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39评论:保健食品规范命名远不够

39评论:保健食品规范命名远不够

  《规定》指出,保健食品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名称,通用名不得使用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得使用与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音、形相似的名称、不得使用特定人群名称。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有两个及以上功能的,不得使用功能名称作为通用名。

  如“天然”、“祖传”等虚假性词意、夸大性词意、绝对化词意、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禁止使用,不允许保健食品以“复方、药、医、治疗、消炎、抗炎、活血、止咳、解毒、各种疾病名称”等命名。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保健食品命名不规范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从而使他们错误服用”。

39评论:保健食品规范命名远不够

  虚假夸大宣传比命名误导更严重

  诚然,保健食品行业规范命名对于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规范保健食品乃至引导保健食品市场良性发展,仅仅是规范保健食品命名还远远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认知还没有完全明确,不论是保健品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习惯于把保健品功效向“药品”靠拢:消费者注重保健食品的功效,厂商就投其所好、在推销中用模棱两可的描述将保健品“包装”得像药品一样。所以,在规范保健食品命名的同时,更需要对保健食品的宣传加强监管,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保健品非法添加隐患重重

  行业人士坦言,“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食品添加剂(非批准)等其他成分,虚夸功效、虚编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有发生,已成为影响保健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因为添加药物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所以部分不法商家常常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到保健品中。“但是,药物是不允许添加到保健品中的。”据介绍,相关药物都须在医生的严格规定之下服用,如被随意添加到保健品进行服用,则会增加安全隐患。

  相对于命名不规范的问题,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安全则是消费者更为关心的问题。继规范命名之后,相关部门应该继续深入监管保健品非法添加问题,从生产源头消灭食品安全隐患。

  相关链接: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

  目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情形主要集中在调节血糖、减肥、抗疲劳等类型的保健食品中。比如,在调节血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药;在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利尿剂或兴奋剂;在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添加西地那非或近似成分等。此外,又比如在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安定类药物;增高类保健食品中添加生长激素;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中枢食欲抑制剂等。

(责任编辑:姚青)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知识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保健食品命名指南》修订意见函
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的通知  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保健食品改名带来多少纠结
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健康营养品生产线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
总局说:保健食品又要改名了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保健食品研发报告范例6篇

网址: 39评论:保健食品规范命名远不够 https://m.trfsz.com/newsview56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