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餐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步行是一项运动项目,也是一项消遣,走路是一种能够让人身心得到放松的运动,只需要30分钟,就能让你获益良多。
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双腿的交替活动来促进肌肉的活动,从而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的跳动,增加心排血量,达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增加消化系统的分泌,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加人体的呼吸功能,散步是一种很好的防病延年的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精神代谢,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防止肥胖,而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大便的通畅。
饭后常步行,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是一项非常简单又非常便捷的锻炼方式,并且对身体有益,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我们已经了解到,走路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走路对健康有何好处?
1、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跳动缓慢、有力。
2、增加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使身材更加完美。
4、降低心肌梗死的机率,降低血凝。
5、降低血管壁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6、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增强骨骼的弹性,防止骨质流失。
7、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8、有缓解心肌缺血、降血压的作用。
9、能消除疲劳、舒缓心慌、心悸。
10、散步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增加生命。
医生建议:65岁以上要注意三个要点。
1、补充营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成骨骨骼也将逐渐老化,伴随着各类骨关节问题,老话说“人老骨先老”,据数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问题,平日若不注重改善调理,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而骨关节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自身缺乏关键营养物质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补充骨关节营养,如曲那丁肽,研究表明其是一种多效复合肽,其富含骨胶原蛋白,水解II型胶原蛋白,初乳碱性蛋白,乳矿物盐,姜黄,植物甾醇,人参等多种珍稀中成药材,通过抑制关节MMPs等降解酶的活性及刺激关节滑液产生,降低炎症因子活性,从而预防关节炎的形成,长期补充可恢复受损的负责合成胶原蛋白的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增长,增加骨密度并抑制骨量丢失,重塑骨组织,改善因骨关节问题带来的种种不适。
2、不要背手走路
大部分人走起路来都是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没事就在公园里溜达溜达,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是背着双手,这样行走对身体很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走起路来也不能太轻松,走路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3、饭后三十分钟到外面散散步
饭后不要立即外出,因为这不仅会影响消化,还会影响到体内的血液循环。因为正常人在吃完饭之后,会有大量的血液流入胃部,帮助消化,这时候外出散步会导致骨骼内部的血液流通,导致肌肉酸痛、酸胀,导致消化道缺血,但是不会减缓肠胃的蠕动,导致消化不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