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维生素缺乏症是什么病

维生素缺乏症是什么病

维生素缺乏症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代谢障碍,机体需求量增加或消耗过多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质,当体内某种维生素长期严重不足或缺乏时,即可引起机体生理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导致维生素缺乏症。患者常伴有皮肤黏膜干燥、粗糙、异常角化、眼睛干涩、夜视力减退,以及骨骼发育不良、易骨折等症状,需要积极有效的对因治疗,即对因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即可。

就诊科室: 营养科、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vitamins deficiency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贫血、抵抗力下降、哮喘、易骨折 治疗周期: 短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夜盲、暗适应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烦躁、红斑疹 好发人群: 营养元素摄入不足者、患有慢性疾病者、强体力劳动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 常用药物: 维生素A软胶囊、鱼肝油、维生素C、烟酰胺、维生素B族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

疾病分类

目前维持人体健康所需的维生素有13种,维生素缺乏症根据维生素的特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与水溶性维生素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4、维生素B5、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C、叶酸等缺乏症。我国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烟酸等。

维生素A缺乏症

是较为常见的可影响人体眼部健康的疾病,严重甚至可导致干眼症和夜盲症。

维生素B缺乏症

可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出现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反应,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等。

维生素C缺乏症

可引起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及骨骼病变,较为常见,也较容易预防。

维生素D缺乏症

较为严重的情况是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接受阳光照射不足等有关。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可表现多种临床表现,以生殖、肌肉、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表现最为明显。

维生素K缺乏症

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活性下降,可引起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障碍,临床上出现出血倾向。

烟酸缺乏症

主要与烟酸的摄入、吸收减少及代谢障碍有关,多见于严重嗜酒、偏食及某些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硬化、结核病等。

当维生素的摄入量低于生理需要量(或生理消耗量),致使机体代谢的生化指标变化和免疫功能降低,如果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维生素不足;当体内维生素严重不足(缺乏)时,不仅导致生化指标的改变,并且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膳食中供给不足、人体吸收利用能力降低、生理需要量增加、排出增加、呕吐、腹泻等。

主要病因

维生素摄入不足

与膳食习惯有关,多见于食物烹调、处理或储存方法不当,也可由长期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偏食等引起。例如,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肝脏、脂肪组织、蛋黄、以及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和番茄等食物中,当这些食物摄入不足时,即可引起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吸收和利用不良

多见于消化道疾病、胃肠道手术后,如慢性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慢性腹泻、小肠大部切除手术,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各脏器代谢功能减退等情况。例如烟酸缺乏症,多与慢性酒精中毒、发热、胃肠功能及肾功能障碍,以及摄入某些与烟酸化学结构相似物(如异烟肼),与烟酸相互竞争,使烟酸不能为机体所利用,造成烟酸缺乏。

维生素消耗过多

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强体力劳动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明显增高,如不及时补充,即可造成相关的缺乏症。

诱发因素

维生素缺乏症的常见的诱发因素为挑食、偏食、酗酒等。

长期挑食、偏食是维生素摄入不足最为常见且直接的诱因,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出现。

乙醇的代谢产物为乙酸,可参与三羧酸循环供给机体能量,嗜酒者对维生素等营养素消耗量增加;同时乙醇还可损害胃黏膜,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流行病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率已经逐年降低,但散在的、个别的维生素缺乏依然存在。尤其是偏远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因缺乏营养知识,不合理的烹调方法和风俗习惯,仍可使维生素缺乏症等营养缺乏问题在小范围内流行,而且维生素缺乏症所包含的维生素较多,每一种维生素缺乏症发生率有所不同。

好发人群

营养元素摄入不足者、消化吸收不良者、代谢障碍者、挑食偏食者、强体力劳动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好发本病。

维生素缺乏症通常是慢性发病过程,只有当机体长时间、过量缺乏维生素时,才会导致一定的临床症状。不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多以皮肤黏膜、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脑部发育等症状为主。

