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蛋鸡规模养殖——育雏期的管理

蛋鸡规模养殖——育雏期的管理

蛋鸡规模养殖——育雏期的管理

育雏的目的:

用最佳的饲养管理技术,使雏鸡正常生长发育,长势均匀。减少人为,疾病等造成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雏鸡的感官鉴别

出壳时间

正常

时早及时迟

绒毛

整洁有光泽,羽毛长度正常

蓬乱污秽、无光或短缺

体重

匀称一致、达标

大小不一、过重或过轻

脐部

愈合良好

愈合不良、有粘液、外突

腹部

大小适中、柔软

特别膨大、腹部发硬

手感

有膘、饱满、挣扎有力

瘦弱、松软、无挣扎力

精神

活泼、结实、反应快

痴呆、闭目、怕冷、站立不稳、反应迟纯

鸣声

脆而响亮

嘶哑或鸣叫不止

一、温度

日  龄

0--4

5--7

2周

3周

4周

5周

6周

适宜度

35-37

33-35

30-33

28-30

26-28

24-26

21-24

最上限

38.5

38.5

37

34.5

33

31

30

最下限

30

27.5

25

23

21

21

21

变温育雏。

褐壳鸡换羽晚,前期温度略高。

二、湿度

日  龄

0--10

11--30

30--45

46--60

适宜湿度

70

65

60

50--55

最上限

75

75

75

75

最下限

40

40

40

40

低湿、造成脱水。

高湿、不利于换羽,舍内空气不好。

三、适中的密度

地面平养

立体笼养

网上平养

周  龄

鸡数只/㎡

周  龄

鸡数只/㎡

周  龄

鸡数只/㎡

0--6

13--15

1--2

60

0--6

13--15

7--18

6--8

3--4

40

7--18

8—10

5--7

34

密度大:强弱不均,整齐度差。

密度小:利于成活,发育,不利于保温。

四、饮水

饮水的标准: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L。

出雏24小时,消耗体内水分8%,48小时耗水15%。

先饮水后开食的好处:排除胎粪,吸收残留卵黄,促进肠道蠕动,利于开食。

初饮水中加入8%多维葡萄糖,饮足12小时。

水中加入抗生素,多维素或电解质溶液。配方:CuSO4 19g,FeSO4 6g,MnSO4 0.5g,K2SO4 8.5g,NaSO4 8g,ZnSO4 0.5g,糖57.5g按2-5%配置。

一周内用20℃左右的温开水,防止缺水。

水位适宜。

五、喂料

1、时间:出壳24-36小时为好或饮水后6—12小时。

2、提早开食,有利于肠道发育及肠道免疫力的形成。

3、开食晚,消耗体力,造成虚弱,死亡增加。

六、通风

通风的目的:满足鸡群对氧气的需要;排除二氧化碳、氨气;多余的水气和羽毛屑;排出舍内的致病微生物。

七、断喙

作用:减少啄癖,减少饲料浪费,杜绝挑食,不正确断喙,会致残,影响生产成绩。

八、光照要合理

密闭鸡舍:1周龄23小时,2-18周龄8-9小时。

开放鸡舍:4月15日至9月1日孵出的雏鸡,利用自然光照;9月1日至次年4月14日,采用恒定光照或渐减光照。

原则:育雏,育成期严禁加光。

九、体重的管理

褐壳鸡5周龄体重非常重要,应达到400g。体重达标时,可继承产蛋数量遗传性的82%,产蛋持久性能的90%。

影响5周龄体重的因素

育雏温度:“扎堆”

饮水的供给:易发现、饮用、饮水的温度适宜,抗菌素饮水问题。

相对湿度

光照:光照强度,日照时间长短。

饲料:饲料结构与质地,能量/蛋白质,育雏前期料

鸡群密度:0-3周,120-125平方厘米/只cm2

断啄

免疫

十、早期死亡规律及原因分析

规律:早期死亡多在10日龄以前,以后抗病力增加,残废率下降。

原因:

1、垂直传播病症:白痢、MG;

2、孵化过程中,感染,如脐炎;

3、孵化条件掌握不好,造成脐部闭合不严;

4、运输不当,体质削弱;

5、育雏条件掌握不好,造成雏鸡死亡;

6、其他,如兽害,机械损伤,人为致死。

相关知识

任春庆:用“健康养殖”理念打造出完美鸡蛋
省地方标准有机食品鸡蛋生产技术规程.PDF
养鸡技术|肉鸡生长阶段的划分及生长规律
科学合理饮水管理,保障鸡群健康
人工喂养雏鸽的方法与技巧
有机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的区别?土鸡蛋价格多少钱?
养鸡技术|七种矿物质对鸡健康成长的作用及需求量
绿色有机鸡蛋 价格优新鲜鸡蛋 土鸡蛋 大丰市华盛养殖场
管理丨养鸡=养“肝胆”
科普现代肉鸡

网址: 蛋鸡规模养殖——育雏期的管理 https://m.trfsz.com/newsview55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