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与患者受到风、湿、热的侵袭有关,故将其分为风热、脾虚湿盛、血虚风燥共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湿疹患者应使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风热型湿疹往往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时皮肤潮红,状如云片涂丹,焮热,轻度红肿,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不休,搔抓后有痛感,同时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等症。治宜清热祛风。
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患处的皮肤可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等皮损症状。皮损处的渗出液较多,可浸润成片,并可伴有剧烈的瘙痒。同时,此类患者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症状。治宜健脾利湿。
血虚风燥型湿疹既有因血热风燥,病程持久,阴血暗耗,转为血虚风燥的一面;又有久病尚未康复,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外袭的一面。血虚风从内生,肌肤失于濡煦而成湿疹。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等症。治宜养血润肤。
湿疹偏方秘方大全 民间土方奇效方
偏方1 竹节菜粥
【配方】竹节菜5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再加水煮成粥。
【功效】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风热型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偏方2 芹菜汤
【配方】芹菜250克。
【制法】将芹菜洗净切碎煎汤取汁。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当茶饮,连续服用。
偏方3 绿豆薏米海带汤
【配方】绿豆40克,薏苡仁30克,海带2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前三味洗净,加适量水煲汤。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湿疹。
【用法】加红糖服食,每日1~2次。
偏方4 白菜根汤
【配方】白菜根200克,银花、紫背浮萍、土茯苓各2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白菜根洗净,与其余三味一起加水煎汤。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湿疹。
【用法】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1~2次。
偏方5 苍耳子防风膏
【配方】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
【制法】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调匀即可。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每次取2汤匙,用开水冲服。
偏方6 青黛滑石粉
【配方】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麻油适量。
【制法】将前四味药共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每日1剂,连服1周。
偏方7 马齿苋外敷方
【配方】鲜马齿苋200克。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加半盆水煮3分钟,去渣。
【功效】清热祛风,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将新毛巾置马齿苋汤中浸透,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40分钟。
偏方8 鱼腥草外洗
【配方】鲜鱼腥草100克(干草减半)。
【制法】先将适量水烧开,再放入鱼腥草煎3~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阴囊湿疹。
【用法】冷却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1~2次,可根据病症连续洗7~10天。
偏方9 苦参蛇床汤
【配方】苦参、蛇床子各15克。
【制法】将苦参、蛇床子加适量水,煎取药液。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阴囊湿疹。
【用法】将药液倒入盆中,先用热气熏洗患部(防止水烫伤),待水不烫时,再用药液洗患处,坚持洗20分钟左右,然后擦干。连洗5~7天。
偏方10 蝉蜕荆防汤
【配方】荆芥、防风、透骨草、蝉蜕各30克。
【制法】将上述四味加4碗水,煮沸后煎5~6分钟,滤渣取汁。
【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
【用法】先熏后洗患处,每日 2次。2~3天痊愈。
偏方11 三白二黄粉
【配方】白芷、白及、白矾、黄柏、硫黄各25克,麻油(或菜油)适量。
【制法】将上药各研成细末后,混匀备用。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对风热型湿疹疗效甚佳。
【用法】如湿疹末流水或末溃烂者,将药末用麻油(或菜油)调成稀糊状,涂擦患处,如已流水或溃烂时,可单用药末直接均匀地撒于患处,一般每日换药1次。若严重或痒甚者可1天换药2次。
偏方12 大黄膏
【配方】大黄9克,清油适量。
【制法】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成膏状。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湿疹水泡期。
【用法】擦患处。
偏方13 地龙荸荠酒
【配方】地龙5条,荸荠20克,黄酒适量。
【制法】将地龙洗净,与荸荠一同绞汁,加黄酒同煎数沸。
【功效】清热利湿,主治急性湿疹。
【用法】温热时去渣顿服。
偏方14 茅根薏仁粥
【配方】鲜茅根30克,生薏苡仁300克。
【制法】先煮茅根20分钟后去渣留汁,再入生薏苡仁煮成粥。
【功效】清热凉血,除湿利尿。主治湿疹湿热蕴结型皮损潮红、丘疹水疱广泛、尿赤者。
