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来了
9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就老年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医食品等在内的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24165-2015)第一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30日前。
9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上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三定方案)。根据三定方案,撤销关于计划生育的相关司,与此同时,新增老龄健康司、职业健康司、人口健康司与家庭发展司、保健局4个司局。
无论是征求意见稿,还是三定方案,此次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年食品设立专门标准,必将惠及千万老年人,蓄势待发的老龄健康事业,也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早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层曾联合发布《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望提高到2013年的4倍,达9040万人,中国老年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龄老年人群体,同时大约80%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大样本数据权威地说明了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临,健康老龄化已经迫在眉睫。
所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当人进入到老年时期,身体器官在老化,抵抗能力降低,容易生病,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健康。
》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老年人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人体肠道内共有500余种、100万亿个以上的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发挥着消化、代谢、免疫屏障等多种功能。《科学》杂志曾经发表文章,指出肠道菌群是提供人体营养、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先天性隐约的不可缺少的器官。人体处在不同的年龄段,肠道菌群的构成比例各有不同。人出生时肠道内有益菌和中性菌约占95%,有害菌约占5%;大多数人临终时肠道内有益菌约占5%,有害菌和中性菌约占95%,刚好一个轮回。
正常的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宿主的“健康状态”,老年期,肠道内的细菌总菌数减少、多样性减少、双歧杆菌也减少,而促炎细菌比例上升,从而导致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疾病易感性的增加。
来自荷兰格罗根大学医学中心的Floris Fransen博士团队发表过这么一则研究,科学家们将老年和年轻常规小鼠的肠道细菌分别移植到年轻的无菌老鼠体中,随后对它们的脾脏、淋巴结和小肠组织中的免疫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从老年老鼠中移植的细菌引起了免疫反应,而非年轻常规老鼠。该结果还提示了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是老年小鼠炎症过程的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除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有关外,还与肥胖、血管硬化、营养不良、衰弱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老年人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健康老龄化已经向我们走来,寻找健康老龄化中的商机,不仅需要了解老年健康问题发生的根源,还需要了解当前老年人需求的变化。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或将有助于老龄化与健康同行,助力全球健康老龄化。为庞大的老年人群开发符合需求的产品,用正确的方式为其开启健康人生,这是营养健康产业,更是食品企业迫在眉睫的使命。伴随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日益增长,益生元作为来源更安全、更天然、健康功能更广的一种食品原料,也该有个更大的空间,给老年健康食品的创新带来更多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