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今
茶与茶文化发祥于中国,风行于唐,鼎盛于宋,直到今天其文化内涵仍处于不断挖掘、发展与丰富和解读中。文化从广义来讲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具体到茶文化,其内部结构被相关学者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次。其中,心态文化是最高层次,它是在行为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茶文化的核心。
清末民初,我国多灾多难,局势跌宕,人民水深火热,这使得“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国饮”茶成为民众生活的奢侈品。战火扰乱了中华人民的生活,也践踏了我们方方面面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出入皇宫院也进平常家的茶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断层时代。而引进我国茶文化并自主改良与发展的日本茶道却方兴未艾,将我们自古有之的“茶道”专美于前,对其国强民富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20世纪70年代台湾兴起复兴中华茶文化的浪潮,酝酿成立茶文化组织,由台湾民俗学家娄子匡教授提出了“茶艺”一词,旨在弘扬茶文化,重新培养推行品茗饮茶的民俗。后来“茶艺”一词也传播到港澳和大陆地区被接受。
关于茶艺与茶道的相互关系,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王玲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作了这样的解析:“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台湾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陆羽茶艺中心总监、无我茶会创办人蔡荣章教授则在其著作《现代茶思想集》第408、410页中指出“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如果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
在各种研究中,有关将茶文化分为狭义与广义的理论提出比较多,后来也有一种新的综合即“茶道与茶艺”的形神兼备也就是俗称的茶德。中国当代茶艺复兴于台湾,台湾诸多学者名家在几十年的摸索与研究中形成了很系统的茶思想。不过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台湾各茶艺组织的旨趣也略有相异。比如:
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的茶德:“静、美”。
中华民国茶艺协会的茶德:“清、敬、怡、真”。
陆羽茶艺中心的茶德:“美津、健康、养性、明伦”。
高雄市茶艺协会的茶德:“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不难看出,在这些简洁精练的语辞中,既包含了一贯的茶道中庸化、俭朴厚德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静、清、真的佛家的出世脱俗;还包含了养性、养气、明伦的道家理论。
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在我国各地也越来越被重视,渐渐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我国的学者和文化专家也开始对中国茶道精神加以总结。最早提出“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主张的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他明确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姚国坤两位研究员则提出以“理、敬、清、融”四个字来概括中国茶德,并详解为: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融者,祥和融洽,和眭友好之意。
无庸质疑的是,茶文化的兴起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茶与茶文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作为最早发明并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并不是饮茶大国,其人均茶叶消费量约排位世界茶叶消费国中等行列。由于茶文化的普及,中国茶叶人均消费近几年增长了近3倍,当然这仍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据,发展茶消费,仍需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共同大发展。
纵观我国现在著名的茶企业与集团,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与茶文化。而且这些文化出大都承袭了我国茶文化的精髓,集“禅、儒、道”的文化和先哲们的茶德理论于一体。比如“竹叶青”就成功地在产品分类时打破了传统方法,将产品分为“品味”、“静心”和“论道”三个系列,把文化内涵直接植入品牌营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邓村绿茶集团遵从庄晚芳教授提倡的“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并提倡“精、气、神”的企业精神,其内涵为:精,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执着追求;气,海纳百川,振兴产业的领军气魄;神,思行合一,茶通天下的创业激情。集团公司通过全员倡导这种企业文化,正如吴宏锋先生在集团内刊《国饮》总第二十期《弘扬企业文化,构筑百年产业》一文中所表述的达到了“提练品牌理念,赋予文化内涵;弘扬先进文化,传承茶德精髓;培育企业精神,助推效益增长;构建核心价值,服务社会发展”的目标。
茶是有形的物质,也是意象的文化。打好物质与意象融为一体的组合拳太极,使得茶产业进入一个无极与强大的境界,茶文化更为丰富与普及,是我们每一个茶业从业者应该努力加持修练的功夫,也是我们应提高与丰富的职业素养。
具体到我们峡州碧峰茶叶公司,虽然品牌问世只有三十多年,但其地理条件特天独厚、品牌底蕴深内涵广、人文历史丰满,再融入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相信会对地域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合众的努力,至少会为一片区域或一个企业的茶业发展增添更为智慧与有形的力量,比较完美地注解茶圣陆羽关于“峡州上”的定论,从而也充沛中国茶文化的新章节。
相关知识
茶叶仙子与德昂族的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论文精选(九篇)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研究
园艺与健康之—茶叶与茶文化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中国茶文化之饮茶与健康浅析.doc
浅谈茶文化与茶健康.doc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宁德花草茶公司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网址: 浅议茶艺、茶道、茶德与茶企 https://m.trfsz.com/newsview52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