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科学看来,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份子,小到个人的心理情绪,大到事业发展,都会受到这个社会网络的影响。和你关系越密切的人,对你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而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所有关系当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
一段婚姻关系的建立,会让婚姻双方各自的社会关系网发生融合,两个人都能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网络,认识更多的朋友、邻居和亲戚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婚姻就是人们的一笔健康财富,能够显著地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帮助你降低心率、改善免疫功能,减轻抑郁,甚至延长人的寿命。
《大连接》一书的作者就指出,经过研究发现,婚姻带来的这种积极影响对男性更有利一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连接》
作者:【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美】詹姆斯··富勒
译者:简学
婚姻,一笔健康的财富
为了跟踪研究英国的出生与死亡情况,英国议会在1836年建立户籍署,以便将拥有土地的乡绅的产权向下一代准确转移。
非常偶然的是,这也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个新建立的机构里被指定为第一位摘要编辑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威廉·法尔。法尔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医师,但他极具创造性。
他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范围的生命统计系统。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里,他以议会和乡绅们不曾预料到的方式分析这些统计数据。
法尔无意间卷入了一场由法国数学家安托万·德帕西厄挑起的争论。德帕西厄当时已经对僧侣和修女的长寿进行了研究。德帕西厄声称,与那些未隐居和非独身的人相比,“单身者”的寿命更长一些。当时的另外一些人的观点则与德帕西厄相左,他们担心“生理功能(也就是性)的压抑有损健康。”
因此,争论的问题就是:独身生活对健康是好,还是不好?
在1858年发表的《婚姻对法国人死亡率的影响》一文中,法尔第一次有说服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证明了婚姻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从未结婚或者丧偶的人的健康则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
法尔指出:“通过对全法国进行的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察,我们第一次就婚姻状况对寿命的影响得出了决定性的结论。”法尔分析了2 500万法国成年人的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婚姻对健康来说是一种财富。与结婚的人相比,单身的人的健康更有可能受到伤害。”
例如,他通过细致的数据表告诉我们:1853年,在年龄为20岁到30岁的男人中,未婚男人的死亡率是11‰,已婚男人的死亡率是7‰,丧偶男人的死亡率是29‰。在年龄为60岁到70岁的男人中,对应的数字分别是50‰、35‰和54‰。
尽管法尔解释说,虽然在年轻的女性中,未婚者的寿命似乎更长一些,但婚姻对女性的影响基本相同。法尔推断,这可能反映出已婚女性在分娩的时候,死亡的发生率要高一些——他称之为“分娩之痛”,这在那个时期是非常高的。
在法尔之后,其他一些科研人员开始思索婚姻能够延年益寿的原因。他们给出的解释跟我们今天的理解没什么两样,尽管我们现在的理解与150年前相比要更深入一些。弄清楚人与人的连接关系是如何延长寿命的,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
复杂社会网络上的众人之间的相互连接,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的。同时,这也为社会网络科学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夫妻是所有社会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婚姻对健康的影响,很好地说明了连接和传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世纪末,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婚姻只是看起来对健康有益。他们认为事情的本质是:由于选择性偏倚,结婚的人都是那些健康状况良好的人。不健康的人结婚的可能性小,而健康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姻的好处对男女各异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婚姻对人类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婚姻带给男人和女人的好处是不一样的。假设我们随机选择10 000个男人和10 000个女人,组成10 000对夫妻,如果我们随后可以跟踪这些夫妻若干年,并记录下夫妻双方分别死于哪一年,统计分析会告诉我们:婚姻能帮男人延长七年寿命,但仅能帮女人延长两年寿命。婚姻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大多数医疗诊治所不能比拟的。
人口统计学家李·利拉德和他的同事琳达·韦特、康斯坦丁·帕尼斯最近所做的开创性研究致力于破解这其中的奥秘: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他们的研究工作是针对11 000多位男人和女人进行的,这些人在1968—1988年期间有过一段婚姻经历。
