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内科诊室您往左拐”,11月5日早上9点,高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里,一名穿着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工作服的社工正在帮助群众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他,就是医务社工路志宏,男,1970年生,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历,助理社工师及社会心理指导师,曾从事助学公益项目、大病儿童救助公益项目、医务社会工作及社区居家个案服务等工作,擅长针对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及医务社会宣传。2024年11月份,他到高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名医务社工,负责协助开展临床治疗之外的医患沟通,为有需求的病人或家属提供诊疗、生活、心理、援助等方面的支撑服务。
医务社工在很多人眼里还很陌生,有人误解为“护工”,也有人误解是“社区工作人员”,而他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他们是从事在医疗社会工作领域的社工,即称为医务社工,他们的工作场景主要是在医院。
对于患者而言
患者是医务社工最直接的服务对象之一,要开展服务,首先是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初来乍到的路志宏,每天的工作比较繁杂,走访就诊患者、解答患者疑问、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诊等。通过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情况,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他成了患者的好朋友。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
就医过程中,患者家属对于就医流程、医保报销、救助政策等知识不太清楚,路志宏随时为其提供咨询,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帮助详细了解、照顾慢病患者常识和一些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提高其照顾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对于因慢性病长期用药产生烦躁、焦虑及较大压力的患者,他便主动帮助指导家属为患者减轻压力、舒缓情绪。因此,他成了患者家属的贴心人。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
医务社工与医生和护士的区别在于,他们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的服务,更多的是从社会和心理层面支持患者和家庭。因此,路志宏便成了医护人员重要的协同力量。为就医群众提供指引、导诊、咨询等服务,详细了解患者就医体验和感受;为患者测量血糖血压、耐心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针对病情从日常调护、饮食卫生、加强锻炼、家庭日常用药储备等方面进行指导;协助医护人员定期开展义诊、医疗讲座及健康宣教等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因此,他成了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
自2014年路志宏成为德医机构的志愿者和社工以来,先后在王府医院、京都儿童医院、首钢医院、雏菊之家、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安宁疗护基础陪伴及个案服务、个案居家服务等,其中服务个案数量 80余个,个案服务时长累计 772 小时。
医务社工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他们被视为医生的助手和病人的帮手,通过多方沟通和协调资源,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人文的传递者。医务社工的工作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他们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隐形桥梁”的作用。
目前,密云区4家社区医院荣获“2024年北京基层医务社工培育单位”,2家社区医院获“2024年北京基层医务社工示范基地”。下一步,密云区卫生健康系统将积极构建基层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培育基层医务社工人才队伍,提升医务社工行业认知度,全面建设人文化现代医院。
相关知识
宝坻区一家亲青年志愿服务社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科学健身 志愿服务伴你行
深化体卫融合 志愿服务促健康
国际志愿者日:“健康深圳志愿服务社区行”千场活动走进盐田
“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国际志愿者日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掀热潮
庐江:优质医疗下基层 志愿服务暖民心
公明街道提升志愿者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127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
瑞安市妇幼健康协会开展“红七月·服务月”系列志愿服务
全国卫生健康行业三支青年志愿服务总队成立
网址: 志愿服务 https://m.trfsz.com/newsview60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