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德昂族的泼水节的来历传说

德昂族的泼水节的来历传说

1、德昂族的泼水节的来历传说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望和知足是天平的两端,欲望多了,幸福和快乐就会自动减少。适当给欲望减减肥,才能让幸福的天平平衡一些。”那么,这期德昂族文化带来的是德昂族的泼水节的来历传说。好好来了解了解吧!

  来历

  德昂族泼水节的传说:每逢泼水节到来,德昂人民就自然而然地传颂起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开天避地的万能佛祖,为了帮助德昂人民料理生产生活大事,经过天神同意,从天上来到人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大惊小怪,佛祖下凡后,变成了一个佛爷,独自住在奘房里。他为民办了很多很多好事,解脱了不少灾难,深得百姓们的敬重和爱戴。大家有什么疑难都来找他帮助解决。

  最初,百姓们只是遇到喜、丧、住、食等等事情时才找他解决。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办法很多,什么问题都解决得恰到好处。久而久之,连哪块田种什么庄稼,哪个小伙子娶什么样的姑娘,哪个小孩取什么样的名子,哪个老人有多长寿命等等大小事情,都来向他求教。有时,夫妻稍不和睦,也要找他调解,弄得他昼夜不得安宁。

  他逐步感到,人间的事情太多、太杂,但是想到勤劳善良的德昂族人民,又舍不得离开人间。天神答应他下凡的时间满了,三番五次地催他返回天宫。佛祖虽然留恋德昂族人民,又不敢对抗天神,急得害了大病,卧床不起。百姓知道了,到四面八方找来名贵药材,敬献给他用。佛祖知道天神要召他的魂上天,吃药也无济于事。

  一天,他的病情突然恶化,男女老少都跑来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只要求按他的相貌雕一个木像,再为他洗一个澡。百姓们就照着做,三天后,佛像的轮廓雕出来了,佛爷睁开眼睛看看,点点头,满意地说:“万事顺心”。说完又闭上眼睛,半月后,佛像的脚手雕成了,佛爷睁开眼看看,微笑着说:“风调雨顺收成好”。

  说完又闭上眼睛。过了一个月,佛像的眼、耳、口、鼻全部雕成了,这时清明已过,佛爷睁大眼晴,对着佛像看了又看,十分高兴地说:“魔鬼避开人畜无病”。谁知,百姓来不及把他洗澡,他就离开了人间。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为了完成他的嘱咐,百姓们照着奘房的式样,就地盖起了风格别致的凉亭,将佛像置予亭子正中,并且赶了三天大摆,给佛像泼了三天的水。自此以后,德昂族年年都要泼水,逐渐形成了节日,叫“散根”,意为泼水节。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下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德昂族人民又为泼水节赋予了新的内容。特别是解放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人民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泼水节已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活动。

  节日里,人们不仅要穿上节日的盛装,首先给佛爷、佛像浇水,以示对祖先、恩人的怀念和敬重,依次还要为年过六旬的长寿老人洗尘拜寿,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祝愿。这些仪式结束后,青年男女便相互泼水,特别是向新婚的夫妇泼水道喜,祝愿他们和睦相处,一辈子幸福。

2、德昂族女性的象征“腰箍”文化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服饰了。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而这些服饰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而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女性所佩戴的“腰箍”了。那么,对于德昂族的腰箍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解答。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

  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

  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的腰箍,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

  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

  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

3、德昂族茶文化“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它也是以种茶制茶出名的,被人们称为“古老的茶农”从很早起饮茶就成为了德昂族人民的一种习惯和爱好,他们也将这种文化传承至今。那么,对于德昂族的茶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德昂族崇拜、热爱茶的历史亘古绵远,被其他民族誉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农”。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征着诚实和信任,定亲交友,茶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诚都在茶的甘苦回味之中。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一是土坑法。人类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

  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

  德昂人世代都在传唱着这样一首古歌: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上却美丽无比,到处都是茂盛的茶树,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这些茶叶精灵,看到大地上凄凉,就问万能之神帕达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到地上生长?帕达然回答说:天下一切黑暗,到处都是灾难,下凡要受尽苦楚,永远也不能再回到天上。

  但是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到地上受苦。帕达然也想开创出繁华的世界,试了老茶树又试小茶树,见它们都愿下凡,于是万能之神掀起狂风,撕碎小茶树的身子,使一百零两片叶子飘飘下凡。这些叶子在狂风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然变成男人和女人: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化为二十五对半美丽的姑娘。

  后来,大地上出现了妖魔,他们横行霸道,涂炭生灵。茶叶与四魔斗争,打了九万年,终于将它们消灭了。茶叶众兄妹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后使它们变成大地上的树木花草,并把自己仙美的颜色洒给白花,茶叶自己只留下普通的颜色:碧绿的花托,嫩黄的花蕊和洁白的花瓣。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人类。

4、独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花节

  少数民族的人大都很纯朴,他们会通过各种节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及祝愿,而德昂族花节也是他们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于德昂族的花节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后的第七天是云南德昂族一年一度的花节。每逢“花节”这天,花山上风光迷人,上百种野花黄白交错,红蓝相间,芳香艳丽。德昂族喜欢对歌,人们一路采花一路歌,把又香又美的鲜花装满花篮。从花山回来,人们就用采得的各种鲜花赠送友人,以示祝福。有的将花插在“泼水节”龙亭的周围,插在花罐里、篱笆上,有的还用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挂在门上,祝愿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德昂族人特别喜欢丁香花。恋人们多以丁香花互相赠送,表示永不变心。

  花节的来历

  关于德昂族“花节”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妇女,她有一个儿子叫阿佛。由于母亲日夜操劳,不久眼睛便瞎了一只,阿佛见母亲做不了什么,就常常骂她。有一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阿佛上山砍柴,突见一只老鸹从树上飞了出来,他便拾起石块扔过去,但末打中,过了一会老鸹又飞回来,只见它含一条虫正喂一只又老又瘦的老鸹。阿佛见此景,又羞又悔,连连责骂自己连老鸹都不如,以后他便改变了对妈妈的态度。

  妈妈死后,他痛哭不止,把妈妈埋在树下,用长刀在树下刻了阿妈的像,并每天送饭到这里仟悔。后来风吹雨淋,木像褪色裂开,阿佛便取下拿回屋内供着。每年清明后第7天,就把木像取来用花蘸水洗擦净。从那以后,德昂族就有了“花节”。

  德昂族花节这一天,响亮的象脚鼓、馒锣声一清早就响彻了德昂村寨。男女老少吃过早餐后都要打扮一番,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姑娘们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身穿艳丽的衣服和统裙,围上叮当作响的藤蔑腰箍,戴上华美的银手饰,然后提着竹篮,在和煦的春风里,迎着阳光,走上采花之路。上山采花之前,德昂族小伙子们都要悄悄地编好几个漂亮的竹盟子,准备上山时,将编得最精致的竹篮赠给自己最喜欢的姑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相关知识

德昂族的泼水节
德昂族泼水节的故事急…快 爱问知识人
德昂族传统节日
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德昂族独特泼水节,哈萨克族古尔邦节
德昂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德昂族的风俗
德昂族介绍
德昂族的文化习俗
德昂族简介.ppt
德昂族风俗习惯

网址: 德昂族的泼水节的来历传说 https://m.trfsz.com/newsview57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