研究小组对他们的婚前情况、结婚期间的情况、婚姻关系结束后(由于死亡或离婚)的情况,甚至再婚情况都进行仔细追踪。他们认真研究婚姻是如何对健康和寿命产生积极影响的,为什么这种影响机制在男人和女人身上会有所不同。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配偶提供的情感支持都有很多益处。仅仅是跟一个熟悉的人在一起(相识就可以,更不用说配偶了),就已经可以获得不少好处:心率降低,免疫功能改善,抑郁减轻等。配偶间彼此提供社会支持,通过相互连接而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网络,认识更多的朋友、邻居和亲戚等。
从实用的角度看,体现夫妻之间相互帮助最明显的一点是组建家庭后形成的规模经济:相对于各自独立生活,他们的花费更少一些。配偶还像是全能型的助手,至少从理论上讲,他或她能满足你所有的需要。配偶还是信息的蓄水池,并可以不断给对方提供建议,因此,他们将影响彼此的行为。
他们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包括是否穿牛仔裤,是否系安全带,是到饭馆去享用一顿大餐还是叫外卖,是攒更多的钱还是全花光。已婚的人生病时倾向于选择条件好的医院,跟丧偶或未婚的人相比,他们在治疗后很少染上并发症。
利拉德和韦特发现,婚姻对男人的好处主要是由妻子提供的社会支持和连接,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社交世界。同样重要的是,已婚男人就要摈弃掉“愚蠢的单身汉把戏”。
男人一旦结婚,就要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不再玩摩托车,不再吸毒,吃饭有规律,认真工作,按时回家,更努力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一切,都有助于延长他们的寿命。
妻子通过控制交往过程改造丈夫的健康行为,男人的健康因婚姻而得到改善。相反,婚姻改善女人的健康和让她们长寿的方式就非常简单了:婚姻让女人更富有。
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机制,以及男女间相互交换的不同内容,导致男人和女人结婚时,他们健康收益的增加模式不同。男人结婚时,他们的死亡风险陡降(立即摒弃掉“愚蠢的单身汉把戏”)。而女人并不会因为结婚而立即获得健康上的好处。她们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在健康方面获益,她们的死亡率将在结婚后逐渐降低。此外,死亡风险的下降是比较温和的。
我们曾经讨论过,在寡居期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妻子死亡后,丈夫的死亡风险陡增,结果,失去妻子的丈夫在寡居的第一年里也死亡的可能性在30%~100%之间。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不断得到验证的发现。但是,在妻子死后的几年里,丧偶男人的死亡风险会从这一峰值逐渐降下来。
关于女人是否有寡居效应存在很多争议。在法尔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很多分析研究的结论都是:女人并不存在寡居效应。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在各地发表研究成果,有的人认为女人根本不存在寡居效应;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女人有寡居效应,但在程度上远不及男人的寡居效应。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男人和女人都存在寡居效应,而且,在影响程度上也相差无几。
可是,寡居效应在其他方面的性别差异,我们仍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例如,与男人相比,女人会更快地从丧偶的悲痛中走出来。为什么在寡居效应上存在大小程度、持续时间或者机制上的差别呢?配偶死亡对男人健康造成的伤害更大是否说明,男人爱妻子比女人爱丈夫爱得更深?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男人死亡时,他们给婚姻带来的、对配偶的健康影响最大的东西,也就是钱财仍然还在——只不过是以房子和养老金等资产形式存在。
反之,女人死亡时,她们给婚姻带来的、对配偶的健康影响最大的东西,也就是情感支持、与他人的连接关系和操持得井井有条的家都不复存在了。寡居的男人常常发现自己断绝了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缺少社会支持。
大多数社会的男人都把操持家务的事情推给女人,寡居的男人也经常发现自己吃饭不规律,家也变得乱七八糟——尽管这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男人和女人的这些差别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与我们建立连接关系的那个人,跟我们是否与其建立连接,是同等重要的。两个人拥有朋友的多少可能不同,或者,尽管他们拥有的朋友一样多,但是一个人的朋友可能受过教育,而另一个人的朋友则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与你所交往的那些人的数量相比,那些人的社会接触往往更为重要。
《大连接》
作者:【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美】詹姆斯··富勒
译者:简学
以上内容来自“韩焱精选”专栏推荐的《大连接》有声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湛庐阅读APP上找到完整版的电子书。欢迎大家在“韩焱精选”评论区(评论请移步至“湛庐阅读App”韩焱精选专栏进行留言)留言,分享自己的精彩观点。更希望你能把专栏转发给自己的朋友。
原标题:《婚姻关系如何影响你的健康和寿命?》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夫妻双方应如何对待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
健康的婚姻中,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三元命理:婚姻、健康、家居风水
婚姻家庭辅导师
家庭婚姻心理健康咨询
情感婚姻问题咨询
婚姻感情咨询
婚姻与家庭心理学
婚姻家庭咨询师
恋爱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专题讲座PPT课件.ppt
网址: 婚姻关系如何影响你的健康和寿命? https://m.trfsz.com/newsview60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