【用法】温热服食。
偏方15 绿豆百合薏仁汤
【配方】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15克,芡实15克,山药15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百合、薏苡仁、芡实、山药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烂熟后,加冰糖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主治脾虚湿盛型湿疹,皮损不红,渗出较多,瘙痒不剧,口炎,舌苔腻者。
【用法】每日分2次服完,连服数日。
偏方16 土豆桂花粥
【配方】土豆100克,粳米100克,桂花 100克,白糖 100克。
【制法】将粳米加适量水,烧沸后加入土豆熬煮,米快熟时,再调入桂花、白糖稍煮2~3沸,即可食用。
【功效】调中和胃,健脾益气。
【用法】早晚餐温热食用。
偏方17 绿豆香油膏
【配方】绿豆粉、香油各适量。
【制法】将绿豆粉炒黄,晾凉,然后用香油调匀成膏状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急性湿疹。
【用法】洗净患处,以绿豆香油膏涂抹,每日1次。
偏方18 桑椹百合枣果煎
【配方】桑椹、百合各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
【制法】将上四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煎取药汁。
【功效】养血祛风,主治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1剂,连服10~15剂。
偏方19 萝卜藕汁饮
【配方】鲜藕、白萝卜各10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鲜藕、白萝卜洗净切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过滤后在汁中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凉血止血、润肠养肺,主治血虚风燥型湿疹,皮损肥厚,伴有抓痕血痂者。
【用法】饮服,每日2次,随榨随饮。
偏方20 马齿苋伴香干
【配方】马齿苋250克,香干3块,香油、精盐各适量。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沥干水分,切碎;香干切成小粒。将马齿苋与香干粒一起加适量香油、精盐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血虚风燥型急性湿疹。
偏方21 养血祛风散
【配方】菊花100克,盐、茶油、白芍粉各适量。
【制法】将菊花加盐用水煎煮。
【功效】养血祛风,适用于顽固性湿疹的治疗。
【用法】取菊花水外洗,待干后用茶油抹患处,再撒上一层白芍粉,连续10天可愈。
偏方22 地丁膏
【配方】鲜地丁适量。
【制法】将鲜地丁洗净捣成膏状(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黄,研细面撒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
【用法】外敷患处。3天换药1次。2~3次痊愈。
偏方23 密陀黄柏粉
【配方】密陀僧、黄柏各9克,冰片、轻粉各3克,猪油或植物油适量。
【制法】将上药一同研为细末,用适量猪油或植物油调匀。
【功效】养血祛风,适用于顽固性湿疹的治疗。
【用法】外搽患处。对轻粉过敏者,应先以小片损害试治,无反应后再于大片上应用。
偏方24 黄柏鱼胆粉
【配方】青鱼胆、黄柏粉各适量。
【制法】将青鱼胆剪破,取胆汁,加入等量黄柏粉调匀,晒干研细。
【功效】适用于顽固性湿疹。
【用法】用纱布包裹药粉敷于患处。
偏方25 枣炭黄柏膏
【配方】大枣、生黄柏等量,香油适量。
【制法】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用香油调匀。
【功效】主治慢性湿疹。
【用法】涂患处,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偏方26 食醋猪皮胶
【配方】猪皮适量,食醋一瓶。
【制法】将猪皮洗净、刮去油脂,放入砂锅中,加入食醋熬煮至猪皮软烂,捞出猪皮即可。
【功效】养血祛风,适用于慢性湿疹的治疗。
【用法】待凉后将凝结的猪皮胶摊在一块干净纱布上,贴在患处,一次即愈。
偏方27 醋泡樟脑丸
【配方】樟脑丸1粒,陈醋250克。
【制法】将樟脑丸放入陈醋内浸泡3天。
【功效】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
【用法】用醋搽患处,1日3次,至治愈。特效。
未病要先防
引起湿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预防湿疹,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
1.注意饮食
饮食要有规律,勿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以免内生湿热而引发湿疹。
2.生活要有规律
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否则易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湿疹。
3.避免外界刺激
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新的化妆品、化学用品、清洁剂午间地要做好保护措施。此外,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春天要防花粉过敏等。
辅助小手段
湿疹患者为促进病情康复,在用药的用时要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相关知识
几种疑难杂症神奇秘方 了解民间偏方秘方大全
7个对付婴儿湿疹偏方要慎用 治湿疹5个偏方很靠谱
减肥秘诀土偏方,泥土敷身减肥有奇效,减肥喝什么酸奶最好,最有效的民间减肥偏方大全
民间土方减肥方法
〖中药单方〗治疗阴囊湿疹方
民间中药减肥偏方 最神奇的快速减肥小偏方
民间中药减肥偏方大全 八个中药减肥偏方
婴儿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这么做可有效预防婴儿湿疹哦
【小儿湿疹】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
健康减肥方法各种民间小偏方小秘方
网址: 湿疹偏方秘方大全 民间土方奇效方 https://m.trfsz.com/newsview55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