典型症状

维生素A缺乏症

轻度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过度、皮肤易感染或溃疡,有的患者会伴有指甲凹陷、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度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夜盲症,表现在黄昏和光线低暗中视物不清。

B族维生素缺乏症

B族维生素较多,常见的维生素B1缺乏时会出现易疲劳、烦躁、神经炎、神经痛、肢端神经感觉障碍、呼吸困难、心悸、气促、胸闷、水肿、食欲减退、厌食、便秘、体重下降等症状。

维生素B2缺乏可引起咽喉炎和口角炎等,表现为舌炎、鼻炎、唇炎(红色剥脱唇)、结膜炎、面部脂溢性皮炎、躯干和四肢皮炎。

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缺乏表现为软骨钙化不足、骨骼和牙齿发育异常、毛细血管脆弱、皮肤出现瘀斑、坏血病、肌肉和关节内出血、牙龈出血、正常细胞和大细胞性贫血等。

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D儿童易患佝偻病,婴儿缺乏维生素D易患手足搐搦症。成人易出现骨代谢障碍,低骨量、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多见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肌肉营养不良、红细胞脆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溶血、贫血等。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从而引起出血。

烟酸缺乏症

烟酸缺乏者易患以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糙皮病,表现为在手背出现一种与晒斑类似的红斑疹,其他曝光的部位也可被波及,并可变黑、脱皮和形成瘢痕;而胃肠道症状主要是口炎、肠炎和腹泻,常伴有恶心和呕吐;中枢神经会出现头痛、头昏、失眠、抑郁、记忆力衰退、严重者痴呆等。

并发症

哮喘

哮喘的发生发展与维生素A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上皮的修复和其他结构的改变有利于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维生素A影响细胞和亚细胞的膜稳定性、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其缺乏时可减少黏膜和基底细胞的增殖,导致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的变化扰乱了正常屏障功能,使气道更易受病原体侵袭,增加气道反应性。

骨折

当维生素D缺乏时,出现骨代谢障碍,患者常存在非特异性肌力下降、肌肉疼痛,骨骼肌功能受损将使跌倒风险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的几率。

反复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A缺乏使感染易感性增高,因为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功能,当其缺乏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皮质角化、上皮脱落,致使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膜完整性破坏。脱落的上皮组织堵塞支气管,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微生物得以入侵,从而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维生素A缺乏可减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类固醇激素合成发生障碍,降低了机体抗感染、抗过敏的能力。

贫血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铁的转运和贮存,导致外周血血清铁减少、骨髓铁减少影响红系造血,从而引起高贮存铁、外周血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也可通过影响早期和晚期红系祖细胞造血,以及引起感染而抑制造血,导致贫血发生。

就医指征

当出现夜视力明显下降、口唇易干裂、发炎、食欲不振、呕吐、骨骼异常、皮肤莫名有瘀点或瘀斑,以及皮肤有红疹、红斑或其他炎症反应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皮肤症状明显,可先去皮肤科,若眼部症状明显,可先去眼科,若骨骼异常,可先去骨科,也可以到营养科进行相关检查。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干燥、夜晚视力明显下降、口角容易发炎、皮肤毛发干燥、无光泽、易脱落,指(趾)甲脆薄多纹等。

症状何时开始?有持续加重的情况吗?

日常饮食如何?有没有偏食、挑食的习惯?

有没有什么基础病,日常用药情况如何?症状出现时,是否有使用某种药物?

