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李兆旭 杨敏 教授 刘文利
性别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可以分为外形刻板印象(发型、衣着等)、内在刻板印象(性格、身体素质等)、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分工、人际交往方式等)三类。例如,目前而言,在社会大众的印象里,男性往往应该勇敢、坚强、刚毅,具备阳刚之气,承担赚钱养家的主要职责,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而女性则多为温柔体贴的贤妻良母形象,肩负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对3~6岁的幼儿来说,在性别意识形成初期(3岁左右),性别意识和性别刻板印象几乎是相伴而生的,这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在观察中对性别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由此形成类型化的印象,是幼儿学会辨认性别和认识性别差异的必经步骤。因此,3岁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外形刻板印象为主。
随着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即逐渐认识到性别是人的长期稳定的生理特征,他们会逐渐放弃通过外形判定性别的做法。6岁的幼儿已经能清晰地知道,外形不是区分性别的依据。
但需要警惕的是,在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同时,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有意无意展示的性别角色、性别特质等,会潜移默化地向幼儿灌输性别特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影响幼儿对于性别的认知。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内在刻板印象和社会刻板印象会随之形成和固化,可能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家庭、职业选择等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在儿童形成性别意识的同时,如何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固化呢?关键是避免儿童把性别当成判断、评价人的心理特质和社会角色的依据。父母、学校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应避免把性别与人的性格、能力、行为、职业、社会角色联系起来。例如,避免“男孩要坚强,女孩要文静”“男孩数学好,女孩语文好”之类的说法。在孩子接触到类似信息,或表达出类似的观念时,应及时予以纠正。让孩子了解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在家庭、社会分工中的传统性别观念已经落后了,并懂得现代社会性别更加多元,独立、细心、细致、周到、负责、担当等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具备的优秀品质。让他们理解,男性和女性在个人发展、家庭事务和社会参与方面同样重要,并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关知识
“中年女性=贤妻良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刻板印象?
女性、蛋白质与突破刻板印象
“阳刚之气”=男性化?专家:教育不应被性别刻板印象束缚
8个亲子游戏,让孩子告别刻板行为
大印象减肥茶如何辨别真伪呢?
怎样辨别大印象减肥茶的真假呢?
大印象减肥茶成分 详解大印象减肥茶的作用
古象地板
圣象引爆地板环保标准之争
大印象怎么样,大印象好不好
网址: 性别里的刻板印象 https://m.trfsz.com/newsview54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