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关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 怎样走出教育误区

关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 怎样走出教育误区

  学校以前也在教 何必再推

  “我有一个梦想,那个特别秀气的男孩,不会被嘲笑为娘娘腔;那个喜欢电脑的女孩,不会被建议去舞蹈班……”2019年8月,在全省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培训班上,性别平等教育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专家小组组长冯继有的授课,令试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印象深刻。

  “成为试点学校之前,我们的性别平等教育主要在思政课堂开展,学校评奖评优和选举班干部也会兼顾男女生比例。”阜阳市颍州区苗桥小学副校长吕乃敏坦言,新时代对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性别平等知识和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带着性别视角去观察问题,吕乃敏发现,一些工作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都带有“性别刻板化”的烙印。比如人们教育男孩,会说“你是小小男子汉,不能哭鼻子”;有的家长会抱怨,女儿大大咧咧,儿子却斯文内向,“真想让他们换一换”。再比如语文课堂上常见的分角色朗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让男生读“大灰狼”“猛牛”,而让女生去读“小白兔”。

  中小学生处于性别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悦纳自己,是性别平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吕乃敏告诉记者,学校希望把“求真、树德、多元、赏识”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不求百花都一样,但求朵朵都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

  在开展好各学科融合教育和性别平等主题班队会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苗桥小学探索打破班级限制,以走班教学的方式设立20多个多元课程班。不同性别、年龄和班级的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多元课程,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女生成为足球场上的健将,篮球、创客、计算机等以往男生占绝对优势的课程,女生的表现和男生一样优秀。

  男女平等谁都懂 还要教吗

  “去年初,得知我们学校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学校,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有点蒙’,觉得男女平等谁不知道啊,还要教吗?”6月24日,郎溪县十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刘宣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于1995年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男女平等已融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十字镇初级中学面向339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51.92%的受访者家庭,由夫妻共同协商决策家庭事务,37.46%的家庭主要由妻子掌握决策权;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男女平等”,或者认为女性比较“强势”。

  “男女已经平等,在不少家庭中女性往往更有地位、更强势。”这次调查结果和社会上一些人的看法“不谋而合”。人人都懂的常识,有没有必要再教?该怎么教?刘宣松也曾感到困惑。然而,去年8月参加全省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培训班之后,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在这次培训班上,我第一次知道了‘性别刻板化’概念,第一次听专家讲解如何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性别平等理念、助力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刘宣松告诉记者。时隔近一年,他对这次培训仍记忆犹新:专家说“男主外女主内”是性别歧视,社会上流行的“女司机”提法和一些地方划定“女司机专属停车位”的做法,也带有歧视色彩。

  随着专家的讲解,刘宣松意识到,“女司机”出了事,一些媒体往往会大书特书,有的还在新闻标题中突出“女司机”字样,而男司机很少遭遇这种对待;“女司机专属停车位”更宽大、更方便泊车,却不像“孕妇专座”那样,是基于生理差异下的关爱与优待,而是对女性驾驶能力的否定,认定女性泊车技术不行,才会有“女司机专属停车位”。

  “在承认两性生理差异的同时,应当尊重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平等权利。”刘宣松说,一年来,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性别平等”的种子,推动男女生“优势互补”,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性别刻板化印象给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每个老师都参与 是否可行

  今年,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实现全省16市全覆盖。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为舒城县首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试点学校。“学校4月底开学复课,5月份就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部署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杨红梅告诉记者。

  根据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制定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实施方案,每个老师都有工作任务。其中,专题教育主要通过校会、班会、主题队会、专题讲座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形式开展;融合教育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力求实现性别平等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学校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性别平等实践活动。

  “我们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做好性别平等教育。但是这项工作刚刚开展,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很多老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各自工作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有的老师还没有行动起来。”杨红梅说,下一步,学校将联合妇联组织继续丰富教学形式和途径,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

  刘宣松认为,性别平等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事,也不某几个老师的事情,每个老师都应该参与进来,但现实中,不少老师,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校的老师,无论是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还是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我们希望多学习、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也希望能有专家团队到基层中小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刘宣松说。

  一年多的性别平等教育实践中,阜阳市颍州区苗桥小学也面临校园场地资源有限、教师经历能力不足等困难,还有一个阻力来自部分家长。吕乃敏表示,有的男生多元课选择了啦啦操、舞蹈、电子琴等,家长认为男孩不适合学这些,要求给孩子改上其他课程,“学校教育要跟上,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做好配合,共同开展好性别平等教育。”

  (本网记者 贾学蕊)

相关知识

小学性教育教案
教育部规定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小学)(5篇)
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区别
幼儿早期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幼儿早教的误区有哪些
启蒙教育和早教的区别 透过时间看教育重点
全面性教育
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线
走出七大误区
早期教育:科学育儿 莫让早教误区影响孩子成长
中学健康教育教案

网址: 关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 怎样走出教育误区 https://m.trfsz.com/newsview61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