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2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腹泻是指大便出现次数增多(大于 3 次/天)、含水量增多(大便特别稀)及总质量增多(大于 200 g/天)的症状[1]。
腹泻主要是由肠道结构或功能异常,或炎症、药物、中毒等引起肠道蠕动增快、液体吸收能力下降所致。
急性腹泻通常会在 1~2 周内自行缓解或完全消失,而慢性腹泻一般超过 2 个月[1]。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常导致腹泻症状反复发作,可能会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缓解方式
首先要区分自己的腹泻是什么情况,如果怀疑食物中毒导致的,或者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肠道门诊或者急诊就诊;如果腹泻的症状比较轻,没有腹痛,只是次数增多,便稀,也可以先观察,如果症状有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具体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多喝液体(含水、盐和糖的溶液补液,最好是口服补液)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对于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还可服用口服补液盐 ORS(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若为乳糖不耐症、食物过敏所致的腹泻,则禁止再摄入相关的食物。
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可以尝试服用蒙脱石散(视频)等止泻药物止泻,具体剂量可咨询医生或参考药品说明书。
对于感染性腹泻(多伴有腹痛、便血等其他症状),不宜用止泻药物盲目止泻,这时需要先就医,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予以治疗。
就诊判断
如果除腹泻外另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血便、黑便及柏油样便; 发热超过 38.5℃,持续不缓解; 腹泻持续超过 2 天; 出现皮疹、皮肤瘀斑; 恶心、呕吐程度剧烈,致使机体无法及时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水份; 明显、剧烈的腹痛; 前往较远地区、疫区旅行后出现的腹泻; 出现头晕、乏力、少尿(24 小时总尿量少于 400 mL)等表现; 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病(肝硬化等)老年人,婴幼儿等人群对脱水耐受差,反复腹泻,易及早就医。
消化内科。
潜在疾病
根据急、慢性腹泻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原因,具体如下: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的原因大部分为感染。
主要包括某些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所致的急性胃肠炎,误食真菌类食物、农药及某些处方药物(非甾体类药物、胆碱能、洋地黄类药物),食物过敏,以及放疗等。
急性中毒:河豚、桐油、鱼胆以及化学药物比如磷、铅等[1]。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程一般超过两个月,病因复杂多样。
最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可能是手术所致肠道解剖结构改变、饮酒、服用乳果糖或酚酞所致。
也可能继发于多种其他疾病,如麦胶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症、HIV 感染、Whipple 病、贾第蓝氏鞭毛虫感染、肠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嗜酸性胃肠炎、放射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药物的副作用: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等药物和抗生素等[1]。
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腹泻时,体内的大量水分以及钠、钾、钙等阳离子从粪便中排出。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比如口渴、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营养不良:胃肠道是人体唯一的营养吸收途径,腹泻会造成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比如消瘦、身材矮小等,维生素等物质缺乏,比如消瘦、厌食、全身无力等。
相关知识
急性腹泻有哪些典型症状
腹泻的症状、成因和饮食宜忌
腹泻的原因、症状、调理改善:助力肠道健康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危害大,疫苗接种保护娃
小儿腹泻护理
秋季腹泻调理 秋季腹泻怎么办才好
针灸会引起腹泻吗?针灸后腹泻的常见原因有3
腹泻常用药推荐
腹泻如何止泻 快来看看中医怎么做
网址: 腹泻症状 https://m.trfsz.com/newsview614176.html