之前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或是进行过相关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明确维生素缺乏症需要做以下检查,可以得到一个初步诊断,对辅助诊断疾病有一定意义。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望、触、叩、听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检查视力、牙齿、皮肤黏膜、行走状况,以及有无反应迟缓、异常出血、发育异常等情况。

血、尿液检查

多见血液维生素水平、血清视黄醇浓度、核黄素测定、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等。

血液维生素水平测定

通过对维生素水平的测定,即可发现其数值是否存在异常,从而辅助判断疾病。例如,当机体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0.5μmol/L是,即表明维生素A缺乏。

血清视黄醇浓度测定

是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常用指标,正常水平为0.7~2.56μmol/L,可疑亚临床型缺乏(或边缘型缺乏)为0.7~1.05μmol/L,亚临床型缺乏为0.35~0.70μmol/L,而临床型缺乏则为≤0.35μmol/L,伴眼部和皮肤的临床表现。

核黄素水平测定

主要是针对维生素B2缺乏症患者,可通过检验尿中的核黄素水平,除了验尿,红细胞也可测定核黄素含量。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取新鲜中段尿10ml进行检验,主要是计数上皮细胞,如无泌尿道感染,大于3个/mm²为异常,可考虑有维生素A缺乏,若找到角化上皮细胞则具有诊断意义。

维生素K检查

包括检测维生素K浓度,凝血酶原有无活性以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活性Ⅱ因子/Ⅱ因子总量比值小于1,表明血中存在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则存在维生素K缺乏;若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阳性,提示维生素K缺乏,是敏感的诊断指标。

血清25-(OH)D3水平测定

是可靠的维生素D的诊断标准,维生素D缺乏者早期血清25-(OH)D3明显降低。

X线检查

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的骨骺X线检查,可出现钙化带模糊,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或杯口状等改变。

暗适应测定

可用于评估早期的维生素A缺乏,需排除其他疾病影响因素,此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

诊断标准

维生素缺乏症可根据具体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维生素A缺乏症

有皮肤、视力等症状,同时血清视黄醇水平测定低于正常水平,且暗适应能力减低。

维生素B缺乏症

根据维生素B水平测定、尿核黄素测定结果、血清叶酸含量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或是甲基丙二酸水平测定等结果异常,且对应有相应症状时,可以诊断。

维生素C缺乏症

血浆及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降低,凝血酶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见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变密、增厚,骨质疏松,并可引起骨折及骨骺分离、移位等可以帮助诊断。

维生素D缺乏症

血生化检查见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25-(OH)D3水平降低,骨骺X线检查显示异常等。

维生素E缺乏症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维生素E水平低于正常值,即可诊断。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阳性,或血清维生素K浓度低下或测不到;给予维生素K后出血停止,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维生素K缺乏症可突然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或皮下出血,且流血不止;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而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烟酸缺乏症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烟酸水平降低和尿烟酸排泄量减少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黏多糖病

黏多糖病导致的骨骼异常或畸形与维生素C、维生素D缺乏症相似,可出现多发性骨发育不全,如头大、头型异常、脊柱畸形、胸廓扁平等体征。临床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X射线骨片的特点和尿中排出不同的黏多糖增多而诊断。

软骨营养不良

软骨营养不良的患儿头大,前额突出,长骨骺端膨出,胸部串珠,腹大等症状与佝偻病相似,但该病的患儿四肢及手指短粗,腰椎前突、臀部后突,骨骼X射线可见特征性改变,如长骨粗短弯曲,干骺端变宽,呈喇叭口状,但轮廓完整,可以以此进行鉴别。

维生素缺乏症虽然很少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安全,但也需要及时、持续性治疗。其治疗主要是服用相关缺乏的维生素片、胶囊或注射维生素制剂。

治疗周期

维生素缺乏症治疗周期因其严重程度而定,需要短期持续性治疗,并进行长期持续监测。

一般治疗

轻度维生素缺乏症一般通过食补即可,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注意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即可。

药物治疗

对于中度维生素缺乏症在食补基础上加用相应剂量的维生素,重度维生素缺乏症,甚至可能需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

维生素补充治疗

常见的有维生素A软胶囊(视黄醇)、B族维生素(如硫铵、核黄素、吡哆醇等)、维生素C片(抗坏血酸)、维生素D(骨化醇、胆骨化醇),以及维生素E(生育酚)、烟酰胺等,不同程度的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进行补充,需要遵照医嘱服用。

