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前庭功能紊乱

前庭功能紊乱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

概述

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 治疗药物包括抗胆碱能抑制剂等 对于急性、单侧发病的患者预后较好 对于双侧、重度伴有前庭结构异常预后较差

疾病定义

前庭功能紊乱是前庭系统(包括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前庭神经、前庭中枢等结构)的局部或全部缺血、缺氧、炎症、肿瘤等引起的病变。前庭系统是维护身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后会出现眩晕感、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

病因

引起前庭功能紊乱的病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区分。

基本病因

生理性原因

主要见于外部刺激对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系统所致失调时,常见的实例如:晕动病、高空眩晕和视觉眩晕。

病理性原因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类为前庭系统性疾患和非前庭系统性疾患。前庭系统性疾患,又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性疾患和中枢性疾患。

周围性前庭疾患

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见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炎。

中枢性前庭疾患

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疾患,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等。

前庭非系统性疾患

常由眼部疾病(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先天性视力障碍)、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内分泌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中毒、感染和贫血等疾病引起。

诱发因素

不良情绪、睡眠不足、异常气味刺激等因素等可能诱发本病。

症状

前庭功能紊乱后,患者多以头晕、眩晕为常见及早期症状,可同时伴有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后期可出现认知障碍。

典型症状

主观幻觉

表现为眩晕、头晕。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

平衡失调

多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时易倾倒。

振动幻觉

头痛或行走时出现视力下降。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就医

前庭功能紊乱病因较为复杂。此外,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是临床上头晕、眩晕、平衡障碍等疾病诊治和特殊职业人群选拔的必要手段,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

相关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自发和凝视性眼震

在无前庭刺激、头体位固定情况下,患者向不同方向凝视时,检查有无眼震情况。

扫视

受检者取头直端坐位,双眼平视,注视并跟踪水平方向跳动的视标点。该检查用于评价视眼动系统的快速眼动功能,及视眼动系统对一定视觉目标的定位能力。

平稳跟踪

检查受检者自主慢速平稳眼动功能(跟踪连续、慢速运动视觉目标的能力)。

位置与变位性眼震

检查受检者头体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或处于特定位置时是否发生眼震。

温度试验

观察双侧前庭(水平半规管)对温度刺激反应,评估比较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

旋转试验

通过检查前庭系统对一定速度刺激反应情况,定量评价前庭系统功能。

视动性眼震

评价视眼动系统对一定运动视标的反应,可认为是平稳跟踪与扫视眼动系统的综合检测。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寻找可疑共存疾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颞骨或颅脑CT及MRI检查

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来排除与前庭功能紊乱相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动脉瘤、后循环狭窄、Arnold-Chiari畸形以及提示多发性硬化的表现。

其他检查

内淋巴积水检查

内淋巴积水的特定检查包括:甘油试验、尿素试验或山梨糖醇“应激”试验,以及耳蜗电图。

听力检查

常用来明确患者听力情况,可用来与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前庭神经鞘瘤

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患者,通常表现为进展性、不对称的听力损失,但有时可出现波动性听力损失。这类患者很少发生真性眩晕,但可能诉不平衡感。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耳鸣或不平衡,但听力正常。

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听觉脑干反应(听觉诱发反应)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可提示第Ⅷ颅神经复合体受压的异常。

治疗

前庭功能紊乱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周围性前庭病变以眩晕为主,而中枢性前庭病变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选择药物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来决定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γ-氨基丁酸拮抗剂

主要作用为镇静、安眠,使精神和肌肉松弛,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动性,减轻前庭外周性眩晕。

抗胆碱能抑制剂

能够阻滞胆碱能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腺体分泌。适用于眩晕、胃肠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该药还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改善内耳微循环。这类药物包括东莨菪碱类等。

抗组胺药及其各种合成剂

对前庭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具有前庭镇静和止吐作用。临床常用药有盐酸异丙嗪、盐酸地芬尼多片等。

