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
(第四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710032)
众所周知,高糖、高脂肪膳食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种饮食习惯又往往难以改变,通常人们认为是因为自制力太差,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饮食,却没有想到真正应该责备的原来是肠道。
在我们的消化道中生长着大约10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称为肠道菌群,它们靠人类摄取的食物提供营养而生存,每种细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各不相同,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竞争食物,维持着肠内微生物生态的平衡。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可支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腺体的分泌,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人的进食模式(1)。肠道菌群能够修改迷走神经中的神经信号,改变味觉受体,让人们渴望不同类型的食物,例如普雷沃菌属等革兰氏阴性菌可以更好地在高碳水化合物环境中生存,而膳食纤维则可以给双歧杆菌提供良好的竞争能力。不同类型的细菌在肠道中竞技,通过影响神经信号诱导宿主摄取特定的食物以维持各自的优势,不良的肠道菌群构成操纵着人们摄入富含糖和脂肪的不健康食品,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肠道菌群还能够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使人感到愉悦或者不舒服,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例如摄入乳酸菌可以通过迷走神经进而调节中枢GABA受体影响人体的免疫和情绪变化(2)。相对应地,人的情绪也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状态,研究表明长期处在压力下会导致小鼠肠道厌氧菌增多和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3),抑郁症也和不健康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4)。尽管目前对于肠道菌群与神经调节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是通过管理肠道菌群或许可以很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进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达到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将有广阔的前景。
1.Alcock J, Maley CC,AktipisCA.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Bioessays2014;36: 940–949.
2.Bravo JA1, Forsythe P, Chew MV, Escaravage E, Savignac HM, Dinan TG, Bienenstock J, Cryan JF.Inges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 regulates emotional behavior and central GABA receptor expression in a mouse via the vagus nerv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38):16050-16055.
3.Bailey MT, Dowd SE, Parry NM, Galley JD, Schauer DB, Lyte M.Stressor exposure disrupts commens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intestines and leads to increased colonization by Citrobacter rodentium. Infect Immun. 2010;78(4):1509-1519.
4.Dash S,Clarke G,Berk M,JackaFN.The gut microbiome and diet in psychiatry: focus on depression.Curr Opin Psychiatry2015;28(1):1–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