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

主要针对服用困难以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其注射剂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患者若经过及时有效且规范的治疗,预后一般较好,但若未经及时有效处理,出现并发症,可能导致预后变差。

能否治愈

维生素缺乏症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有治愈的可能。

能活多久

维生素缺乏症经有效及时地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若未治疗不及时、不科学,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影响寿命。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可从食物中得到补充,日常合理安排膳食,做到营养均衡,膳食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蔬菜、水果、谷类食物、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的摄入即可。

饮食调理

维生素缺乏症患者没有明确的饮食禁忌,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即可,而且建议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为主。

维生素A缺乏,应多吃动物肝脏、牛奶、鸡蛋、胡萝卜、绿色蔬菜、鱼油、柑橘等。

维生素B1缺乏,宜多吃全谷类食物,如糙米、全麦面粉等,以及肉食;维生素B2缺乏应多吃牛奶、肝脏、肉类、小麦胚芽等。

维生素D缺乏,应多吃动物肝脏、蛋黄、海鱼类等。

维生素K缺乏,应多吃动物肝脏、萝卜缨、莴苣、椰菜、绿茶、菠菜等。

日常护理

维生素缺乏症患者日常可注意对损害发生的部位进行护理,如眼部、皮肤等。

眼部

保持眼部清洁,有角膜软化、溃疡者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可用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粘连。加强眼部清洁,每次滴眼药时动作应轻柔,切勿压迫眼球以免角膜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夜盲症患儿夜间应减少出行,应有家长监护。

皮肤

日常注意对皮肤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皮损处可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外用鱼肝油软膏、10%尿素霜、维A酸霜等进行处理。

其他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对人工喂养及生长迅速的婴幼儿,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平时让暴露部位尽量多晒太阳。

特殊注意事项

合理掌握维生素的剂量,维生素和其它药物一样,剂量过大,在体内蓄积,甚至有害。

注意在合并用药时对维生素吸收和代谢的影响,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B1的生理作用,阻碍丙酮酸氧化;过量的叶酸或烟酸会阻碍维生素B1在肝脏的代谢作用。贫血的儿童应用维生素C过量,可提高硫酸亚铁的吸收量;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可诱发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加速对维生素D的代谢,因此,在合并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C的酸性较强,不宜大剂量空腹服用,以免出现胃黏膜刺激,甚至导致胃溃疡。

不宜将维生素作为“补药”,以防止维生素过量中毒,如对儿童的维生素D、维生素A和鱼肝油的剂量要严格掌握,以防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缺乏症日常通过饮食摄入或预防性地补充维生素,可有效预防。

预防措施

饮食均衡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同时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进食习惯,增加各种营养成分摄入;当母乳不足者应及时增加辅食。少数妇女的肝内维生素储备低,须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间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注意药物影响

对于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肺炎、心肌炎、腹泻的儿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将会提高患儿抵抗力,也可预防维生素缺乏。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使维生素C的排泄量增加,导致维生素C缺乏,除了日常饮食,生活中还要再医生指导下补充片剂或胶囊。

参考文献

[1]王海伟,穆亚平,李玢.维生素A缺乏致小儿贫血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05):381-383.

[2]张石革.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255.

[3]黄娜.维生素A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07):512-515.

[4]孙祥水,许浩杰,楼跃,周颖.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骨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09):717-720.

[5]华红,刘宏伟.口腔黏膜病学.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236-244.

[6]李廷玉.维生素A缺乏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01):99-101.

[7]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7-199.

[8]黄伟,王天兵.维生素D缺乏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861-866+874.

相关知识

维生素 B6 缺乏症
维生素 D 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病
孕妇维生素d2缺乏吃什么鱼
孕妇缺乏维生素D吃什么补
孕妇维生素d3缺乏吃什么
缺乏维生素d怎么补充
孕妇缺乏维生素B2
孕妇吃什么补维生素b6 维生素B6缺乏表现

网址: 维生素缺乏症是什么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60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