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临床医学]能量代谢.ppt

[临床医学]能量代谢.ppt

[临床医学]能量代谢

能 量代 谢 与 体 温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的来源: 1、糖: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70% 有氧氧化: 1mol 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可合成 38mol ATP。 无氧酵解:1mol 的葡萄糖只能合成 2mol ATP。 2、脂肪: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3、蛋白质: 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次要功能是提供能量,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能量的去路: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反应物与热量间的关系。分为: 物理热价 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 指食物在体内经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热量。 葡萄糖 17.15 17.15 蛋白质 23.43 17.99 脂 肪 39.75 39.75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L氧所产生的热量。反映耗O2量与热量间的关系。 葡萄糖 21.00 蛋白质 18.80 脂 肪 19.70 呼吸商(RQ) :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和氧耗量的比值。 生理意义: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体内营养物质氧化的比例。 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 能量代谢在每一个个体是相当稳定的,但不同的个体差异却很大,难以比较; 能量代谢与机体的体形和体重无定比例关系; 如:体形较小的鸡和体形庞大的非洲象之间,按每公斤体重产热量相差甚远, 能量代谢与机体体表面积间有固定关系---表面积定律 以机体体表面积衡量机体能量代谢,并进行不同体形和体重个体间能量代谢率比较时,则相差不多, M2=0.0061X身高(cm)+0.0128X体重(kg)-0.1529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最为显著 劳动或运动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在20-30摄氏度时,能量代谢率最为稳定。 20℃能量代谢率开始增加, 10℃时显著增加,原因是寒冷刺激所引起的寒战和肌紧张造成的。 30℃能量代谢率也增加,原因是温度上升体内化学反应加快和发汗活动增加了产热量。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机体产热量的额外增加。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质有关。 进食1H后产热量比进食前有额外的增加,持续7-8H,蛋白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 这不是消化吸收活动引起的,可能与肝脏对蛋白质的处理,主要是脱氨基作用有关。 4、精神紧张活动 由与精神活动相关连的肌肉活动和激素分泌引起。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人体处在清醒又非常安静、空腹12h以上,室温保持在20-25度时人体的状态。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kJ/m2.h)。 基础条件: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基础代谢的条件下,新陈代谢只维持在心跳、呼吸及其一些必要的生理活动的程度上。 男性的BMR高于女性,幼年的BMR高于成年,年龄 越大BMR越低。 BMR正常值:=±10%~±15%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机体表层的温度。 皮肤温度:机体表层的最外层的温度。 额部 躯干 手 足 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的温度。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通常采用于测量的部位: 腋下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0 – 37.4 36.7 - 37.7 36.9 – 37.9 1、昼夜波动 昼夜节律、日周期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3、年龄 小儿体温高且不稳定

相关知识

3.代谢与代谢的调控医学PPT课件.ppt
指南解读|2020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实践指南:肝病的临床营养
代谢健康肥胖:从流行病学、机制到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社区里康复.ppt
八种临床常用脑代谢促进剂简介
临床营养学 医学书籍
CKD 合并急性代谢性酸中毒,临床如何处理?
循证医学时代,中国临床指南“及格率”几何?
论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技巧
医学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一、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

网址: [临床医学]能量代谢.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60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