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1.游戏引导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时期正是他们贪玩的时候。如有的小朋友饭前不肯去洗手,不听大人们的劝解。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故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然后再巧妙利用诗歌的方式,让洗手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榜样学习法
身边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3、表扬鼓励法
幼儿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这时候我们应尽量避免生硬的教训或批评,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还要经常鼓励,多多表扬孩子。
4、反复练习巩固法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他们没有成年人一样的自觉性,需要通过不断的纠错教导练习,才能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所以家长要监督孩子的行为习惯。抓住儿童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
5、家园共育,齐心合力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对于习惯培养来说,身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习惯大多是在琐碎小事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的。因此,父母要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家长自身做起,事事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配合幼儿园统一认识、要求一致,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使其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幼儿园也会经常向家长发布一些科普性的育儿知识,培养正确的育儿观念。并且定期举行一些座谈会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