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一个中医的名词术语,是指脾胃的阳气虚衰,以及过度的食用生冷的食物,或者因为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或者因为寒邪直接入侵背脘所导致的阴寒凝聚在胃的证候。胃寒分为寒邪犯胃和胃气虚寒。寒邪犯胃为实证,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而胃气虚寒为虚证,往往病程长,迁延不愈,症状较轻而又兼有一定的虚象如长期的胃脘部怕冷、喜温、面色少华等。
胃寒的症状表现
#胃寒#症状是胃脘部的疼痛,受热得温以后疼痛会减轻,还有呕吐比较清澈的液体、口淡、喜欢喝热的,以及食物不消化、舌质淡、苔白水滑,以及脉沉、脉迟,在治疗上应该以温胃散寒为主。
一般针灸主要是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神,所以一般建议如果有胃寒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去治疗。另外要注意,做针灸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去做。因为针灸选定的部位是需要非常规范的,不是所有的穴位都能做针灸,而且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针灸,这样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胃寒
一般可以在足三里、巨厥穴、中脘穴、关元穴、脾俞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治疗对胃寒疗效显著。具体的针灸治疗方案,要通过辨证之后才可以对症治疗。大致穴位如下:
1、脾俞穴
脾俞穴是控制脾脏功能关键穴位之一,具有补脾的功效。对脾俞穴进行针灸治疗时可以让患者取俯卧位,准确地找到脾俞穴,一般需要治疗至少三次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2、太白穴
在足的内侧缘,其主要功效是促进脾经原气流通,改善脾虚的情况,针灸该穴位,对脾脏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
3、足三里穴
足三里对脾胃相关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脾虚的情况,具有燥化脾湿的效果,同时具有强健身体的功效,是保健要穴。
足三里穴位
4、其他穴位
比如小腿部的阴陵泉、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都可以作为脾虚的辅助针灸治疗的选穴。
建议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如果是使用艾灸时需注意保持艾条和皮肤处于适当距离,以防烫伤。使用针灸治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影响疗效,还要注意保持针灸部位干燥,尽量在七八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洗澡。同时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食不规律,同时需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温性的食物也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寒的情况。
可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对排出胃寒也是有效果的。如果患者胃寒的表现较为严重,建议患者进行针药结合的治疗,可以适当吃补中益气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效果相对较好。在睡觉前面可以选择泡脚,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的循环,缓解胃部的不适。平时要注意胃部保暖,尽量不吃寒凉性的食物,以免寒气侵染胃部。
相关知识
脾胃虚寒型胃痛中医治疗偏方
经常肠胃不好是怎么回事
梅肉对缓解胃部不适和胃痛有何帮助?
肠胃不好怎么办?
一天饥饿过度胃疼怎么缓解?
胃寒护理 胃寒吃什么好
经常肠胃不好的人我们在平时有什么办法
胃部冷痛,香菜生姜煮水喝
怎样调理肠胃缓解口臭
六个缓解冬季胃寒的小妙招推荐
网址: 经常因胃寒引起的胃冷痛,怎么办?试试针灸治疗,缓解胃部不适 https://m.trfsz.com/newsview58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