血管扩张剂

改善内耳包括前庭结构在内的微循环,对控制眩晕、耳聋、耳鸣,效果良好。药物主要有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等。

降低血液黏稠度

包括川芎嗪等。

手术治疗

手术干预的适应证包括:针对疾病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眩晕由单侧前庭外周器官功能障碍所致,能够确定病变侧耳;眩晕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未导致中枢代偿不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破坏性手术

包括迷路消除、前庭神经切断、单管神经切断。

保守性手术

包括内淋巴囊手术、 球囊手术、椭圆囊手术、耳蜗前庭神经减压、部分迷路手术、外淋巴瘘手术、自主神经切断。

康复治疗

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开展的前庭康复治疗已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我国的康复工作才刚起步。

单侧前庭功能低下

Cawthome-Cooksey 训练法

包含前庭适应和替代。实施训练需要勤奋和毅力,但训练计划执行得越早越有规律,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就会越快越完全。

习服训练

根据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引起头晕的动作和体位,制订个体化训练计划。患者每日练2次,每次2~3遍,应以足够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完成这些动作,从而产生轻到中度症状。当习服一旦产生,运动强度应加大。

每次运动间休息1分钟,症状应减退。约连续训练4周,症状才开始减退,坚持训练2个月,然后慢慢减至每天1次。对年龄大者、全身其他疾病症状明显者不适用。应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提高凝视稳定的训练

凝视稳定头运动时,通过与头运动速度相等、方向相反的眼运动,而产生稳定的凝视。通过提高凝视稳定功能的训练,可使症状好转,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若头动时有此症状,也可进行此训练。

提高姿势稳定的训练

单侧前庭缺陷急性期的患者,常有失平衡感,行走时更明显,因此,康复要进行提高病人姿势稳定的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是加强头部运动的练习(前庭刺激),或促进各种参与平衡感觉角色的应用。

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

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已无前庭功能,必须由视觉及本体觉系统来替代前庭功能,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功能。训练方案包括:培育视觉、本体觉角色,改善凝视稳定和姿势稳定;发展代偿的策略等。

预后

眩晕、头晕、平衡失调是各年龄组患者较常见的主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综合征。治疗这类患者很困难,且效果不佳。经过规范化治疗及康复治疗,急性、单侧性前庭损害患者可获得痊愈;双侧损害患者可显示改善,但将存在持续的缺陷;进行性前庭病变、中枢性病变及伴有视觉或本体感觉损害患者治疗过程需要更长且恢复是不完全的。

日常

在前庭功能紊乱的治疗中,需要重视前庭康复治疗。对于病变已处于稳定状态而不再发展的有头晕、眩晕、平衡失调症状的患者,均适于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可由医生制订个体化前庭康复计划,并积极遵照执行。

日常生活管理

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减轻精神压力,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食宜少盐,食盐控制在每日1.5克左右;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躺于舒适体位,闭目,尽量保持头部固定,避免声、光刺激。

特殊注意事项

前庭康复包括前庭训练、全身状态训练及对患者的指导。经过康复训练,前庭双侧损害患者虽然可显示改善,但将存在持续的缺陷,进行性前庭病变、中枢性病变及伴有视觉或本体感觉损害患者治疗过程需更长且恢复是不完全的。

参考资料

[1] 王尔贵,赵冀平,罗伟.前庭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788-792. [2]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17(1):117-123. [3] 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大会暨眩晕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7.

以上内容由蒋子栋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知识

胃肠功能紊乱
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吗
肠道功能紊乱怎么调理
患有肠道功能紊乱我们要这样调理(有点胃肠功能紊乱,吃什么能调理呢?)
胃肠功能紊乱如何饮食调理 胃肠功能紊乱饮食要作出五个调整
代谢功能紊乱怎么调理
胃肠功能紊乱如何自我调节
身体功能紊乱怎么调理
肠道功能紊乱有哪些症状表现
消化不良肠道功能紊乱怎么调理?

网址: 前庭功能紊乱 https://m.trfsz.com/newsview54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