、文化和同伴规范的影响

学习者将能够:

对可能影响处在性活跃期的人做出降低自身感染风险的决定的所有因素进行批判性分析(知识);

认识到对一些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歧视会增加其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态度);

制定和执行提升个人健康与福祉的计划(技能);

展示获取安全套的不同方法(技能)。

要点:性健康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安全套、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治疗;一些机构可能会提供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口服预防用药或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还有一些服务机构可以检测并治疗其他性传播感染,提供避孕措施,处理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从而帮助人们评估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检测和治疗

学习者将能够:

评估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性健康服务(知识);

识别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安全和保密的艾滋病病毒检测以及其他服务(包括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知识) [19]。

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

主题2:性行为与性反应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危害健康和福祉的性行为

学习者将能够:

解释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实现人生规划(知识);

解释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可以降低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性传播感染或非意愿怀孕)(知识);

明白非插入式性行为不会导致非意愿怀孕,而且能够降低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同时也能带来性愉悦(知识);

认识到人们可以选择减少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并实现人生规划(态度);

做出明智的性行为决策(技能) [19]。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做出性决策之前需要考虑降低风险的策略,以预防非意愿怀孕和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内的性传播感染

学习者将能够:

分析风险降低策略对于预防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的重要性,包括减少已通过分娩、性虐待或者无保护性行为等途径的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知识);

了解援助交际会削弱协商安全性行为的能力(知识);

认识到可以通过正确的决策减少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态度);

思考并应用风险降低策略来预防非意愿怀孕,避免感染和传播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技能) [19]。

性传播感染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共有3.61亿新发性传播感染,其中主要包括四种性传播疾病:衣原体病(1.27亿)、淋病(8700万)、梅毒(630万)和滴虫病(1.56亿)。发病率最高的8种性传播感染分别为:苍白螺旋体(梅毒)、淋病奈瑟菌(淋病)、沙眼衣原体(衣原体病)、阴道毛滴虫(滴虫)、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其中前四种可通过药物治疗完全治愈,后四种无法治愈 [1]。

截至2018年9月30日,我国报告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9602例;2017年,我国经由艾滋病检测诊断报告的感染者为13.5万例 [20]。

艾滋病感染与性接触传播

2006年报告的艾滋病感染案例中,33.1%为性接触传播感染;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76.3%,其中同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案例占13.7%。近年来,经由检测并诊断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90%以上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21]。目前,性接触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22]。

影响性接触传播风险大小的因素

影响性接触传播风险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自身性别、性伴人数、性伴性别、性伴体内病毒载量、性接触次数、性接触时是否使用安全套、生殖器官是否溃疡、是否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等 [3]。

例如,在异性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通过性接触发生性传播感染,原因在于女性阴道粘膜面积大,易摩擦破裂,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23]。性接触时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明显降低性接触传播的风险 [24]。具有生殖器官溃疡病史的人更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发生感染 [25]。性接触次数可以反映个体暴露在性传播感染风险下的时间和次数,性接触次数越多,性接触传播风险越大 [6]。

另外,性传播感染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一种性传播感染的个体更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途径发生另一种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丙型肝炎 [26],而疱疹、梅毒等性传播感染可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提高三倍以上 [1]。

性接触传播的危害

性接触传播可能引发数十种性传播感染,并导致如艾滋病、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生殖器官疱疹、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此外,性传播疾病还可导致感染者罹患盆腔炎症、慢性疾病、流产死产、不孕、肿瘤等疾病 [1]。

预防性接触传播的方法

预防性接触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禁欲,此外是始终正确使用安全套。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安全套为男用安全套,此外还有女用安全套及适用于特殊人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安全套。每次性交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性接触传播,还可以预防梅毒、尖锐湿疣等多种性传播感染,同时还有避孕的功能 [4]。

此外,接受正确充分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将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降低到现有仪器检测不出的水平,达到病毒抑制状态。此时,并不会发生艾滋病病毒的性接触传播 [27]。

目前,临床上已经出现预防部分性传播疾病的疫苗,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常见的HPV疫苗依据覆盖的HPV病毒亚型数量可分为2、4、9价,可预防不同亚型的病毒感染,预防尖锐湿疣、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 [28]。

相关知识

共用哪些个人生活用品容易传播性病?做好这3点预防性传播
细菌性阴道炎有哪些传播途径
科学有效传播疫苗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传播指南》推出
沈阳圣女果内外包装阳性 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飞絮会传播新冠病毒吗?新型冠状病毒飞沫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三部曲
科学有效传播疫苗知识 规范接种呵护儿童健康
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推动健康中国传播!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即将启航
消除“三病”母婴传播 守护妇幼健康
精准健康传播“七理”

网址: 性接触传播 https://m.trfsz.com/newsview51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